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尴尬
但凡以职业而设立节日的,比如教师节、护士节等,一定有某种内在的不平衡的东西在作祟。讴歌该职业的崇高时,会发现从事该职业的人面对该节日的不屑。为啥?“好看不好吃”呀——面子好看而不实惠也。
母亲做姑娘时恰逢一过路看相的,说:“这个姑娘好面相,有福气,将来吃读书饭的。”据母亲回忆,当年母亲一家人居住在安徽芜湖的街道上,一家几口人做工,日子比起街坊一个中学教师家还差远了,该中学教师的全家都不上班。这是民国的事了。
母亲倒是如看相的所言吃了读书饭,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但似乎也没有多少福气。父亲也是教师,在我的记忆中,1975年前后,每月不借钱日子是度不过去的。
以前不知道有无教师节。但教师的日子都是很滋润的。现实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中小学教师的收入。 当时北京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是:一般公私中学老师月薪约一百几十元,高初中都能教的教员,尤其是国语(语文)、英语、数学教员,月薪则在200元以上。小学教师月薪约为30—70元,和底层百姓相比,中小学教员的月薪不算低。当时保姆月薪约3—6元;厨师8—12元;黄包车车夫16—20元。和公务员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也不低,当时公务员,一等科员月薪为100元。当时,毛泽东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时一月工资是8个大洋。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胡适、辜鸿铭、马叙伦、蒋梦麟、沈尹默、马寅初等人的月薪为280银圆。以教师工资最低的小学教师为例,其收入也是普通劳动者的1.5到10倍!在这样的背景中,你想不师道尊严恐怕都是不行的!岂止是师道尊严,教师简直就是令人无比羡慕的职业!当然,由于那时教育没有产业化,非真才实学者想当教师恐怕是万万不行的。真才实学不是看学历。沈从文没有学历照样被聘为北大教授。
孔子教学,学生不进贡束脩是不行的。束脩者,十条腊肉也。孔子是教师的祖师爷,于是教师的职业跟着风光起来。什么学高为师啦,什么德高为范啦,什么教师是燃烧的蜡烛啦等等溢美之词对教师是不吝啬的。其实孔子的圣人地位好像与其职业无关。教师的职业真的那么高尚?真的是教书育人百年大计?如果真是这么认为,我看还是高看了说教的力量。岂不闻言教不如身教?不是曾有小学生说将来想做贪官吗?教师肯定是教他(她)爱党爱国爱人民吧!犯官们也大多受过良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的,教师育人的力量哪里去了?所以教师职业与育人没有必然联系。不然怎么会有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说法呢?如果教师职业真的有什么特别的话,就在于其产品是人而不是东西罢了。在社会大环境面前,教师育人的“伟力”有时近乎滑稽。至于传授知识乃拿了薪水后天经地义之事,一如其他职业拿钱干活一样,何来职业的高尚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如人格都是平等的一样,任何正当职业也都是平等的。所以特意设节以彰显教师职业的崇高,似乎有违公平。平等人格的人也有高矮胖瘦,职业的含金量也是不一样的。按职业的含金量给足教师的薪水,我看比设个教师节要好得多。就像妇女儿童如果是强者,肯定是没有自己的节日的一样,设教师节而讴歌,往往是价格背离价值的补偿。 当“臭老九”摧毁了教师职业原先的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含金量,此节也越来越像鸡肋了,不但教师似乎不买账,其他人也会想:三百六十行,职业都平等,凭啥讴歌你?讴歌该职业的人?人分三六九,教授就没有叫兽?
- 推荐阅读,欣赏好友的佳作及本文的含义。2013-09-06 21:36
- 回复折桂一枝:长得丑没关系,但长得丑还要出来吓人就不好了。哈哈哈·········2013-09-07 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