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出身

02-01 作者:茶海之心

有句话说:“龙生龙,凤生凤,麻雀生儿会钻刺笆笼,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以,环顾现实,就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富翁的儿子就必然是富翁,官员的儿子就必然是官员,有才智的人身边必然就是扎堆成才的人。这样看来,似乎就成了定律。

其实仔细思考,如果都这样,可能就不正常了。因为就算“龙生龙”,也还有“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我们先看看龙的九子有何不同?老大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睚眦,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嘲风,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老四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常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老五狻猊,形如狮,喜烟好坐,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老六赑屃,又名龟趺、霸下、填下,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老七狴犴,形象老虎,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老八负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吻(鸱尾),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所以,龙的九个儿子,形象迥异,性格万千,相差甚远。谁个是老龙的克隆呢?可能都不是。

另外,虽然也有“龙生龙子,虎生虎儿”的说法,但是就是老虎,仍然也有“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之说。《癸辛杂识》载:“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予闻猎人云,凡虎将三子渡水,虑先往则子为彪所食,则必先负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则复挈彪还;还则又挈一子往焉。最后始挈以去。盖极意关防,惟恐食其子也”。意思是说,彪的性格很彪悍,会吃自己的同胞。老虎带着三个孩子过河,必定先把彪背到对岸,然后带第二个过去,同时在把彪提回去,然后带第三个老虎到对岸,最后才把彪带过去。所以,老虎的三个儿子中,即使有两个可能酷似老虎,但也有如彪这样的异类。

当然,这只是动物类,但人类却有自己的规则。虽然陈胜吴广起义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但是王侯将相还是有龙脉龙种的,不是说“柏树下面生柏秧”嘛。所以,人世间,可能出身最为重要。不信你看,整个《西游记》里,大凡来到人间的各路神仙鬼怪,无不是玉皇大帝身边的爱将与宠物。

共 1 条文章评论
  • 审核通过2012-02-02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