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命永恒的延续方式

09-10 作者:与你有关

很久以来,我都在思考有关敬畏生命的选题。这是一个抽象而又空洞的哲学命题。天马行空的思绪里,有众多的关于生命的篇章,却总不能将这些揉捏在一起。生命为何存在?存在的价值如何度量?人们在五千年文明的沉淀里,在烽火连天的马背上,在大漠如雪黄沙下,在颠沛流离的漂泊中苦苦寻觅,懵懂之间探索生与死的真谛。天地万物,都是生命的主体,有不同的方式存在,难道仅仅是生与死、运动和静止、开始和结束就能诠释了生命曾经的绚烂多姿?生命本身就是奇迹,不论以何种方式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以各自的姿态填充五彩斑斓的世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眷恋着世界,热爱着自己的存在。而每一种的存在,简单也好繁芜也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去敬畏。而最大的敬畏,莫过于生命的延续,一种正能量精神的延续。

我在思索相关命题的时候,被一则有关爱情的故事深深吸引。一位军人妻子在他的墓碑上写上了这样两句话:“对全世界来说,你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对我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爱人不能永在,但爱情可以永恒。丈夫的离去并没有带走妻子对他的爱,生命虽然完结,但爱情仍然以一种坚贞的姿态延续。对于世界来说,这名军人以大爱的姿态铭刻流传,将生生不息延续激励着他人。然而,这名军人的牺牲,仅仅只是生命换成了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延续下去。

“爱心天使” 女孩张荥鑫,山东泰安人。不到半周岁的时候,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心室一心房。医生表示她生存的希望微乎其微,孩子可能活不过周岁,小小的感冒就能夺取她的生命,但她却用顽强的毅力和病魔抗争了22个春秋。十七岁时,她便登记捐献遗体;成为泰安市未成年人遗体捐献的第一人。临走时,她把亲手编织的围巾留给了她惦念的山区老师,把自己的眼角膜留在了人间。她留下的四大本日记和个人博客、空间,诉说了对生命的眷恋;一本尚未完稿的小说,承载了生命之中不可承受之重。她生前所做的爱心事业感召了她的母亲王玉萍,多年来,延续着女儿在慈善事业的遗愿,被誉为“爱心妈妈”。年轻的张荥鑫仅仅只是在美丽的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可她留给了世界许多双清澈纯洁的眼睛,这些走出黑暗重见光明的眼睛,必定带着感恩看待这个世界,将把大爱无疆的正能量一直延续下去。

司马迁遭受宫刑耻辱之后,历时十年,参酌古今,撰写了光耀古今的历史巨著《史记》,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书中洋溢着大丈夫建功立业,追求高远的志士精神,那种为了信念、为了梦想,坚守贞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精神气节。而这种精神得以传承与弘扬,影响了泱泱华夏数千年的生死观、价值观。英雄不死,他们以正义的方式传承,延续着生命的悲壮与高贵;奸佞不死,他们以卑劣的人格告诫后人,前车之鉴,殷鉴不远。历史代表过去,现在也终将成为历史。生命会用历史的方式延续,告诫我们什么值得我们去弘扬,什么让我们唾弃;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平凡与伟大,什么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敬畏。

一名煤矿工人在事故中不幸罹难,他的妻子在承受丧夫之痛的同时,还要面临经济的压力。她无一技之长,不知道要如何谋生。正当忧愁之际,丈夫生前的班长来看她,并建议她卖早点以维持生计,于是她支起了一个混沌摊。开张的第一天,来了十二位客人。随著时间的推移,热腾腾的馄饨吸了引更多的顾客,生意好时,大约有二三十人,生意清淡时, 即使雨天或寒冬也不少于十二人。时间一久,班长的妻子发现丈夫每天早上上班以前,都要吃一碗馄饨.她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想一探究竟,甚至跟踪质问丈夫,但都得不到答案。妻子做早餐给丈夫吃,结果丈夫还是去吃一碗馄饨。后来班长病重,弥留之际对妻子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全班十二个人约定。”从此以後,馄饨摊多了一位女性的身影,在来去匆匆的人群当中,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十二个人。时光飞逝,前来光顾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替代年老的,女的替代男的,但从来未少于十二人。煤矿工人没有过多的语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他们很平凡,用最不经意的最简单的行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用自己质朴的方式将爱传递,传承吃苦耐劳、勤劳朴实、感恩、奉献、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一代一代的以一种永恒的姿态延续下去,感召激励着后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著名的生命五大需求论,从低级到高级层层递进,把精神的满足与延续做为生命得以永恒的最佳表现形式。而中国先哲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神谓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因此,“道”便是一种不死的精神,一种生命正能量的延续方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