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洁层深隽永传神--读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
俊洁层深隽永传神
---读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濉溪县沈圩学校 王成志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撰写的一部历史地理巨著,祥记大小水道千余条,历叙两岸山陵城邑、建筑名胜、珍物轶事,文笔绚烂,描写生动,状物贴切,富有文学价值。其中写景的文字,尤为精彩传神,颇具特色,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清代刘熙载《艺概》赞曰:“郦道元叙山水俊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景。柳柳州游记,此起先导也。”宋苏轼曾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故后人推郦道元为山水游记的开创者。《三峡》为水经注中最有名的写景片段之一,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该文被选入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之余,略加品鉴。
篇约意丰,结构严谨。全文仅用一百五十余字,如此篇幅,欲穷七百里风光,实非易事。然作者匠心独运,精心裁剪,运用频繁变景、层层渲染的手法,将三峡奇险秀丽的山川景色凸显出来:日月山川、激流轻舟、青草碧潭、悬泉瀑布、寒林怪柏、猿啸渔歌、层见叠出;春夏秋冬,一应俱全,各显风采,创造一个富于变幻的艺术境界,令人神而往之。作者起笔描绘三峡地理形势,从“自三峡”至“不见曦月”,寥寥数笔,统摄七百里山川,将山之绵,峡之窄,川之沉活画出来,有神无迹,意境阔达,俨然一副写意的泼墨山水画。接着,作者宕开一笔,用“至于”二字将夏水自然导出,以夸张的笔法展现江流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好似异峰突起,令人气息屏止。随即,突然转笔,悠然自得地描写起回旋的银波,碧绿的深潭,奇幻的倒影,绝顶的怪柏,纤细的悬泉,飞泻的瀑布,一下子将人们从波涛涌起的夏川带到了一个静穆清幽的境界之中,显示出一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三峡画卷。接着,作者用“每至”二字隐去无限春光,引出:林寒涧肃的深秋凄凉之景,在猿声渔歌中结束全文。综观全文,作者以百余字写出来三峡自然景物的雄姿妍态,起笔总写地理形势,后写四时之景,一一叙来,层次分明,一层一景,各具神韵,且层层照应,互应互称。如文中,幽峡与夏水,一暗一明,一静一动,一驰一张,对比鲜明;阳春与寒秋,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一扬一抑,反差强烈。文章就这样跌宕起伏,前呼后应,似江水浑然一体顺流而下。
白描彩绘,曲尽其意。作者写景善于紧扣时令特征,选用多种笔墨,渲染气氛,创造不同的意境。或白描勾勒,或大笔彩绘;或泼墨写意,或工笔细描,文笔多变,生动传神,四时之景,宛然具现。比如:为表现七百里山川的地势山貌,用泼墨写意的手法,粗粗几笔勾勒出三峡山“连”、岩“重”、嶂“叠”、天“隐”、日“蔽”之奇景,将山川蒙上清冷灰暗的色彩。写春冬之景则另采墨色,用撩人的彩笔精描细画:芳草如茵、翠峰怪柏、碧潭倒影、急流回清、青山吐丝、飞瀑泻银,宛如一幅色彩绚丽的三峡春趣图。写夏水备以两幅笔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二句白描手法略事勾勒,又以夸饰的笔法侧面点睛,置一叶小舟与洪流之中,以日行“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来衬托江水一泻千里的壮阔气势,可谓摇笔波涌,生气远出。绘深秋之景也是两幅笔墨,但笔法有异,仅以“林寒涧肃”四字稍作渲染,便将“高原”、“渔者”入画,并令“高猿”哀啼,“渔者”悲歌,啼声和着歌声,则悲哀悠然,绵绵不绝,构成一个“秋风萧萧愁杀人”的独特意境,耐人寻味,获得意近旨远的艺术效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语言优美,用词精当。《三峡》的语言饶有特色,遣词凝练,格调清丽,极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如在描写三峡山川全貌时,在“无阙处”前加一“略”字,便将七百里群山连绵不绝之势揭示的无遗。写春景,作者用“清荣峻茂”四个形容词合为一句,便将水之澄澈,树之繁盛,山之嵯峨、草之蕃昌活画出来,可谓一字一景,一句一画,简洁至极,传神之极。作者生活在骈文盛行的时代,然其文毫无铺锦列绣,堆砌辞藻之弊。通观全文,语言精美,句式规整中有错落,简洁生动的散文语言中兼有骈文修辞精细的特色,音节和谐优美,读来朗朗上口,颇有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