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境界
泰山之大,大得不可思议,一峰突兀,虎生生硬霸了四百余平方公里的天下,生生将齐鲁大地拦腰截开。未及登临曾几度想象岱顶凌绝该是一种何等壮怀激烈的豪气。当我终于站在这海拔1543米的玉皇顶时,心绪一片茫茫然。我蓦然想起十年前一位同窗好友登黄山天都峰写下的诗句:“向东,啊!向西,啊!向南,啊!向北,啊!——啊!啊!!啊!!!”这种无可奈何莫名其妙却又欲罢不能的感慨和长叹,也许最恰当不过地写照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心境。
过于宏大的东西,把握起来总是特别难。古往今来,状摹颂咏泰山的摩崖碑刻歌赋诗文不可胜数,我认为,能写得出、说得清泰山气度者寥若晨星。当年汉武帝封禅,望着泰山发呆,连连感叹:“高矣!极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这和我朋友的“啊啊啊”几乎是同工异曲。华夏读书人的宗师孔老夫子泰山登临,赋《邱陵歌》赞“郁确其高”,更是一杯白开水。唯亚圣孟夫子言“孔子登泰山小天下”,仅此一句,说尽了泰山之大。与孔子同时代的庄子,论想象力算得上古今第一人。他生于宋国,按现在的籍贯当是河南人。庄周先生生性淡泊,不像孔子那样惶惶终日,周游列国,四处考察,猜想应未上过泰山,因为只有在一种唯我独尊的环境里方可作《逍遥游》。如若一旦岱宗凌绝,实实在在地背负青天朝下看,他未必还想化作鲲鹏。活生生的现实也许会把老庄的想象力束缚住。襄阳名士、大书法家米芾作过泰山游,留下了“第一山”的墨迹,言简誉高。最圆滑的要算乾隆的铭石:“果然。”果然什么?不得而知。我猜想,凡大气度大境界大到极处,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圣贤大师都只能作些哼哼哈哈的礼赞,多了,就会显得中气不足。上上策还是仿秦皇或汉武立一块无字碑,任后人揣想,算是比“啊啊啊”更高一个层次的抒怀了。
岱顶之上,见到“五岳独尊”巨刻,深为作者慨当以慷的气派折报。《山海经》称泰山为“昆仑墟”。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形象,很有意思,似乎有一种宇宙长子的味道。泰山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霸主帝王之气,以至登泰山者无不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情。这种敬畏之心就连惯于作威作福的人间帝王亦不敢稍怠。秦汉封禅、唐宋大典、明清祭祀,莫不敬泰山若天神,诸候大夫、将相臣子更是把泰山登封当作一种至高的荣誉。春秋时期,操握鲁国国柄的季氏想去祭泰山,孔子不屑,讥讽说,像你这样的人怎么有资格去祭泰山。汉武帝泰山封禅,司马迁的父亲身为太史令而未能同行,“命也夫,命也夫”地痛哭流涕。这位史学界的老前辈把未能与皇帝一起登泰山当作个人命运的落差,忧愤而死。可见人心不必从古,古人一样难以免俗。
望岱抚史,自思自问:那种对泰山的敬畏是见其宏大的外形呢,还是惧于浑厚的内涵?是出于对自然的崇拜呢,还是出于对文化的崇拜?我纳闷的是秦始皇,这位目空一切、焚书坑儒的千古一帝,为何也顶风冒雨地来到泰山顶礼膜拜?而五岳之一的华山就近在咸阳眼前。在这位“万世一系始皇帝”的外壳之下,是不是也有一种色厉内荏刻骨铭心的忌惮?......
大自然与中国文化一起发育了泰山,又共同造就了它超越自然、超越文化的磅礴大势。
有人说登泰山如读史,我深以为然亦不以为然。登泰山如读史、读经、读诸子百家、读自然之书,乃至岱顶可隐隐觉得自己与古人共语、与自然共语,以至于那种高山仰止的最初敬畏也化作比肩试高的期冀和与存在合一的境界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 推荐阅读2013-05-08 11:49
- 欣赏。2013-05-08 20:40
- 推荐阅读2013-05-08 23:25
- 临泰山而仰望,抒情怀而壮志。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让多少人为之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亦为中华民族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拜读朋友大作,学习了!2013-05-09 00:10
- 很有气势,豪放派啊。地球如微尘,泰山有多大?2013-05-09 09:38
- 一花一世界,世界万万千。2013-05-09 09:42
- 大自然是我们永远读不透的书,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更是启人深思。不错,拜读了。2013-05-09 17:57
- 好好好!罕见的好文。以至于那种高山仰止的最初敬畏也化作比肩试高的期冀和与存在合一的境界了。好大的气魄,可嘉可敬!2013-05-10 13:06
- 也刚刚去过泰山,拜读朋友佳作!2013-05-10 19:48
- 回复@剑客:谢谢!多多指点!2013-05-11 18:01
- 回复@张汉九:谢谢!2013-05-11 18:02
- 回复@性淡如菊:谢谢!2013-05-11 18:02
- 回复@粱粱:过奖!谢谢鼓励!2013-05-11 18:03
- 回复@闲云:谢谢,多交流!2013-05-11 18:03
- 回复@临水轩主人:谢谢!2013-05-11 18:04
- 回复@文学:谢谢!2013-05-11 18:04
- 回复@大生:谢谢!2013-05-11 18:05
- 回复@长河落日:过于谦虚也是不好滴哈哈!谢谢你的回复!2013-05-14 15:36
- 欣赏并问候2013-05-15 15:36
- 大自然与中国文化一起发育了泰山,又共同造就了它超越自然、超越文化的磅礴大势。2013-06-03 18:18
- 哈哈,你也在不断地迈游走的脚步2013-06-03 18:18
- 回复@大生:谢谢鼓励!2013-07-15 10:59
- 回复@文学:谢谢鼓励12013-07-15 10:59
- 回复@临水轩主人:谢谢鼓励,又见苇湖散记。2013-07-15 11:01
- 回复@剑客:谢谢鼓励,多向剑弟学习!2013-07-15 11:04
- 回复@性淡如菊:地球如微尘,泰山不知几许,君之气概大矣!不吝赐教,荣幸之至。问安!2013-07-15 11:11
- 回复@张汉九:谢谢鼓励!2013-07-15 11:11
- 回复@粱粱:谢谢抬爱,不胜惶恐,多多指教。2013-07-15 11:13
- 回复@闲云:亦望拜读佳作!2013-07-15 11:14
- 回复@孟杨:学先生精神,步老师后尘而已!2013-07-15 11:16
- 气度很大。好文章。2014-09-27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