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善良的人们》 

07-02 作者:逝者如斯

    儿子问:爸,你是多会儿参加工作的?  

儿子19岁了。望着儿子高大而健壮的身影,我的思绪再次回到30年前……

那是我上班后的第四年,在一次工作中我的右臂严重骨折,那年我也是19岁。为了获得更好一点的医治,我来到大同。就是这次突发的灾难使我第一次来到这个晋北重镇,从而有幸结识那些善良的人们。  

父亲去世两年后我初中毕业,母亲没有工作,为了生计,母亲长年在农场做临时工。一个初冬的下午,天阴得很低,显得也很静。母亲临出门时对我说:“你去问问,人家要是要,你就去上班吧。”我知道母亲在说我们这儿新建的造纸厂招工的事。那年我15岁。

   我垫起脚在一间办公室的窗前往里看,“进来吧”里面的一个人把我喊了进去,当问到我的年龄时他显得有些迟疑。  

第二天我就上班了。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整整四年后,我青春的梦想随着那声机械的轰响轰然倒塌了。我极度悲观,对慌忙赶来援救的人喊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完了,一切都完了!”   后来我辗转入住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里当时还住着三个人,后来还有一个来自怀仁县的非常乖、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名字我忘了。平生第一次跑这么远,第一次在没有家人的陪伴下,并且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孤独、压抑与悲观的心情是无法描述的。可是在后来的相处中,由于他们细微的关怀和朴素的爱,使我很快忘记了孤独与悲戚,就像回到家里一样。30多年了,我一直无法忘记那些善良、纯朴的人以及他们对我的关爱和帮助。   那个岁数大一点的叫段连松,是煤矿工人,非常遗憾,我忘记了他是几矿了。段叔(有时我们也叫他段师傅)当时50多岁,因为车祸把腿折了。也许是因为我打小失去父爱,恰巧段叔长得又有点象我父亲的缘故吧,第一次看到他就有种亲切的感觉。段叔是个见多识广的人,每到晚上最难熬的时候,他就给我们讲他当年的故事,而且他非常能讲笑话,常常逗得我们开怀大笑。他有花一样的三个女儿,记得大女儿叫双平,二女叫二旦,三女叫小女,她们都非常可爱,也非常懂事。有一次仨女儿和妈妈一同来看爸爸,带来了段婶炖的鸡块,段叔让双平给我送来几块,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鸡块,以至于后来在我成家后屡次模仿着做,却总是做不出那么香的味道。陪护段叔的小伙子叫张月红,开朗热诚,乐于助人,每天都能带来病房外面有趣的事情。   另一个叫杜玉喜,好像是哪个电厂的工人,记得他当时26岁,由于触电把手脚灼伤了,他的病床紧挨着我。小杜(我们跟着段叔喊他小杜)英俊而聪慧,刚结过婚,妻子纯朴而贤惠,他的妈妈干净利落,这是他们当时给我的印象。小杜不善言谈,可从他默默注视我的眼神里,不难感受到对我的同情与关怀。每次妻子和妈妈给他送来好吃的,他总要分给我许多,也不多说话,叫人无法拒绝,就象是亲哥哥一样。有一次,母亲千里迢迢来看我,病友们都问寒问暖,下午,小杜悄悄地回家去了,什么也没说,也没有和别人打招呼。当时我也没在意,可是母亲说,小杜是个有心人,他想让母亲留在病房陪我,故意腾出了他的床让母亲睡。   怀仁来的小男孩我不记得叫什么了,白净的小脸使人不相信他是来自农村,两只大大的眼睛活泼而聪明,最叫人难忘的是他从来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动不动就大哭嚎陶,每逢打针,就慌忙厥起小屁股,大眼睛唿扇唿扇叫人无法不心疼。   

……   

望着儿子远去的身影,我的心里有着许多的感触。30多年一晃而过,我已由当年的青年迈入不惑之年,可大同度过的那段时光和经历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那些朴素热情的人们的身影始终历历在目,他们留给我的那无法磨灭的记忆时刻影响着我的成长,同时也隐埋着我对他们由来已久的牵挂——善良的人们,你们还好吗?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