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草

09-24 作者:圆方

伏牛山山脉东麓的花山脚下生长着很多野山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生活在那里的人,从庄稼地里收获到的粮食仅有种下种子的三四倍。由于粮食不够吃,于是山坡上生长的草,也就成了当地人的宝贝。山草,除了可以用于盖房子、取暖、做饭、喂牲畜外,更重要是能换钱,用于买油、盐、衣服等生活必备品。

山草的种类较多,主要有黄背草、茅草、白草等。这些山草不仅保护水土,涵养水源,而且还给人类提供生产资料。其中,黄背草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山草,它的干粗壮、节直、匀称,质性柔韧,耐腐蚀,是搭建草房用的最好山草,也是治疗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耳鸣耳聋、高血压、风湿疼痛等病的药材。用它做房顶遮掩物,干净整洁,美观大方,冬温夏凉,不被虫蛀,经久耐用,是草房时代最好的建筑材料,也是人们生活依赖的自然资源。那里的人谁也说不清楚,山草到底滋养了他们多少代人的生命。

刚割下来的山草,背回家后,还需要摊在地上让太阳晒干,干后的草才能长久存放。所以,割草季节,村里村外,路边,田埂上,到处都晒着山草。山草晒干后,为了方便垛草垛或搬运,需要捆成小草捆,这些草捆叫“草个儿”。捆草个儿的绳是茅草拧成的,一个草个儿的直径一般有十五到二十公分,重有一两公斤。

每年收割的山草,除少部分用于修缮房屋,或作它用外,大部分要送到集市上去卖。由于集市在远离山村的城镇。所以,卖草时要提前一天装好车。装山草的车是牛车,一车草通常重达千斤左右,每公斤能卖三到五分钱,一车山草能卖三四十元钱。

山坡上,主要草场上的草割完后,接下来就是搂草。搂草的作用主要是把割掉后散落在地的草再回收一次,也叫“溜(音liù)草”。同时,因秋后多霜,干枯的山草经过霜冻,比较脆容易断,一些不便用镰刀割的草,很容易用“耙子”搂下来。耙子有木架铁齿的,也有竹架竹子齿的,耙子齿朝下弯曲,就像人的手指挖东西一样,可以把草搂在一起或夹在齿上。耙子固定在一根鸡蛋粗细的木棍上,叫耙子把,人在搂草时可以双手握住它来回用力搂。长距离搂草时,也可以把一根绳的两头拴在耙子架上,然后套在腰上,这根绳叫襻(音pàn),木把靠在背上,一只手或两只手背过去按着,在有草的地方来回搂,当耙子上夹满草时,把耙子翻过来弯齿朝上放在地上,用手按着再用力一抽草就脱下来。如此反复,用耙子搂过的地方,不见有乱蓬蓬的草,只剩露出地面的草根。耙子有大有小,五六岁儿童到几十岁老人,都能用。

草的使用,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了,它伴随人类生存数千年。并且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我国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到处都能看到用草搭建的房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近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农村城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山区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电、光、气的广泛应用。山草与人们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那些与山草打交道人的后代子孙们,也都走出了山村,告别了世世代代依赖的山山岭岭,加入了城市现代化建设,成为推动社会高速发展的一分子。山草不再被人们关注,人们也不再念及它曾有的贡献,好像以后它对人类也不再有价值。因为,每年冬季到来之时,山坡上的草,往往被人付之一炬,其中难逃一劫的还有很多乔木和灌木,呈现人们眼前的只有黑糊糊的山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又生出了新芽,虽然迎接它的有可能还是冬天的一把火,但它依旧昂首挺胸,毫不畏惧地无忧无虑地生长着,依时拔节、开花、结果,保护着山坡上的土壤,净化着水源。(原作:丁银良)

共 1 条文章评论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013-10-08 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