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走过少年时》
【散文】《走过少年时》
文/黄璜
少年时熟悉的小路现在已经不见了,少年时那些耕作的水牛现在也已经不见了,在我成长的农村路上,那往返街道、学校和老家的羊肠小道,也因为公交车或小面的出现而消失了。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可如今,在我的生活圈子里,那曾经熟悉的乡间小路,走的人少了,便也失去了路。
我出生在大集体时代,少年时放学回家的第一要务就是放牛。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一位大人的带领下,骑着老牛,嗯着儿歌,悠然自得,好不快乐。农忙时,大人说,老牛辛苦,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让它吃得饱饱的,于是我就拉着老牛,单独寻找着田间地头那些小块的草场,有时候还从家里带着镰刀,同时割些青草喂着那辛劳的水牛,老牛是我们农村的宝贝,我得尽量照顾好它,经常给它擦洗身体,帮助它扑杀蚊蝇,给它涂抹药膏等,有时还把新学的儿歌唱给老牛听,老牛是我放学后的伙伴和朋友。闲暇时,我们就把老牛放养在小山上,我们几个小伙伴就缠着大人给我们重复讲那古老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可教育意义挺好,因为那时的我们读不到好书,电影也无非就是《智取威虎山》、《白毛女》《渡江侦察记》而已,就是那些枯燥的故事却给我的少年时的生活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放牛在山上的时间长,所以我们就自得其乐,找来蟋蟀斗架,蟋蟀打斗好玩的很,它们翘着那对犄角,红红的眼睛,还不时地发出“吱吱”的呐喊声,当然,斗架的蟋蟀必须实力相当才好玩,否则一两个回合下来,弱者就装孬种逃跑,也就斗不起来架来,那就一点也不好玩了,为了让蟋蟀斗的欢,我们从稻场的石碾下,从田埂边去仔细挑选那漂亮而又凶横的蟋蟀,然后小心地将蟋蟀放在透气的瓶子中,就等放牛时一决高下,斗蟋蟀给儿时带来了许多欢快。儿时的欢乐很多,都与放牛有关,我们有时把牛放养在山上,就在附近的山间和荒地寻找可口的野味,那荒地中的红灯笼果,外皮发黄的吃着香甜,青皮的吃着酸涩,便暂时不摘,等上几天再去采摘,田埂上随处可见的山楂果、山里红,还有一些既好吃也好看的野果,虽然叫不出名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儿时的欢乐很多,可有时也因为不小心也常常受到毛毛虫和峰子的袭击,每次遇到毛毛虫或峰子的袭击,我们的土办法就是用茅草搓揉,或用塘泥反复搓揉,等回家后再涂上清凉油消毒,每次过后,自己总是想:“谁叫你好吃,谁叫你不小心呢?”被蜂蜇让我懂得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在我朦胧的记忆中,好像人们的生活都一样艰难,每到天黑放牛回家时,爸爸妈妈的表扬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记得我们这些农村娃娃都很懂事,也非常想为家庭分担生活压力,晚上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情,记得每天天黑放牛回家时,妈妈的晚饭烧好了,因为饿才留恋妈妈的土灶,在我的记忆里,每个夏天和冬天的晚饭最差,夏天的晚上常是南瓜糊,难吃不说,关键是吃完晚饭后不一会就感觉到饿,若是到了冬天就更惨了,经常呆呆地望着那冰冷的灶台,然后就围着妈妈转悠,吵着要吃晚饭,经常在夜半饿醒时,妈妈寄来三两片甜丝丝、凉润润的山芋,真是好吃。每次若发现妈妈没吃,于是便寄给妈妈一片,看着妈妈吃我挺开心,因为我知道妈妈此时也很饿。那时我就盼望着尽快长大,好让妈妈能吃饱饭,穿得暖,过上好日子。在那时,大人们有句口头禅:共产主义就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也有大人说:“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大人们的口头禅成为我少年时的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少年时,我的心灵早早地成熟了,也努力地为家庭做事情,小时候早晚在家的时间很多,学校上午9时才开始上早读,下午4点就放学了。于是我就利用放牛的闲暇时间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在夏天采摘猪头花,2角4分钱一市斤;二是夏天采摘槐树叶,干叶7分钱一市斤;最有知识含量的算是第三件事情,那就是在秋天采挖鱼腥草,鱼腥草是中草药,深绿色窄窄的叶片光滑漂亮,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可它的根须很深很发达,挖时需要力气,也要细心,不能挖断它的根须,否则就卖不上好价钱,每个坑大约10公分直径,深度约20公分,记得采挖一株鱼腥草需要20分钟的样子,晒干后的根须像老人长长的胡须,根须有鱼的腥味,印象中一株鱼腥草大约能卖1角钱的样子,记得少年时我每年都能交给妈妈20多元钱,给妈妈分担家庭重担是我少年时最有意义的事情。
我少年时的生活是快乐伴随着酸楚,苦难伴随着希望,少年时的经历让我早早地长大和懂事,少年时心中充满梦想,也盼望着能早点长大,来分担爸爸妈妈的生活重担。现在我匆匆地走过了少年时,可那些天真和美好永久地埋在记忆之中。
- 此文发表在《肥西报》副刊上。2013-09-25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