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乐(三)——读长篇小说《蛙》

08-13 作者:江边鸟

读书乐(三)

——读长篇小说《蛙》

我在密云读的第二部书应该是莫言的长篇小说《蛙》,那是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后想看看有多么好。

莫言的作品我以前并没有认真读过,只是开书店时卖过《丰乳肥臀》等书,随便翻了翻没看完。这一次我买了好几本盗版的莫言小说。书印得不好,字小排版密,很是费眼。先是看《生死疲劳》,看了一大半,觉得很有意思。其时,看到网上搜狐要开莫言作品读书会,我便坐公交倒地铁不远百里跑到搜狐大厦去参加。

读书会在搜狐的一间演播室里,演播室的屋顶吊着不少聚光灯,靠里是个小台子,说是台子也就有尺把高。前面有几个灯开着,照得小台子亮亮堂堂。我以为要摄像,看了看也不见摄像机。聚光灯下的小台子摆着小桌子,桌子上摆着搜狐的标识和莫言的几本书,书旁边还放着个小录音机。围绕桌子半圈式摆着五六把椅子。我去时,读书会还没开,老师们也没来,台上空空荡荡。台下场子较暗,摆着四五排折椅,能坐四五十人。已经坐了四五个。不一会儿老师们来了,主持人寒暄着迎上台,坐在聚光灯下。经介绍有文学评论家白烨,有翻译家 什么金龙?还有两个年轻作家。他们在台上坐定,喝了口水便侃侃而谈。这时场子里陆续又来了几个人。我环顾了一下,也就有十来个。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有个人满头白发,一脸皱纹,衣着朴素或叫衣衫褴褛。看上去比我还老。还有个人头披长发,满脸长髯,一身黑衣,似有仙风道骨。好像主持人说了句“今天来得还不少,比预想的多。”我心里一阵凄凉。

老师们时而长篇大论,时而你言他语,谈秘闻、谈感想、谈作者、谈作品。老师们说莫言是凭借《蛙》获奖的,还分析《蛙》写得如何之好。这样谈了有两个多小时。主持人提议向老师们提问。先有一位时髦女郎提问,她提问的什么我忘了,只记得她是个地方媒体的记者。接下来便是那位仙风道骨之人提问,他说他是研究《易经》、《老子》等等的。他好像是提问了世界末日的问题,弄得老师们一头雾水,张口结舌,面面相觑。还是主持人 出面打圆场,说这些和今天读书会的主题·不符,如果没人提问读书会就结束。场上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读书会在尴尬中散场。散场时,我回头看了看那位仙风道骨之人还站在那里不动,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心想那人是不是神经有毛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下楼, 出了外面天色已黑。仰望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再看风驰电掣的车辆,瞅瞅行色匆匆的路人。忽然想起《史记》中的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默然,我怀疑自己的神经是不是也出了问题。

回去后,我便开读《蛙》。但并没有一口气读完,也没有感到特殊的好,但断断续续总算是读完了这部书。结合看了一大半的《生死疲劳》,觉得莫言心里有股愤懑之气,化作各色人物。以此我想到他喜欢蒲松龄的《聊斋》,也就不难理解了。

看了这两部作品除了感到莫言的愤懑之气外,也能感到他横溢的才气。但才气过于横溢,就像大河漫堤,四处流淌,给人以泛滥的感觉。也像是田野虽有庄稼,但杂草丛生,给人以未能精耕细作的感觉。

我想莫言为什么能获奖,不主要是艺术的因素,还是政治的原因。他是体制内的作家,还是体制内有身份的作家。但他作品写的不是歌功颂德的故事,是批评体制的故事,并且是尖锐的嬉笑怒骂的故事,是西方人乐见的故事。 总之一句话,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莫言,从作家来说这边能接受,从作品来说那边能接受。莫言获奖皆大欢喜。他本人更是名利双收,比那些熙熙攘攘的人强得多的去了。但对那位仙风道骨之人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2013年7月13日于密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