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回首待天明

06-07 作者:晚秋红枫

已经很久不回千里之外的老家了,回去看一看的想法经过了秋冬转眼已是春夏。

清澈淙淙的河水和大片烂漫的山花一起扯动着压在心底的记忆,它们在白天过完后随着夜色一起降临我所蜗居的几十平方米的空间。还有异地的月以及迷蒙得有些看不见的繁星,如同母亲在睡梦中的轻抚,夜半醒来,只有洒在床头皎洁的月光。

睡不着觉。站在顶楼的窗前,万籁俱寂,放眼望去只有高层建筑楼上的灯塔在不知疲倦地眨着眼睛。还有随巷而安的星星点点的霓虹,点缀着正在打哈欠的古城。

一直以来都是我给母亲打长途电话,唠着这边和那边的家常。母亲不识字,尽管我每次回老家都教她如何拨号,可她却说一直都没学会。我开始以为她是怕打给我影响我工作,让我分心,时间长了才明白她是在期待远方孩儿给她的问候。因为每次打电话给老家都是母亲在第一时间赶到,有的时候还能听见没接到电话的母亲问父亲:是儿子打来的吗?虽然每次母亲说起的都是一些衣食住行的家常事,但都能感觉到电话那头的期盼,尤其是逢年过节或者家里赶上庙会,我回答母亲不能回去时更是明显地感觉到母亲隐藏不住的失望。

母亲辛苦了大半辈子,八岁的时候生母离世,跟着姥爷一过就是近半个世纪。生活稍稍好一些时又赶上我和两个弟弟上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业,结婚。我和二弟勉强走过了全程,轮到三弟的时候,我们知道家里已经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再加上姥爷去世的巨大悲痛,母亲的身体一下子垮了下来。

父母干的是农民扎扎实实的体力活,吃的却是别人买剩下的菜。母亲说便宜,别人三块钱买一斤,自己能买一大堆,挑出人能吃的剩下的还可以喂鸡喂猪。每次回家我和弟弟总是可着劲地往家里买肉买菜,从那些商贩的诉说里可以听到母亲的日子过得多么节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去年三弟高考,分数近六百,思忖再三后建议三弟报考了我所在城市的一所本二A大学的支柱专业,然后被录取。母亲看出了我是想多帮家里分担一些,在与三弟的电话中一次又一次地叮嘱三弟注意节俭,不要给我多添负担。我和二弟每每给家里打电话要母亲放心,告诉她我们可以承担三弟的学费和生活费,母亲总是十分歉意地说:“你们各自还要在城里买房子,还要对你们的媳妇,别让人家挑咱们的理……”。

这个世界有太多像我们一样的家庭和故事,在别人眼里我们清贫,值得同情,可对我们自己来说,这是很正常的生活。或许很多人已从我们走着的路上走过,然后回过头微笑着说:其实,那些岁月熬过去也没觉得苦了什么。

我完全相信。

在如华的月色下,无论贫穷还是富裕,相信总有千千万万的游子在和我一起轻吟“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因为在洒遍神州的月光下我们一同呼吸。

无论再忙,趁着端午,买一张回家的票根吧,不要在中秋月明的时候忽然发现又错过了春夏。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