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生姜”给我们的警示

07-18 作者:浪里飞梭

“毒生姜”给我们的警示

2013年5月被曝光的神农丹姜和之前用硫磺熏制的生姜、六六粉姜的出现给农产品的安全敲响了警钟。很多民众发出惊呼:猪、羊、鱼、鸡的饲料添加和防治注射造成的药物残留使人望肉兴叹,小食品、饮料、奶粉违规添加和无证生产导致问题迭出使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步步惊心,饭馆地沟油、口水汤让很多体面的人无地自容,现在一向诚实可信的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又出了问题,我们的产品还有值得信赖的吗?为什么问题越出越多且屡禁不绝呢?

现在我国市场中,直销(从种植养殖户不经过任何质检直接到消费者手里)是农村和中小城镇的一种普遍通行的贸易方式。有的虽然经过二道商贩的转手,但也没经过任何质检环节就直接进入消费者家里。本来一贯老实巴交的农民,把农副产品辛辛苦苦运到城里,摆摊设点销售,以质好价低赢得了城里人的亲睐,长期以来大多数城里人现在仍然觉得直接从农民手中买东西放心。可为什么会冒出越来越多的有毒农产品呢?

众所周知,我国的农民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初级农耕时代,而靠天吃饭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收入不仅不稳定,还经常出现折本赔钱的情况。农技人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吗?大家心知肚明。可城里人哪个愿意买品相很差的农产品?每年只靠这些产品吃饭的农民,遇到特殊年成,生产的产品品相都不好,该怎么办?赔本自认倒霉谁会情愿?只能寻找一条既本小易操作又有实效的途径。本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应该是农技人员、种子培育部门、农药生产部门、销售商贩以及仓储运输单位,特别是政府部门和保险机构。而实际情况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少,想尽一切办法从农民身上赚钱的多。农民种田,会受到很多方面的“盘剥”。一是种子,往往是价格高了,出芽率未必高,农民正常每亩需要五斤种子,这样的话就得买十斤甚至更多。浇一亩地本来只要一个水井半个小时就够了,结果因电压低,水泵小,吃水浅,浇地时间增加了几倍。化肥本来一百元一袋,结果被人垄断,就成了每袋180元。产品直接销售给城里人每市斤可卖1元,结果被乡镇村里的收购蛇头垄断,每斤只卖了7角。本来农民自己雇用大车吨公里只需4元,结果被绑架进某个团伙,吨公里花了6元钱。左扣右折,每亩纯收入由700元变成了400元。一些经销人员还让个别农民以特殊的手段获得了意外的高收入,其他人就会群起效仿。农产品的质量好坏不是决定于品相,品相好坏也完全不由种植者决定。让他们每年都卖质量又好、品相又好的产品根本不可能。有的是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的,也有的是用极端的手段解决的。前者质量有保证,但投入多,收效还不太明显。后者投入少,收效高,但质量会出现问题。我们用两类产品做个比较。一类是树上结的果实,如桃子,红枣;另一类是土里长大的块茎类果实,如地薯和姜蒜。要想水果类产品受到欢迎,就得在土壤结构,水肥管护,种子嫁接等多方面做文章,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使这一系统工程尽善尽美了,天公稍一不顺心,一切努力都会付之东流,农户就会血本无归。同样,块茎类对土壤、种子和水肥的要求更高,对管护的要求也近乎苛刻。但这些做到了,同样未必就能如意。怎么办?只能走极端路线。一是农药,而是肥料。使用作用明显的农药尤其得到农民的认可,加上一些所谓的有机肥,喷洒后生长极快,长相又好。可谓一本万利。农民何乐而不为?这就有了不生虫子的瓜果蔬菜,这就有了体大块肥好看水灵的果实。拉到市场上,不明就里的城里人就会抢购,卖得又快,价格又高,农民收入可想而知。可起初谁会真正注意这里是否有有害物质残留呢?细心的人发现,原来的水果存放时间极短,现在长时期放置都不坏。以前的红枣,很多里边会出现虫蛆,现在几乎没有。以前的土豆、豆类,果实出现虫咬是极其平常的,现在很少出现。是农业技术进步了吗?有的确实是,但可以肯定,有的就是大量使用农药的结果。大家不妨到田间地头看看,很多的地块边都会发现农药空瓶。有了农药这个法宝,农民除了自己吃的,其他地块就会随意喷洒,只要保证产量就行。农民最担心天气影响收成,并且经常出现灾情。我县最近几年出现的霜冻,冰雹,大风给菜农果农造成的损失,达到上千万,而这一切都只能自己承受。出现灾情,农民们都认了,可遇到年成好,收获多还会因卖不出去使人犯愁。所以,亏损无偿以及物流不畅才是老百姓的心病。有了这样的心病,无人帮助医治,自己用什么手段治疗又没人管,出现问题农产品就再正常不过了。

我们很多官员,过去习惯于从农民手中收取利益,现在又忙于处理国家下拨款的发放,很少考虑该为农民做些什么事,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本身又缺乏这些意识和能力,有这样的意识和能力的人或者顾及不到或者无权顾及,真正想有所作为的大学毕业生又很少愿意下基层。这就造成农村的很多工作处于农民自发处理阶段,增加了很多盲目性。一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利益,不择手段,肆意妄为,蒙骗农民,最终造成灾难性的结果。

难道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我们设想,各地建立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全国联网,使其真正起到科学规划、合理调节、随时应对的作用。种养加工运输销售结成一体,种养规模统一确定,种养地域合理安排,既能保证数量供应,又能保证农产品不会滞销,还节省运输成本。农业技术实验成果的有效推广也是重要环节。国家收购、政策补贴和保险赔付等随时跟进,是不让农民有后顾之忧的基本保障。各地都建设农户信息专柜,及时填加每户生产销售质量诚信等情况。建立农产品专业市场,给种植和养殖大户设定专柜销售。还要给农户注册商标,定制特定的包装。比如,针对养牛大户,根据每天的产奶量,用能够加装密封标签的桶进行包装运输,到厂家每天检验,不给中间环节留有出问题的的间隙。既要让农民自觉维护自己的信誉,又能保证所有的产品都是在检验检疫全覆盖后上市销售。消费者既要正确解决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又能尊重和维护农民为全体人的健康而作出的努力。最后,全国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消费趋向,维持生命状态,保障生活质量,致力身体健康,维持全国农产品产供销等良性循环的状态,在全国形成种植养殖的科学生态环境。那样的话,农民还会把毒药放进别人的碗里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不是急于拨付多少款项,不是继续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服务体系,使得农民有了问题能够得到很满意的解决,使得农民通过劳动付出获得稳定的收入,使得农民在子女教育婚嫁和家人医疗救治等方面能够称心如意。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体系,出现一些问题,会很快被发现并得到处置,就不会造成震惊全国的影响,不然有毒农产品会为害更多的地方,危害更多的人;其他极端事件也会出现,农村很难成为真正和谐稳定的基石。这绝非危言耸听的诳语!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