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乡村记忆(一)

09-18 作者:寂寞

童年乡村记忆

童年乡村的早晨,是在挑水人的“吱勾吱勾”声音中醒来,或者在公鸡“喔喔”的打鸣中起床。那时的乡村生活,真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现在想来也许是那个时候的农村没有通电,人性淳朴的缘故吧。

那时候,计划生育抓的不是很紧,每个家庭的人口都不少,再加上每家每户都或多或少的养了鸡鸭牛羊,所以一家人一天的用水量是不少的。每家都会准备俩大水缸,每天早上父辈们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于是乡村的一天便从早上挑水开始。

相信现在的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钩担。其实钩担就是扁担的一种变形,在扁担的两稍,钻俩小孔,用门鼻钉子从小孔的下面钻过来,然后把钉子的两边分开,砸结实,最后在门鼻钉子的下面穿上几个铁丝扣,铁丝扣的最下面有一个半月形的铁钩,专门用来挂水桶的,这就是钩担。为了防止风吹日晒对钩担造成损坏,每家的屋檐下方的墙面上,会平行的楔着俩木棍,挑完水之后直接把钩担放在俩木棍上面。

乡村的早上,大街小巷都充满着钩担的挂钩和水桶摩擦发出的特有的声音,这声音都朝着水井的方向聚拢。大人们白天各自在自家田地里劳作,晚上回家吃完晚饭洗洗就睡,所以每天早上挑水的时候,也是大人们聚在一起的最好时间,这个时候,避免不了在一起唠唠嗑,交流一下各自的见闻,家长里短的事拿出来讨论,于是水井边乱哄哄一片。

乡村里孩子们长到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分担家里的劳作任务了,挑水是必修课之一。那时的我们不担心压在我们稚嫩的肩上钩担,而是担心打水的时候,水桶会掉进井里。大人们打水打的次数多,打的也漂亮,看,挂在钩担挂钩下面水桶,在清澈的井水表面轻轻的左右摆动几次,然后猛一抖,水桶一个漂亮的转身,口向下,底向上,瞬时水桶里就打满了水,双手交替用力,一桶清澈的井水就打了出来。我们那个时候也像大人们学习,但也可能年龄小,力量也不够的缘故,每次都只能打半桶水,那也让我们高兴不已,一次半桶,两次就一桶,再打半桶,平均匀一下,俩水桶都有大半桶水就行了。因为打水,不少小伙伴把水桶掉在井中的次数很多,每天中午吃完午饭休息的时候,不少大人们拿着绳子和钩子,到水井边去捞掉在井中的水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家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树木稀少,水源也很少,每年的春季,点花生栽地瓜的时候,是水井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在水井边排队打水,因此每年春季农忙季节结束之后,水井便会干涸,这也是乡村一年中吃水最困难的时候。村子的西边,有一小股泉水,泉水甘冽,但是出水量很少,也就能够几十户人家吃水。每天天还没有亮,就有早早的赶到泉边取水的人,为的是一家能吃上水,那些贪图睡懒觉的人家赶到泉的旁边时已经没有水了,最后回家挨老婆的一顿臭骂。遇到更旱的时候泉水也少了,村子后面的小河也断流了,整个村子以及山坡都干干燥燥的,树木垂着头,小草也趴在地上,蔫蔫的没了精神,地里的花生叶子也卷曲了起来,白花花的,无精打采的样子。这个时候最高兴的树上的知了,不知疲倦的“知了知了”的叫着。

这样的天气,最好的避暑场所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井底。井底并不是一通到底的,在井底,有两股分叉,分别通向东面和西面,目的是能汇集更多的水,也是便于储存水。下到井底,随便是哪一个方向,都可以纳凉,凉飕飕的,比现在的空调还要舒服,那是整体的凉意,比外面热烘烘的空气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井底当然是我们孩子们的天堂,但是能容纳的人并不多,何况能沿着井岩下到井底的小伙伴屈指可数,井里的岩石在水的浸泡下,滑溜溜的,一不小心踩滑了,摔倒井底那可不是玩的,甚至有性命之忧,所以在酷暑能在井底纳凉的只不过是我们那几个皮猴子般的小顽童。

进入盛夏,暴雨开始来了,于是井里的水开始满了,最后几乎和井口持平,我们这些小伙伴们挑水就不害怕了水桶掉进井里了,不用钩担,直接蹲在井口,就能满满的打上一桶水。水是清澈的,但是直视水面的话,看得出水是蓝色的,和天空的颜色差不多,可能是水太清的缘故吧,才显示了清澈的蓝色,这样的颜色让人看着舒服,也感到一丝的凉意。中午纳凉的时候,井边也是大人们的聚会场所。

一年中,挑水最吃力的时间是冬季。我们这里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冬季最冷的时候能看得见屋檐垂下的条条冰凌,这个时候水井不但不结冰,反而会冒出一股股的白雾,煞是好看。每天早上,还是那么多人到井里挑水,只不过挑水撒出来的水,在严寒的冬季,很快在路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人走在上面,很可能会被滑倒。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即使小心翼翼的挑着不太满的两桶水慢慢的走着,还是避免不了摔跤的命运,可想而知,瘦弱的身体挑着不太满的水,突然脚下一滑,身体失去平衡,两桶水顿时四处喷溅,裤子上,棉袄上溅得都是水,然后这些水马上结成了冰,那滋味是不好受的。最重要的是那些小伙伴们在茶余饭后,把自己摔跤的事添油加醋的到处宣扬,那滋味还是不好受的。

时过境迁,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乡村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有些人考上大学,生活在外地;有些人凭着自己聪明的头脑,做起了生意,腰包鼓了;有些人来到城市,用自己的双手,赚取了自己应得的一份收入;真正从地里刨东西吃的年轻人基本上没有了!人也变得聪明了,在山丘的低洼处,挖一处泉眼,建一个水池,用水管联通到家里,再不用挑水了;还有几家联合,在村庄的上方,修建了一个水池,把井水抽到水池里,也不用挑水了。

如今的乡村早上,再也听不见“吱勾吱勾”的挑水声了,只是静谧一片。

共 29 条文章评论
  • 真实地记录了缺水山村的生活。文字细腻生动。欣赏,推荐!2013-09-18 21:23
  • 大海,谢谢来访。有时间的时候我会写下我的思念。同祝问好2013-09-18 22:19
  • 期待下集,中秋快乐!2013-09-19 06:31
  • 欣赏佳作,问好并祝节日快乐!2013-09-19 09:32
  • 欣赏,中秋节快乐!2013-09-19 17:37
  • “吱勾吱勾”的挑水声,仿佛昨天。吃水的艰辛,我们都经历过。同感!中秋快乐!2013-09-19 18:24
  • 回复@孟杨:谢谢孟哥来访,偶有心得,一不留神就写出来了2013-09-19 20:48
  • 回复@风语:谢谢风语,真实的体会吧,用心在写,同祝中秋快乐2013-09-19 20:48
  • 回复@文学:谢谢文学,同祝中秋节快乐2013-09-19 20:49
  • 回复@种豆南山下:同是同龄人,相见恨晚!忘不了那吱勾吱勾的声音2013-09-19 20:50
  • 让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 那时候的人和那时候的一切真的是多干净 和那番清水一样2013-09-19 21:04
  • 推荐阅读,欣赏文友佳作,美好的回忆。2013-09-19 21:20
  • 一下把我带回童年,我们都经历过,说的像是我自己2013-09-19 22:15
  • 回复@若‘只如那时:回忆是我们往事,让记忆留在我们心间吧2013-09-19 22:34
  • 回复@方向广告:谢谢方向,中秋快乐2013-09-19 22:34
  • 回复@枝子:经历过,就有同感。谢谢枝子2013-09-19 22:35
  • 祝朋友中秋快乐!2013-09-19 23:11
  • 迷你的酒窝:文章写出了农村的真实情况,值得现在喝自来水的人观摩学习! 2013-09-20 09:28
  • 欣赏,推荐阅读2013-09-20 21:33
  • 回复@五十玫瑰:老友好,谢谢欣赏2013-09-20 22:04
  • 回复@迷你的酒窝:谢谢酒窝,那是真实的写照2013-09-20 22:04
  • 回复@飞虎神鹰:谢谢神鹰,我会继续加油2013-09-20 22:05
  • 故乡的回忆总是美好的!2013-09-20 23:11
  • 美文,欣赏!问候作者!2013-09-21 10:25
  • 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即使小心翼翼的挑着不太满的两桶水慢慢的走着,还是避免不了摔跤的命运,可想而知,瘦弱的身体挑着不太满的水,突然脚下一滑,身体失去平衡,两桶水顿时四处喷溅,裤子上,棉袄上溅得都是水,然后这些水马上结成了冰,那滋味是不好受的。最重要的是那些小伙伴们在茶余饭后,把自己摔跤的事添油加醋的到处宣扬,那滋味还是不好受的。 ——老师就像是在回放我小时候的情景呢,读着读着都还有点心有余悸。写得朴实感人,温暖而亲切。拜读学习了!赞!2013-09-21 17:05
  • 我们这些从农村成长出来的他乡游子,最难忘的就是故乡的童年时代那些有趣的往事。不论时隔多远久,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每每读到这些朴实感人的文字,心中就会涌动一种回到故乡见到亲人的温暖情绪,暖暖的,酸酸的,说不清的纯纯淡淡的感触。很喜欢寂寞老师的真情文字!感觉温暖受益良多。很久不见了,今读到您的新作,很是欢喜!祝您一切和顺写作愉快!2013-09-21 17:23
  • 回复@王鹏:谢谢王鹏的到访,问好2013-09-22 15:52
  • 回复@吉祥如意:谢谢如意的来访,祝好2013-09-22 15:52
  • 回复@莫忧:小时候的亲身感受,也没有过多的修饰,直接就写了出来,显得平淡了很多。感谢莫忧的鼓励,寂寞在此多谢了!祝好2013-09-22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