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中的那些“酒肉朋友”们

09-20 作者:意中

人,有些时候也需要有一些酒肉朋友的。如果说遇事糊涂一些,是一种处世哲学。那么,学会发泄也未尝不是一种缓解压力的好办法。有时候,无厘头地找一些酒肉朋友,胡吃海喝一番,胡说八道一通,不所顾忌、无所祈求,比与那些“君子”交流效果会更好。

男人交朋友,一般都是从饮酒开始并加深的。否则,交流、沟通就不会到位。这个话题一出现,就会有人反对。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只要志趣相同,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细想一下,两个人从始至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你来我往都恭敬有加,智慧与智慧碰撞,芥蒂总是会有的,哪怕是一丝一毫,都会影响相互沟通。而惟有酒后,才能放开胸怀,敞开心扉,表露内心真实世界,增进情感。

意中自己所交的朋友,都与酒有关,所以在这里称之为“酒肉朋友”。意中自诩有过命交情的哥八个,系中专时的同学。从少不更事的十六岁起,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矣。其感情恰如意中所言:甚笃,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有些时候不能与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孩子说的话,可以与哥们直言。即或如此,维系这种关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不间断地聚会、对酒高歌。就是学生时代,每人每月仅有十几元的伙食费,亦要每月聚一次,喝点小酒、唠点酒嗑、说些疯话。后来都工作了,都有了自己的事业,相聚的时候或多或少,但每年十次八次的酒桌相会仍是必不可少的。

真正的“酒肉朋友”,偶尔因酒后收不住话题,尚可以发发狂,许诺一些事。虽然酒醒后可能后悔,但答应的事肯定要竭尽全力去帮助朋友办理的。而意中这群“酒肉朋友”,即使喝得酩酊大醉,也不会有许诺的事情发生。因为有些事情,能办的平时就办了;不能办的,就不会轻易出口。当然了,其中也有些人、有些事情,本可以帮助哥们,且根本不用犯难,即便如此,有时也不会主动开口为朋友解忧的。也许是因为随着每个人生活轨迹发生变化后出现不均衡,主要是地位不相埒,不能实现双方互补了吧?对于这样的“酒肉朋友”,意中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朋友依然是朋友,聚会照常,酒仍喝,而且也许比过去在一起喝得更多,但没有了彼此酒后的畅言,这亦算另类的悲哀吧?

季羡林先生在《修身与治学》一书中写到:“在品行的好坏方面,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只替自己着想,只考虑个人利益,就是不好。为自己着想和为别人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就是好人。低于一半,则不是好人;低得过多,则是坏人。”对季老的这段话,意中是赞成的。但用在评价意中这些“酒肉朋友”身上,窃以为略有些不公允。因为意中上文所提到的那些事情,本就不应该由朋友分心想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忙,且相互间根本不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如果放在两个普通朋友身上,根本不值得责怪。朋友只是没有“主动”帮助排忧解难,不应该算做不为别人着想,所以不应该列入季老所言的范畴之内。这是值得首肯的地方,意中的所谓“酒肉朋友”既然不是坏人,想来意中亦可归入好人行列了。

林语堂在《后台的朋友》一文中这样描述真正的朋友:“人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很重要。后台的朋友,是心灵的休息地,在他面前,不必化妆,不必穿戏服,不必做事情,不必端架子,可以说真话,可以说泄气话,可以说很没出息的话,可以让他知道你很脆弱,很懦弱,很害怕,每次要走入前台时都很紧张,很厌恶,因为你确知后台的朋友只会安慰你,不会耻笑你,不会奚落你。”如果只把“酒肉朋友”看做林语堂所说的后台的朋友,就不会有丝毫的遗憾了,反而会感到很幸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朋友,只是心灵的慰藉,而不是依靠。这句话,意中说过很多次,亦是这么做的。

二零一二年八月八日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