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山野

06-01 作者:陇南寻梦者

厌倦闲杂已久,常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然既处于人间,难免为生计所累,无暇顾及。虽终日营营碌碌,而心未尝不思念山野。

五月下旬,天气多雨,连日阴雨凄凄。二十五日,正值周末,骤雨初晴,骄阳高照。翌日中午,应好友王继辉之邀去五仙山游玩。

一出小镇,来到青山绿水之间,看佳木竞秀,看野花争艳,听婉转鸟鸣,顿觉如出笼之小鸟,轻松愉快,难以言表。

好友带着他的十五名弟子,个个天真可爱而又品学兼优。他们亲密有如忘年之交,闲谈嬉闹,略无拘束。孩子们见我到来,亦不拘束,围上前来,抢过提包,笑着让路,令人顿觉身为人师的荣幸。

山路蜿蜒倾斜,青石砌就,石缝流水盈盈,苔藓苍苍,路旁野草丰茂,各色野花争气斗艳。时有藤蔓带着一身芬芳,或攀上巨石,或垂下路来,或爬过河去。涧中溪流暴涨,或雪卷浪涌奔涌向前,鸣声清脆;或连飞霜落断岩跌下,扬起阵阵烟尘,咆哮雷鸣;或一泓碧波徘徊,砂石历历可数。两面青山折叠对峙,层岩叠嶂,周身皲裂,岩缝灌木密生,苍翠欲流。

漫步于曲折小路,听着天籁旋律,看着一张张美丽的笑脸,那些恩恩怨怨不觉远去,使人忽然想起昔之梦幻,与今之现实,相差何止千里!然而不喜不悲,甚觉自然。记得当年也曾立誓,成不了大器,也要成为小器,就是成不了小器,也不能成为人之累赘。想到此,忽觉欣慰,此生不仅没有成为累赘,尚可给他人方便。能如此,其实又有何不美?因为多年以来,我一直认为,人生的意义本不在于位置高低,而关键在于有无扶危济困之心和行为。就是位置再底,如果能给他人方便,活着就是有用的,否则就是无用之人或者废物,或者蛀虫,或者公害,其意义何在?想到这些,忽然想到今天既然遇到一群这么好的孩子,为什么不给他们一点启示?然而沿途水声轰鸣,不便言语。于是只好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前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峰回路转,不觉已进深山,水声渐渐远去,山花烂漫,秀松婷婷。荒坡上有一片落叶松林,郁郁苍苍,叶子如一根根嫩绿的针绣满枝头,非常美丽。其下绿草如茵。我们也走困了,何不就此休息?于是坐于林中草上,众人环坐其次,若有所待。有人递来绿茶,也未推让,接在手中漫饮、休息。

片刻之后,提出想给他们说点什么,众皆欣然,眼放异彩。于是就于林中讲述游记写法,操成县方言,侃侃而谈。从概念到内容,再到写法,再到顺序以及融段造句,列举身边及古今例证,一谈不觉四十分钟有余。其间,但觉清风习习,但觉鸟声悠悠,但闻涛声阵阵,但听笔声窸窣,而略无人声。讲课结束,众人收起笔记,赠以热了掌声。然后再次上路,分开野花,吃着瓢子,攀着芳树前行。

登上山顶,苍松翠竹林边有宽敞荒地,其上牧草如绿毯,有牛羊散布其上。众人上前,与其嬉戏、拍照,感受田园牧歌。而它们“民风”淳朴,生性本分,并不欢迎客人,见人接近,就匆匆躲开。草间遍布着红色瓢子,大如鸟蛋。众人如获珍宝,或坐或卧,或于其上打滚,放浪形骸,流连许久方依依而去。

来到观音洞前,只见泉水汩汩,只见苍松蓊郁,而洞门深锁,空怀崇敬之心而不得朝拜。陡峭的悬崖上,韩湘子修行之处犹在。脚下八海坑断岸千尺,松竹密生,泉声轰鸣。对岸五仙洞佛旗飘飘,而庙门虚掩,钟磬之声无而群鸟争鸣。登上八仙石船,对着天然沟壑,讲述了八仙饮宴轶事,谈到他们如何误了蟠桃宴会,王母如何盛怒,太上老君如何犁通洞底,灵湖破坏,仙人飞去,仙舟零落为石,众皆感叹。

归途中,几遇蝴蝶会。少则几百,多者几千只。在一处路边,有一片狼牙刺,其上缀满白花,远望像一片烟尘,上面有许多蝴蝶飞舞,以为奇观,于是上前摄像。谁知近前一看,在花旁的石头上,密密麻麻地绣着一大片蝴蝶,约三平方米。有几个孩子奔过去,它们顿时起飞,若扬场似的在空中飞舞,或扑向野花,或落于肩头,一时人和蝴蝶、野花混杂,如走进幻境。观赏之余,已夕阳西下,不敢再尽缠绵,便匆匆而返。

同游者:同事王继辉及其弟子王倩、陈丽娜、贺莉莉、佘澳澳、刘海虎、徐宇轩、李朝阳、潘兰兰、孙珍珍、李彤彤、杜亮亮、李钰琴、王丹丹、刘振飞、冯超。鄙人寻梦记于五月二十六日夜。

共 1 条文章评论
  • 写作风格有些像《小石潭记》,真的挺好!2013-06-01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