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02-07 作者:若尘

她位于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万里长城的前辈,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福泽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她其貌不扬,丝毫没有长江三峡的磅礴气势,却润物细无声,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她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以无坝引水为特征,迄今仍在恩泽川蜀大地一项伟大杰作。

位于市中心那座以她为主题的大幅雕像,气势恢宏,她被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形象地比喻为这个城市一张名片,他在其书中写道:“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赵朴初先生曾赋诗赞颂道:“长城久失用,徙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

她就是都江堰。

带着对古代文明的膜拜与崇敬,怀揣着对先贤的钦佩与追思,拜水都江堰,终于在游览了神奇的九寨和瑶池仙境般的黄龙之后成行。

通过景区门前那座古朴的秦堰楼,远眺绿荫掩映下的都江堰像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轮,来到二王庙,参观李冰父子治水的丰功伟绩和他所留下来的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决“遇弯截角、逢正抽心”。那个微缩的都江堰景观沙盘让人直观地了解了这项工程的全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都江堰渠首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鱼嘴”做为分水提,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飞沙堰”溢洪道把多余的洪水和流沙排入外江,“宝瓶口”引水口做为自行调控的节制闸,是自流灌溉渠系的总开关。

走出二王庙,来到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安澜索桥,摇摇晃晃地走在桥上,此时脚下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让人想起在通往九寨的路上看到的岷江源头的涓涓细流。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雄浑神奇。

站在护栏旁朝宝瓶口望去,滚滚岷江水夹杂着轰隆声顺势奔涌不止,但它们一到了宝瓶口就好像变乖似的,水速骤然变缓流向成都平原。在飞沙堰,不同形状的石头和许多泥沙躺在溢洪道上,延续着两千多年来既能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又能减缓水速的功能。来到形如鱼嘴的分水堤,十几只白鹭正在奔涌不息的岷江水面上戏水,有几只白鹭累了就在鹅卵石上小憩或踱步,一副闲情逸致的姿态。

来到离堆公园中的堰功道,两旁站立着的是自古至今为都江堰修缮立下功劳的功臣的雕像。仔细地端详着这些曾经为这片广袤沃野留下万代功勋的先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做为一项200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没有雄伟的大坝,也没有秀美的景观,她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其最伟大之处即都江堰建堰两千多年,她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出来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经验,尤其值得今人思考和借鉴。

余秋雨先生在其所著的《文化苦旅》中有一篇《都江堰》,此文篇首即言:“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能留下千古美名的工程又能有多少呢?

都江堰因水而受到人们的膜拜。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其道家思想、音乐、武术、饮食和养生之道等都有着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来到了都江堰,就一定要去青城山。

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仅15公里的青城山,背靠岷江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为邛崃山系中的一个环扣。群峰环绕,状若城廓,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山”。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

走过那些石制的栈道和一座座古桥。那长满青苔的岩石,那些在山谷中流淌的小溪,还有一路上不时出现的飞瀑和水潭,让一路上的疲惫之感顿消全无,为之振奋。那个清幽的翠映湖,让你在山间还能享受乘舟游览的乐趣。得名于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小茅亭赫然出现在眼前,是一个爬山歇脚的好地方,偶尔掠过树梢的小鸟发出婉转的啼鸣,给这绿幽幽的山谷带来一丝生机。放眼望去,蓊郁葱绿,怎一个“幽”字了得,用秀色可餐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还有那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泰安古镇,青石板下淙淙流过的溪水那么清澈,群山环抱中的那一片青瓦白墙让人流连忘返。

后山白云万佛洞的一座古刹前,一位神态安详的和尚,细心地讲述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前世今生,他讲只要常怀感恩之心,以慈悲为怀,尊老爱幼,珍惜自己拥有的现在,看淡所有的人情琐事,自然会神清气爽,健康长寿。远眺着四周巍峨起伏的群山,仔细地揣摩着这其中的蕴意,这次的青城山之行的确收获颇丰。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一山一水,相邻。这一动一静,相邻。这一清透一厚重,相邻。在这天府之国,如此两处美景,让人无不向往惊叹。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长城久失用,徙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如不是你的介绍,我还真不了解。都江堰美,文章更美!2012-02-07 23:18
  • 读过余秋雨散文《都江堰》,感叹人力可以造成这样的奇观,感叹人的生命力如此瑰丽!今天再读若尘的散文,如临仙境,令人神往!2012-02-07 23:19
  • 欣赏美文,妹妹观察细腻,文笔犀利,词语丰富,语言流畅,把读者带入仙境般的童话里。很棒!2012-02-07 23:20
  • 欣赏美文,妹妹观察细腻,文笔犀利,词语丰富,语言流畅,把读者带入仙境般的童话里。很棒!2012-02-07 23:21
  • 好文章!线索清晰,读之如临其境.2012-02-08 09:17
  • 写景的好文,拜读了!!2012-02-08 10:09
  • 好文章,问候老友。欣赏了2012-02-08 11:07
  • 欣赏美文,问候上午好!2012-02-08 11:13
  • 欣赏写景美文,是个好地方,问好了2012-02-08 13:06
  • 推荐阅读2012-02-08 14:06
  • 写的很深刻,写出了亲历者的感悟。尤其是“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一山一水,相邻。这一动一静,相邻。这一清透一厚重,相邻。在这天府之国,如此两处美景,让人无不向往惊叹。很是精辟!谢谢你再现了这幅画卷。。。2012-02-08 14:55
  • 喜欢!赞了。问好!2012-02-08 16:19
  • 文章叙事写景抒情,笔法稳健细腻生动!推荐阅读! 顶一个2012-02-08 16:38
  • 欣赏,问好!2012-02-08 16:39
  • 来拜读,2012-02-08 17:41
  • 欣赏,学习,问好!2012-02-08 18:38
  • 欣赏,推荐2012-02-08 19:13
  • 美丽的画卷!欣赏!2012-02-08 20:01
  • 回复@烎德君士:谢谢佛慈,还是要那片神奇的土地。2012-02-08 22:12
  • 回复@清溪一叶舟:谢谢鸿雁,是那片土地带给心灵的思考和震撼。2012-02-08 22:14
  • 回复@雁南飞:姐,谢谢你,妹妹才疏学浅,拙笔难尽对那片土地的感谢。2012-02-08 22:15
  • 回复@渔歌子:谢谢好友留墨,还是要向大家学习,恳请指正评弱。祝安!2012-02-08 22:18
  • 回复@可人:谢谢可人,还请指正评弱,祝安!2012-02-08 22:19
  • 回复@落魄书生:谢谢书生,还要请ni 多指教啊。2012-02-08 22:20
  • 回复@满街卖饼:谢谢朋友,回复晚了,还请指正评弱,祝安!2012-02-08 22:20
  • 回复@滴墨成伤:谢谢滴墨,还是要向你多请教,祝安!2012-02-08 22:22
  • 回复@一朵小花:谢谢小花,能够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还要感谢那片神奇的土地。2012-02-08 22:23
  • 回复@张继:谢谢张继,还要向你多请教,祝安!2012-02-08 22:24
  • 回复@三角:谢谢三角兄,若尘才疏学浅,还要向你多请教,恳请指正评弱。祝安!2012-02-08 22:26
  • 回复@断线:谢谢朋友欣赏,祝安!2012-02-08 22:26
  • 回复@蓝歌逝水流言:谢谢安若,还要向你多请教,祝安!2012-02-08 22:27
  • 回复@墨白:谢谢墨白,恳请指正评弱,祝安!2012-02-08 22:28
  • 回复@蔡明春:谢谢蔡老师推荐,恳请指正评弱,祝安!2012-02-08 22:29
  • 回复@无边的天空:谢谢你好朋友,还要向你学习,祝安!2012-02-08 22:29
  • 回复@沧海一粟SXC:谢谢好朋友推荐,还请指正评弱,祝安!2012-02-08 23:21
  • zan2012-02-09 08:58
  • 都江堰之美在于平凡里的坚定,朴实里的悠远。正如君之文字一般平淡里透出一种大气!问候若尘!2012-02-09 09:49
  • 推荐阅读2012-02-09 13:20
  • 喜欢!赞了。问好!2012-02-09 15:41
  • 问好2012-02-09 17:02
  • 回复@39空山新雨:谢谢好朋友,还是应该向大家学习。祝安!2012-02-09 20:24
  • 回复@零度 枯木:谢谢枯木,若尘文辞匮乏,还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我会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祝好!2012-02-09 20:31
  • 回复@老曹:谢谢曹老师,还请指正评弱,祝安!2012-02-09 20:32
  • 回复@罐罐~:谢谢罐罐朋友,祝安!2012-02-09 20:33
  • 回复@梦天:谢谢老师,还请指正评弱。祝安!2012-02-09 20:36
  • 回复@烎德君士:谢谢佛慈,还是要感谢那片神奇的土地。2012-02-09 20:39
  • 记得高考的时候考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上善若水》,现在看了老师的文章,如此的细腻,佩服2012-02-09 21:20
  • 回复@印象西湖雨:谢谢朋友欣赏,上善若水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希望我们共勉。祝好!2012-02-09 22:15
  • 呵呵。若尘是都江堰人么?2012-02-11 15:47
  • 回复@柒念。:你好朋友,我只是远道去拜访都江堰he 的客人2012-02-11 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