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色:莫奈

06-13 作者:潘依依

喜欢莫奈的画,非常。

下午无事,在街上闲逛,走到一家书店,门脸很小,不仔细实不知是书店。站在门口,想起苏七七的文字,心里有些暖,也有些燥,她读的书实属不少,且有些杂,这对她的文字帮助是非常大的。我在书店里晃了一圈,没有看到很值得一买的书,临了,看到莫奈的画集,翻了翻,喜欢的《睡莲》系列(共13副)、《麦草堆》、《白杨木》、《浮翁大教堂》都在里面,虽然有点贵,要£23,还是狠了心买下了。

印象派,耳熟能详的词。它占据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绘画界的主导地位,克劳德?莫奈自是印象派画家的代表人物。最早被莫奈的画吸引,是他的《池塘睡莲和日本的桥》,那是我和家人去家具城,在一家店铺门口看见的,它被放得很大,挂在非常显眼的地方。对于绘画,我是个门外汉,自不便评说,只是看了就再也忘不掉了。午后的阳光照在如镜子般的水面上,睡莲漂浮,这些异常的水生植物,大叶子向外平摊开来,和令人神往的花朵奇怪地移动着,不知欲向何方?色彩浑厚,光线强的有些刺眼,很有震憾力,想跑到桥上娱览一番的冲动。

喜欢莫奈的山水自然画多过他的那些绘人的油画。他对光影之余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可谓是惊叹于世,扣人心弦。

回到家,沏了杯铁观音,开始翻开厚厚的画集。莫奈的画有种力量,会让本已僵死的心境,忽然间又活了起来。例如,77页的《日出·印象》,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不得不佩服莫奈对色彩与光线的控制,色彩被分解为点,并泼洒和轻拍的hue-in-hue绘画形式,以及强烈的色彩对比与光的应用,取得了亮度与清晰度的效果。

莫奈对于色彩与光线的追求,几乎达到疯狂的状态。他会对于同一物体,同一景象做不定时的描画,譬如,160页~166页,总共有七副画,分别由早晨、日落、晴朗、傍晚等不同时刻来描绘《GrainStacks》,显示出光与色的高明度,鲜明感自也不缺,交织成一部光与色彩的华丽交响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合上画集,不乏手心有些潮热,心里暖洋洋的,似乎离冬天远了起来。脑袋里闪着莫奈的色彩,闪着他对光色的专注——已远远超过物体的形象,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只好消失在光色之中了。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