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绕春丝泪未干——读李德贵《张玉娘》的启示

09-27 作者:楼神医

2011年05月10日 17:09:06 浙江文明网来源: 浙江文明网

作者: 雷阵鸣 楼明贤

编辑: 毛昌伟

2000年新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当代作家李德贵先生的章回体传记小说《张玉娘》,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作为张玉娘的故乡、历史悠久的松阳县来说,尤其值得庆幸。

张玉娘是宋末著名的文坛闺秀,时人即以汉班昭比之,其诗词的出色可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媲美,被誉为“宋代四大女词家”之一。文学界的推誉尚在朱淑贞之上,且“节义倍过易安”,其诗集远播东瀛日本。然而她的身世遭遇却比李、朱更悲惨,其年轻的一生(廿八岁卒)比“梁祝”悲剧犹过之。李德贵先生仅以她的遗著《兰雪集》、明未清初戏剧家孟称舜杂剧《贞文记》及旧县志中一些零星材料等写成20回长篇小说,再现女诗人坎坷的一生,实乃心血所凝,开卷读来,给人颇有启迪。

贞女·情女·才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张玉娘出生仕宦家庭,才貌兼备。她自号“一贞居士”忠于爱情,坚贞专一,终以为所爱忧疾而殒,与未婚夫沈佺“同穴”了。无论从旧道德还是新观念来看,其精神是值得钦羡的。致以许多论著都言及她反抗封建礼教的举止,而不将其与“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混为一谈。作为世所罕见的贞女,是她令人悲叹的人格,也是她成为才女的思想基础,没有风范的人格,就难为著名的诗人。

张玉娘与心如死水的孤孀不同,不仅因为她虽与情人订婚而未成眷属,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钟情女子。她直面人生,体味炎凉,其不幸的家景(双亲年迈,胞弟抗元战死襄阳)、身世(与有情人定婚而未能成嫁,沈佺取得功名后心劳力瘁,染疾而终)、国情(蒙古入侵,战火纷起,生灵涂炭),在她心中激起层层波澜,时时经受着忧国伤情的灸烤,使她灵动的深心用诗文词赋表达出来,公诸于世。这是与一般秀外慧中的女子最大的分野。如若没有对人生、爱情和动荡社会深切的感知,就无心将心血凝成诗句,有则也是无病呻吟,难以成为名家。

当然,能感知人生,也不一定就能成为名家,还得有才情,用清新的文句与新颖的方式将心声真切的表达出来。张玉娘不仅“敏慧绝伦”,而且“上籍世泽,旁窥家学”,刻苦自励,日肆以宏,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就连她的两个侍女亦具才色。她厚积薄出,“文章蕴藉若高第,诗词尤得风人体”所以时有名篇惊京师,使元代学者虞集、欧阳元等也发出“可与《国风?草虫》并称,岂妇人所能及”的赞叹。她的遗著《兰雪集》现仅留诗117首,词16阙,而其词却有每首皆佳之称誉,实及世所罕者。

集美女、贞女、情女、才女于一身,这就是人杰地灵的松阳的张玉娘!无怪孟称舜在祭张玉娘时惊叹道:“吾闻天下之贞女者,必天下之情女也。从一而终之死不二,非天下之大钟情者而能之乎?抑古之女子美于色者有之,丰于才者有之;美于色者或拙于才,丰于才者或薄于行。才与色合一而以一贞自命,不食其言者,千古以来一人而已。”是堪为“义足风于千载”的“女士之师”也。文品与人品就是这样辩证地统一,“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今天我们仍可从张玉娘身上找到借鉴,激励后进。李德贵先生之著基本上再现了张玉娘的风貌,其功莫大。有人说吟诗作赋颇有学红楼曹氏之法,以我观之,其法“学”得尚偏少,她与诗友侍女的交往生活中,文学佳话当不少。像书中沈佺与主考官以松阳地名取对作答的例子(“筏铺铺筏下横堰”“水车车水上寮山”)就很美。若论得失,《张玉娘》突现了“贞女”之貌而略逊于“才女”之风,有些言辞偏粗,有些则超越了时代。

生活圈·恋爱圈·社会圈

文学创作与作者的生活底子是密切相关的。张玉娘是个大家闺秀,不似李谪仙般青年壮游诗酒交觞,不能苛求于她。从她的诗作来看,已然反映了当时的生活与历史面貌。

张玉娘一生囿于松阳一隅,小时天真浪漫,父母视如掌上明珠,与俊茂倜傥的族表兄沈晦七世孙沈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更有“闺房三清”紫娥、霜娥两婢和善知人意的鹦鹉相伴。外界的松阳山川灵秀毓于其身。这段生活,于她的才思情思“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执着人生使敏慧过人的张玉娘找到成长的土壤。这是那些养尊处优、糜耗生命者无从得益的。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记叙张玉娘游赏、诗会等活动中还记录了古松阳的许多人文景观,如迤逦的松荫溪、恢宏的延庆寺、典雅的观月亭、奇峻的凌霄台、迷人的梅墩,及蟾峰阁、东皋亭、白鹤殿、逍遥观、偃月池等等,对于今人了解松阳、保护和修复一些必要的设施,美化环境,开发旅游景点等提供了可贵的线索。

人到青年必遇爱情的选择,张玉娘的恋爱圈诚然是不复杂的。由于与意中人还有一种中表关系而订了婚,若顺其发展,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沈佺家道中落后,张父利欲熏心,嫌贫爱富,驱使他产生悔婚的念头,声称“不招白衣婿”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缝”一裂,第三者就插足了。纨绔子弟王权凭着其父是当朝丞相的权势和富有,处心积虑地想占有张玉娘。张、沈爱情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是非自然很清楚,张玉娘也在此考验中成为真正的“一贞居士”。悲剧的直接原因由其父的名利思想所造成,岂不更悲!一般地说,古时女子婚姻问题上所遭的不幸不外乎强行拆散、勉强苟合、始乱终弃、循礼守寡及以死殉情等,而张、沈情缘则不同,断虽未断却难结鸾俦,一个如望门居似地思恋,一个不愿心地去求功名,以致心力交瘁。正在考场得志,盼到佳期的青春年华之时(廿二岁),即命归黄泉了。老命不保,功名又有何用,其婚姻岂不成了画饼!沈佺是无奈的,在张玉娘这一面却是塌了半边天,还谈何生理?更何况是才情横溢,多愁善感的女诗人!这真是“希腊式的大悲剧”。悲剧之感人就是这样,将美好的的东西毁给人们看。“愁绕春丛泪未干”,至今仍让人牵肠挂肚揪心。若要说到伤心处,最是生离死别时啊。从根本上说:“后悔”、“合冢”已无什么现实意义。李德贵先生将此悲剧的关关节节铺排开来,是又一次对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愤怒控讨。读者翻阅它时,定会发出由衷的悲叹,因为这是千真万确的真人真事,有松阳县城官塘门外的鹦鹉冢遗迹为证。

真正的诗人是用心血来劳作的,她的心始终与时代的脉膊相联通。张玉娘所处的时代正是朝廷危亡、战乱不止、民不聊生之时(张卒于1277年,两年后南宋王朝就结束了)。尽管她个人遭遇未婚丧夫之痛,还是感知到社会的腐败和动荡。“戍楼听单于吹彻”、“一寸眉交千结”,这般忧国忧民,不愧是一个爱国的巾帼词人。只可惜她的遗著《兰雪集》是按诗词的体式排列,后人不知各编创作的先后年代,无从了解其思想发展的脉络与创作活动的联系。不好妄断,看来作者只好根据情节内容穿插张玉娘的有关诗词。但是如豪放的洋溢着爱国炽情的《塞下曲》、《从军行》、《幽州胡马客》等和一些咏史、怀古之诗则无从着落了。作为人物传记小说,就要使读者了解她的全人,看来这是一个缺失。

景物诗·闺怨诗·爱国诗

陆宝良先生在《张玉娘》题跋中,称之为“诗小说”。不错,“诗言志”,叙述一位著名诗人的一生事迹若离开她的诗文创作,就失去了诗人的本质和灵魂,就与不可胜数的爱情悲剧故事无异了。

张玉娘诗词集名曰“兰雪”,寄寓着如幽兰白雪冰清玉洁以自励之意。其诗读来有清婉纯正之感,其词也“不亚于《漱玉词》的清新婉丽”。按其内容看,景物诗有十分之三以上,闺怨诗占一半强,余者为表达爱国情怀与咏史怀古的诗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诗格浅弱,不出闺阁之态”,乃站在封建士大夫立场,责其“失礼之咎”之偏见。官方责其“失礼之咎,自不可掩”,与学界评论完全相反,这一贬抑正说明张玉娘的诗词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礼教倾向。

景物诗如《采莲曲》、《幽居四景》、《龙鳞石》、《梅花》、《春晓》、《端午》、《渔舟》、《海棠宿鸟》、《闻笛》、《听琴》、《暮春夜思》、《元旦》、《咏竹四首》、《咏夏雨》、《卖花声?冬景》、《玉楼春?春暮》等,题材广泛,文句清丽,意境隽美,简笔形神,间有胜语,足见她流连风光,热爱生活的情趣。像《牧童辞》“饱采黄精归不饭,倒骑黄犊笛横吹”,展现出一幅充满童趣的牧归图,还记录了松人采“黄精”野果作食之俗。

张玉娘的闺怨诗是和着血泪写成的,“章章俱臻妙境”,不仅所占份量重,成就也最高。如《川上女》、《拜新月》、《双燕离》、《山之高三章》、《瑶琴怨》、《倦绣》、《苏幕遮?春晓》、《玉蝴蝶?离情》、《水调歌头?素女炼云液》、《南乡子?清昼》、《浣溪沙?秋夜》、《烛影摇红》、《汉宫春?元夕》、《哭沈生》等,不仅写出她伤离别、悲幽思的哀愁凄苦的心绪,也表达了她闺阃自守、贞节自许的心志。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以委婉蕴藉的词句,显露出她的哀愁之深,“呜咽满纸,令人太息”。其词“清丽绝伦,可比国风,绝小闺阁之气”,与官方看法相抵牾,因为她已深味造成其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她将悲情的倾诉,事实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张玉娘》中引录了一些诗词,但对张玉娘的“愁”和“恨”开挖点染得偏少了些。《闲坐口谣》有云:“独坐看花枝,无言双泪垂。痴婢不知春,问我心恨谁。”她恨的不正是破坏其如春花般美好生活的这个黑暗世道吗?

张玉娘爱国情怀的表现,除了前举几例外,尚有《王将军墓》、《题画?子猷》、《咏史?谢东山》、《咏史?伏生》、《咏史?陈图南》等。这些诗词“立意深远,鲜明有力”,极富悲壮之气,所以旧本有眉批云“此岂香闺人语”之句。从《玉女摇仙佩?秋情》“正多病多愁,又听山城,戍笳悲诉”,可知,他在病愁中尚忧国运多舛,乃与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相仿。

在此还须提及两点管识。一是张玉娘在《幽州胡马客》中抒毕“慷慨激忠烈,许国一身轻。愿系匈奴颈,狼烟夜不惊”的壮怀后,有序曰“丈夫则以忠勇自期,妇人则以贞节自许,妾深有意焉”之表白。余所见诸诗评皆认为她只“有意”于贞洁自许,而未提前句之尤。其实此序是先分后总,其“有意”也当包含“丈夫”句。否则何来勇气不避杀身之祸极力赞颂抗元英烈王远宜将军呢?作者若无“烈士心”,怎么赞颂“烈士节”呢?二是关于王远宜为何时人。《兰雪集》中有条注,一般都说他是抗元英雄文天祥部下将领,文天祥被俘后他退守松阳靖居一带组织义军继续战斗,后战沙场,墓葬松阳望松岭。有人质疑说北宋时已有王将军墓。赵构乃1127年南迁临安,文天祥生于1236年,至1282年蒙难,北宋时文天祥尚未出世。所以,愚以为王远宜将军当在文天祥抗元之时为确。

张玉娘的生活圈与她的诗作题材是相吻合的。没有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就无从奢谈什么创作,没有认真的创作也无以反映生活,再现生活,所以,由其诗作可窥见其人。《张玉娘》中叙及她的诗作,基本上反映出这位文坛闺秀的思想面貌。《张玉娘》的出版,对于缅怀先哲、宣传地方文化、奖掖后进将起到广泛的影响,也为张玉娘研究树立了一个榜样,至于对张玉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还须有志于此的学人不懈地努力。

浮想浅陋,以引玙珲。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