思考不应脱离现实
平常人们说自己是机器,有转不动的那一天;有人把自己比喻成花草树木,有花开花落的时候;也有人干脆说自己是猪或牛,索取过后便是死亡。人们这种形象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可是,人是会思考的血肉之驱,这样就和其他动植物有了根本上的区别。用语言促进意识的运用和提升,用思维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质量。自然运动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已经掌握,科学之路正指引人类向更深更细的领域发展。
因为会思考,各种欲望不断膨胀。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同时汇集,按自己的愿望选择。选择又在参考中进行,在不断强化自己意识的过程中,充盈和丰富自己的智慧内涵。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上已经显示出非凡的睿智能力,这是其它动物不能企及的。在规范行为,道德,法规和礼仪方面在逐步完善和合理,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自约习惯。这种思考的方向,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量身定做的,同时也考虑自然因素和其它生命存在的活动空间,达到资源共享,和睦相处一片蓝天下,和平发展的思路。
因为生命都有本身不能跨越的障碍,都得依靠借助和利用。这样就形成了选择和取舍上的困惑,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反复思考,围绕利益的取舍争夺主动权,以不惜牺牲异类和同类为代价。从思考的范围和使用的手段看,还没有脱离动物的原始属性。尽管公众法律在约束和监督,应该想到,法律是自己定的,约束他人行为的还是人,都在人为的操纵下行使管理权限。在某种意义上讲,权利大于法律的现象相当普遍。尽管知道都在违法,都不能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这和起初的愿望背道而弛,形成了约束越多就如同没有约束一样。因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诸多领域至今还停留在不能超越自我的领域内,循环发展,重复利用。
时间让我们看到了几千年人类发展的苦难历程。周而复始,似乎所积累的资料都是战争,权谋,背行弃义,欺压同类的循环史。老百姓永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屈辱和卑微的环境里生衍繁殖。世俗偏见和传统习惯见证了这一切,也默认这一切。这就是历史给我们储存的重负,积重难返。改变和修正是每代人要进化的必经之路。所以每前进一大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有时要倒退几小步。历史是在变革中前进的,途中必然要经历利益取舍的诸多困绕。但始终按照有利于人类自身需求的目标推进。
社会是个庞大的机器,她的功能和系统需要人这台小机器维护保养,其性能一样。正常运转的保障功能是不断更新改造,血液循环畅通无阻,零部件健康灵活。指挥系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也许是人人关心而无能为力的一种心愿。局部失控和普遍失衡现象还相当严重,最好的社会形态不可能全面振兴,齐头并进,顾此失彼的现象永远存在。就像人的大脑,要想全面开发应用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性投入,在一个领域长驱直入,才能在前人开辟过或者没有探及过的领域留下自己的脚印。但有一点值得庆幸,我们是在前人留下的经验里选择和筛选的,要比自己摸索省劲的多。
思考离不开现实,现实是思考的基础,生于此时,虑于此时是存在的最基本原则。一个国家有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一个人也有终身目标和现实打算。从本质上看,短期行为都是为长远目标作准备;从现象上看,只是在维护一种存在的可能。因为往往目标和现实距离甚大,往往要在途中修改完善,甚至改变发展的方向。这也许与人的生理年龄有关,与人不能遗传知识和看不到未来有关。只能根据眼前的现象分析思考,作出一系列判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让多少人屈就在自己设置的小天地里,自娱自乐。目标人人都有,实现与否看得很淡;思考天天进行,长远的利益都想放弃。因为现实在理性中如鱼得水,健康快乐地生活,比起空谈理想舒服的多。
- 有哲理,耐人寻味。但要多读几遍哦!2009-04-02 21:40
- 没有绝对的感性,思考离不开现实,再感性的人,也得生活在现实中。2009-04-05 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