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乐(十)——读《苏东坡旷达人生》
读书乐(十)
——读《苏东坡旷达人生》
《苏东坡旷达人生》是蔡景仙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这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写苏东坡的“旷达人生”,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介绍苏东坡的一生。第二部分选录了苏东坡的诗词。
《东坡》是子金山写的。2009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本书是网络图书,语言谐趣,以古讽今。子金山是一名网络写手。
有人说:生于清,当见雪芹 ;生于明,当见李贽;生于宋,当见东坡;生于唐,当见李白;生于魏晋,当见嵇康。
俱往矣,我辈是见不到古人了。就摘抄几段苏东坡的介绍和今人对他的认识和评价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苏轼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为人宽大如海。苏轼中进士时二十一岁,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年(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哲宗即位后,曾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佛教徒、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有人评说: 苏东坡的旷达出于自然,但人生又很难自然 ,这就决定了东坡的人格、思想十分复杂,充满了矛盾。这里有儒家的正统,道家的自然,还有佛家的空幻。苏东坡即是儒士,也是隐士。他的退隐,是精神上的。而他的乐观,是一种彻悟,他生处逆境,能自我解脱而旷达 。他知识和智慧过人,却保有一片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他生性幽默,爱与人打趣,也常常自嘲;他不善于自谋,却悲天悯人,一副古道热肠;他洞悉人世,但处世接物,决不拘泥于俗套;他在政坛上曾居高位,文坛上是公认的领袖,而他自己爱吃肉、喝酒,还对酿酒、烹调、医药、养生术等兴趣浓厚,自己动手,造酒烧菜,给人治病,全然是一个普通人;他“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衬野的乞儿”,在他眼前天下无不好人,因此他快乐,无所畏惧,慷慨大度。在苏东坡身上,充满了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智慧的光芒。这样的人很让人羡慕,很让人欣赏。
还是摘录有些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共欣赏: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清欢
西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赤壁 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013年8月5日于密云图书馆电子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