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壮士
血染残阳,人不寐,鸿雁乍过,只道声声里。
酒撒易水,泪未落,击筑声起,但惜夜夜歌。
壮士一去,易水悲歌,叹历史之殇,雁悲戚。
女为知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锦衣御食,车骑美女,太子丹将所有赏赐赠予荆轲一人,只为交付燕国的重任。秦国势强,攻讦征伐,燕国地小势单,必向秦国俯首称臣。太子丹为了保全燕国,只得请荆卿出山,试图改变历史的趋向。
血染残阳,寒风萧瑟。此刻应是壮士出征的日子,众臣酒撒易水,伴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歌举壮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痛罢歌萦索,离别泪含声。面对太子丹的再次请愿,面对满臣的希冀,面对燕国百姓生死的重任,荆轲泪别众人,决心向历史做出一次抗争,毅然登轼而去。而留在他背后的却是直到夕阳西下,心中迟迟等待的伊人也尚未相见的遗憾。难道这也是历史向着此行结局的一次暗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左提樊将军的头颅,右拿燕国的地图,看似俘虏般的俯首称臣,但图中却隐藏着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暗藏一个弱国的最后挣扎。将一国的重任,百姓的希冀寄予荆轲一人。荆轲顿时觉得重担难负,但为太子知己之义,无论如何,都要向历史的心脏射向一枝箭戟。
转眼便到了长安,繁花似锦,歌舞升平,市井上叫卖声不绝,一片安平和乐之景。看到这些荆轲紧蹙了一下眉头,心中开始莫名的犹豫。这一行的结局成败决定了燕国生死存亡,是义所重恩所负。究竟历史给予这一对抗议怎样的预料,又以怎样的评判。拷问苍穹,星辰明耀,难道历史的辙印注定成为星际的轨道而不可更改。
终于行至秦宫殿外,由宫门外至大殿的这一阶阶,荆轲脑海中所有纷繁的思绪都凝固了,所忆起的是太子丹的知己之恩,是燕国的生死存亡,耳畔回想着高渐离那悠扬的击筑声。当面向秦王的威仪,荆轲眉宇中闪现着坚毅,是的,此行必须成功。但此时秦舞阳却颤抖了一下,荆轲微微一笑,向秦王展示燕国地图,当慢慢卷至卷轴末尾处,隐藏着刺秦的图谋,那平静背后的杀气同时也暗含着历史的结局。当时间霎时加速时,当把匕首刺向秦王的那一刻时,所有的一切似乎注定了结局。
此行败,燕国灭。
无法改变历史,无法拯救苍生,而这一切都是历史曾经的见证。是苍穹中难抹去的一丝遗恨,是荆轲为报知己之恩担负起重任的凌然大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今易水依旧寒,未忘壮士当时义
- 无法改变历史,无法拯救苍生,而这一切都是历史曾经的见证。是苍穹中难抹去的一丝遗恨,是荆轲为报知己之恩担负起重任的凌然大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今易水依旧寒,未忘壮士当时义2013-06-27 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