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乌鸦、喜鹊和啄木鸟”

07-29 作者:陈宣章

闲话“乌鸦、喜鹊和啄木鸟”

陈宣章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段。拟人化的写法可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鸟儿自古与人类关系密切,“鸿鹄之志”、“子规啼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为我们留下无数有关鸟类的成语、寓言、诗文和图画,常见的鸟就被古人一一用上:鸿雁代表思念远人;杜鹃(布谷、子规)代表旅人怀想家乡;麻雀、燕雀代表短视的小人,鸿鹄(鸿是鸿雁,鹄是天鹅)代表远大志向和强大才能;而乌鸦(不管大嘴乌鸦、小嘴乌鸦还是秃鼻乌鸦),都被笼统地喻示“孝顺”。李密的名文《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私人的尽孝,大于对朝廷的尽忠。

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动物行为学专家路易斯•莱菲伯弗尔对鸟类进行IQ测验,据研究:乌鸦是人类以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大致与家犬的智力水平相当。特别令人惊异的是,乌鸦竟然在人类以外的动物界中具有独到的使用甚至制造工具达到目的的能力,即使人类的近亲灵长类的猿猴也不过只能使用工具(借助石块砸开坚果)。乌鸦还能够根据容器形状准确判断所需食物的位置和体积。小学就学过《乌鸦喝水》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遇到一只瓶子,但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乌鸦看到旁边有小石子,就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乌鸦喝水”反映了其思维的巧妙。这篇童话故事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唐代以前中国民俗文化中,乌鸦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故历史常识传说“乌鸦报喜,始有周兴”。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古代史籍《淮南子》、《左传》、《史记》也均有名篇记载。中国的古人,把太阳称为“金乌”,认为太阳中有三足乌,月亮中有兔子,因此用“乌飞兔走”比喻日月的运行,时间的流逝;文人们形容太阳落山、月亮升起,也一定是“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唐代以后出现乌鸦主凶兆的学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古代巫书中,乌鸦和黑猫一样,是死亡、恐惧和厄运的代名词。乌鸦的啼叫被成为是凶兆、不祥之兆。人们认为乌鸦叫唤会带走人的性命、抽走人的灵魂,因此乌鸦被人们所讨厌,认为是大不祥之鸟。

乌鸦的特点喜欢聚合,被用作贬义词“乌合之众”,比喻没有组织,没有训练,像群乌鸦似的暂时聚集的团伙。《后汉书•耿弇传》:“发突骑辚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十七世纪法国诗人拉•封丹脍炙人口的著名寓言诗《乌鸦和狐狸》,把乌鸦描绘得令人生厌:它是窃贼,而且很虚荣,自命不凡,禁不起狡猾狐狸的甜言蜜语,吃了大亏。尽管鸟类学家认为乌鸦是一种可爱的鸟,它聪颖、喜好运动、性情开放、对爱情专一。但是,一般人心目中乌鸦不是好东西:有人说担忧的话就被讽为“乌鸦嘴”;更有“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说法。

其实,乌鸦的“聪颖”和“天下乌鸦一般黑”并不矛盾。“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使用的就是“乌鸦喝水”方法。推而广之,古今中外的贪官都是用“乌鸦喝水”方法。例如:陶驷驹任公安部长期间,挪用公安部下属经济实体的资金、没收走私货款,1994-1997年共5.5亿元,在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烟台等15个城市购买320套豪华住宅和别墅(每幢一、两百万元),再以每幢仅3000至5000元的价格“卖”给当时的国务院领导、各部委领导、退休的政军高级干部及其家属子女。陶驷驹收取地方海关查扣没收的走私、贩私、骗出口税等款项1.5亿元,供高级干部及其家属到美、欧、日、澳及香港等地旅游、购物;又用1700多万元购买300多块名表(每块平均5万元左右),再以每块100-500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中央各部委部以及退休的政军高级干部和家属。陶驷驹本人拥有4幢住宅、别墅,3块名表,2辆轿车;收受贿赂210万元人民币、大量不记名债券和七万美元。公安部党组11名成员中有7人(包括2名副书记)收受现金、债券、轿车、手表、贵重饰物贿赂。陶驷驹案水落石出后,那些接受过陶驷驹巨额贿赂的国务院及其各部委领导、退休党政军高级干部及其家属子女才将赃物、赃款上交:121幢住宅、别墅,现金4500多万元,170多万美元的外币,530多件名贵礼品,240多幅(件)国画、油画、古玩,200多件名贵装饰品,85辆欧、美、日生产的高级轿车、旅行车,12艘70-120吨的游艇等等。其中12名副总理级高官上交上报的非法资金、财产、礼品,价值高达1.7亿元,52名省部级高官上交上报的非法资金、财产、礼品,价值高达4.5亿元,两项合计6.2亿元。你看:乌鸦的“聪颖”和“天下乌鸦一般黑”是不是并不矛盾?

最近,《人民日报》提到知识分子的责任问题。2013年7月17日央视《新闻1+1》《怎样“公众”?如何“知识分子”?》中,白岩松说:“我觉得知识分子如果用鸟去比,应该是啄木鸟,而不是喜鹊。为什么是啄木鸟呢,知识分子应该不管生活在怎样的时代里头,都应该以爱做最大的底色,然后永远对现实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永远期待明天变得更好,並且不被利益去所绑架,永远做一个正方向的推动者,就像啄木鸟一样,通过掜擌树上的虫子,去维护树以及整个森林的健康,而不是像喜鹊一样,只是天天去说很多好听的話,但是与森林的健康无益。我觉得老祖宗早在詩文里头,给过一句最好的评论,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哪句话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根据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典型的知识分子包含哲学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音乐家等等。知识分子有一个被认为是基本界说的特殊涵义,即知识分子是一个关心他个人身处的社会及时代的批判者与代言人。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典型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极少数。在这里,知识分子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脑力劳动者,而是指脑力劳动者中关心人类文化价值、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那部分人,大体上相当于“思想家”。如果一个杰出的科学家竭其一生,不辞辛劳地发明了原子弹,为人类文化添加了重要内容,但他却没有探究原子弹可能带来的后果,那么,这样的科学家是创造者,但不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因社会分工,人们的社会功能日益细化,使得人与社会的关系趋向以单纯的职业关系为核心,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职业的专业化。我们有的是学有所长的专家,他们可为社会大众带来更便利的生活方式、更丰盛的物质生活,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可能是浅薄的,对生命的了解可能是单纯的;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才干发挥在专业上,往往忽视了他们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内容。因此,一个科学家或学者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除非他关注事关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大问题(如战争、贫穷、可持续发展等);一个小说家或电影导演也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除非他写作、导演的东西不纯为感官娱乐而或明或暗地触及到较为广泛深入的社会问题。通常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并不是指这种理想化的知识分子形象。现代汉语中,通常把知识分子解释为“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等”。

看来,白岩松说的知识分子是基本界说的特殊涵义,而不是通常所指的知识分子。既然通常所指的知识分子是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者,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社会指导思想时,怎么可能禁止他们从“为人民服务”变成“为人民币服务”呢?再说那些变成公务员的知识分子,怎么可能禁止他们用“聪颖”造就“天下乌鸦一般黑”呢?怎么可能禁止他们“先天下之乐而乐”呢?

再说啄木鸟和喜鹊。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因而被称为森林医生。但是,益鸟是人类给予划分的,啄木鸟本身并没有“维护树以及整个森林的健康”的主观动机。即使拿人间医生而论,以医学为谋生手段者与白求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一点需要明确,并非凡是受过一定教育、具有专业知识、从事脑力劳动人都是知识分子。例如:在我国现状,国家公务员(通常所说的党政干部)就不属于知识分子的范畴。从这一点而言,乌鸦、喜鹊、啄木鸟的归属就完全不同了。知识分子成了国家公务员以后,再怎么唱赞歌也不是喜鹊;喜鹊、啄木鸟只是知识分子的特点。

喜鹊一年的食物当中,80%以上都是危害农作物的昆虫,例如:蝗虫、蝼蛄、金龟子、夜蛾幼虫或松毛虫等,15%是谷类与植物的种子,也食小鸟、蜗牛与瓜果类及杂草种子。所以,喜鹊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喜鹊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画鹊兆喜的风俗。但是,这些与喜鹊的主观动机也毫不搭界。

白岩松反对知识分子“像喜鹊一样,只是天天去说很多好听的话,但是与森林的健康无益”。可是,任何朝代的知识分子,大多数附于统治阶级,因为对己有利。如果一个知识分子生就一个“乌鸦嘴”,即使不被文字狱迫害,也不会在社会上吃得开。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还“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古今中外,哪个统治者不喜欢听喜鹊的“好听的话”?即使是科技界,顺着上面者可以成名成家当院士,可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相反,提不同意见者呢?

再说,“啄木鸟”到哪一棵树上去“啄”十分重要。纪晓岚(侍郎)与和珅(尚书)相互“啄”。和珅说:“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说:“尾垂为狼,上竖(尚书)为狗”;和珅的爪牙御史说:“侍郎是狗,改不了吃屎”;纪晓岚说:“狼只吃肉,而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如此而已! ”但是,尚书、侍郎、御史在乾隆面前都是“喜鹊”:“皇上圣明”、 “万寿无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六次南巡,十全武功”……

就拿提问“怎样‘公众’?如何‘知识分子?”的白岩松来说,也只是“啄”易延友教授的“啄木鸟”。他敢“啄”CCTV台领导吗?他不是喜鹊型者,早就被逐出荧屏,甚至被逐出CCTV。君不见:文革中“啄”林*的张志新在被执行死刑时还被割喉咙。白岩松叫知识分子做怎么样的“啄木鸟”呢?自己缄口不“啄”,纵容别人去“啄”社会现实,用心险恶!

白岩松说到钱学森在临终之前问总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来?”这里有三点:1.这是钱学森,不是别人;2.在临终之前问,而不是之前;3.问也是白问。你看:多少官员或者备用官员到美国深造?他们在美国绝对不是学习马克思主义,而是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

其实,一个知识分子可以既是喜鹊,又是啄木鸟;而且,任何一个人都可赞美自己喜爱者,去“啄”自己不喜爱者。有个杂志《咬文嚼字》,专门咬嚼有名的文人,他们敢咬嚼权势者吗?

从汉代起,乌鸦被用来形容官职,最常见的是御史,故御史府又被称为乌府。《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史记•滑稽列传》:“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御史又称言官;御史大夫,从一品,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同时也负责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但是,专门“啄”别的官员可以,而“啄”皇帝的御史大夫,一般没有好下场。

御史也可以同时是乌鸦,例如:《李卫当官》中的江南道御史岳子风也是一个贪官。所以,一个人(以前的官员也是知识分子)同时是乌鸦、喜鹊、啄木鸟也是可能的。2013.7.27.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