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吧

03-05 作者:山风

街灯列照如昼,霓虹闪烁,车水马龙,流光溢彩,好一派繁华景象。行走在两旁高楼林立、人流车流拥堵的街道上,我却深感爱的失落——失落的不只是爱,还有心灵的感受力。蒙尘的只能是无遮拦的,原本纯真无遮拦的天性一经尘埃蒙覆,心也便麻木了许多。走到闹市中,嘈杂的市声使我恍然悟得,在追求物欲的时候,我们仿佛忘了该添点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呢?莫不是精神层面的吧?是啊,是该添点精神层面的追求——文化的,经典的,使我们在物欲喧嚣中不致迷失方向,且能坚守一份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固守人类那片道德家园的精神文明。

楼房高上去了,街道宽起来了,钞票多起来了,酒肉香起来了,可也得人心健康呀。如若道德滑坡,人心向恶,那,拿什么来拯救呢?“嗟夫,今日世界唯一之流行病,则争权夺利而已。推原病之所由起,公道之败坏由于私德之废弛,人心之嚣张由于道心之汩没,坐使权利之病深入膏肓而不自知。始而病己,且病人,终病国矣。”傅连璋在《菜根谈》序中所说的这一段话,令人沉思。在能够浇筑钢筋水泥、托举宇宙飞船的今天,我们啊,是不是该同时养养良心,扶扶正气,培植道德,以便“各祛其醉心权利之病至于病己病人而病国”?

你我生在天地间,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虽然时光流逝,风云变幻,心境总有所动,然而,有修为的必有定力,尽管功力高低深浅有所不同,毕竟定力会有,令方寸在关键时刻不为所乱。不是说“善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吗?这“一念之间”就要靠心灵的定力,就是日常修为所致。不是有这话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做个真正写得起来的“人”字,得时常练习练习基本功。我想,历史是面镜子,先哲古圣是思想的先导者,常常读书,多读读古典美文,吸收心灵养分,该是我们时刻不忘的基本功课吧。

于是,静夜里,独与书对,另寻新世界。巍巍大中华,悠悠五千年,华夏文化,底蕴丰厚,经典国学,是为源头。我尤爱古典,时常默默地与古圣先哲交谈,静心倾听千古圣人讲述至仁至爱之理。

且不说妇孺皆知的求学名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也不说耳熟能详的为人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是古时士人的理想,也足以催今人奋进。而实现理想的途径先哲说得又何其清楚:“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你看,古圣先哲告诉我们,修身是何等重要:“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开卷有益,获益匪浅啊!欣欣然读着,其时心地圣明,通体透亮,文字的精华浸润了肉体性灵,时空仿佛合一,思接千载,情通万极。孔子是高尚的,儒学是博大慈爱的。有了这种夜读经典的生活,生命的个体仿佛高拔了许多。自我净化的过程使心灵高尚了起来,至少先有所知,知仁知爱,知善知德。那么,“道不远人”,为善积德就不远了,因为基础已经有了。淡淡然的阅读,自自然然的记忆,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为了炫耀学问,字词眼中过,义理心底留,心慢慢清静了许多,心性平和了,为人豁达了,处事淡然了,总之被陶冶了。曦辉初临,庭花带露,晨起捧读吟哦,似孩童咿呀学语,再返童真,又得心灵佳境,何乐而不为?或许有人觉得,早已成熟的大人,这样做岂不可笑?对此,我则不敢苟同。空气是要时刻呼吸交换的,没有新鲜的空气,身体健康必受影响甚至致命,如若不晓得此理,只是熟视无睹罢了。同理,心灵的净化工程岂容一刻疏忽?心田芜杂,需常锄常清,以利道德嘉木茁壮成长繁茂成荫。譬如,利令智昏,多少原本清正之士毁在“利”字上。对此,儒家经典《大学》里早有言道“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中庸》里也提醒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如此等等,皆金玉良言,虽然古朴,却成色十足,用之于今,依然荡涤心胸,振聋发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翻开一页页书,走出一代代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字里行间复活,李白杜甫在熠熠文采下歌咏吟唱————经典里,走来了成仁取义的孔孟,走来了忧国忧民的屈原,走来了忍辱负重的司马迁————;经典里,书写着岳鹏举“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怀激烈,辉映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义,铭刻着黄道周“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的千古忠烈,喷洒着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秋热血——-代代英雄,千古忠义,编织了中华史册。

华夏大地,炎黄子孙,有根,悠远深厚!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位卑未敢忘忧国”!

浑厚的寄语经由黄黄的书页透过历史的通道一直传到今天,入耳入心,沁入血脉,流成了长江,流成了黄河。于是,有根有血的中国人,站成了巍巍太行山,站成了万里铁长城。

南宋诗人陆游以终生爱国彪炳史册,他有“待饭未至先读书”之勤,备受称道。饭前饭后,闲暇时光,心闲气定,读之三言两语,虽只片言,可它对于精神的作用,其实不逊于饭桌上佳肴珍馐之于身体。当然,电视节目是精彩的,电脑上网也挺方便,可浅薄之与典雅,娱乐之与修身,毕竟是不同的。

茶余饭后,呼朋引伴,或寻酒宴饮,或聚赌作乐,或逛街游园,抛时光于脑后,心无所挂,已是时髦方式,且成常态,美其名曰“享受生活”。我非禅家宗师,也食人间烟火,也闲闲度过了许多闲暇时光。只是每每闲游作乐之后,常感空虚。或有酒肉穿肠过,忧愁心中来的苦闷,或有兴尽晚来归,人生何复来的感慨,或有闲闲无所为,中心常戚戚的百无聊赖。总感觉所谓的享受之后,仿佛又被掏空了许多。是青春?是活力?是血肉?是灵魂?是什么呢?这种感觉很微妙,一时难以言说清楚。不过,好在我至今仍心有所好,爱读一些书,尤其是经典名著。同样是消费闲暇时光,两相比较,阅读名著的感觉要好得多。尽管过后眼涩腰酸,但心里总是满满的,有一种充实感。掩卷回味,或为获得新知而高兴,或为有所领悟而安然,或为悲天悯人而激愤————凡此种种,斑驳繁复,另成一世界,可谓“风景这边独好”。徜徉在这片风光下,生命仿佛厚重了许多,生活仿佛洒脱了许多。

享受生活,娱乐是必需的,修身是必需的,我以为。读点好书,是娱乐,是修身,怡情养性,有什么不好?我倒认为很有必要,尤其是在灯红酒绿行将盖过小桥流水的年代,读点经典吧!确实很有必要,我以为。

共 4 条文章评论
  • 欣赏2012-04-01 20:05
  • 回复@落魄书生:谢谢!2012-04-02 13:05
  • 很欣赏!(*^__^*)2012-12-11 14:08
  • 回复@野花:谢谢!2013-01-2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