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则旧闻看中国教育
某日翻看旧报刊,翻出2002年的两则旧新闻:
武汉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说春天不好,被老师斥为“一派胡言”。美国一位小学生在作文中描述几个孩子在森林里捡到一枚蛋,结果,这枚蛋孵出来一个克林顿,这篇作文被评为当年最佳范本。
这,就是中美教育的区别。中国的教育,培养的是奴才,人家的教育,培养的是人才。
去年,念小六的女儿带回来一道语文作业问我:填空:***的沙滩。我的脑海里瞬间闪过赤脚走在厦门会展中心海滩上的情景,想也没想,就说“松软软的沙滩”。第二天,女儿回来,满脸委屈无辜,像一枚霜打的叶子。一问,才知道昨天那个答案被老师打了叉叉。标准答案应该是软绵绵的沙滩、金黄色的沙滩......
我差点吐血。
聪明的,请允许我提一个问题,你告诉我,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顺便告诉我,松软软的沙滩,对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就被关在笼子里,被拉直了脖子,强行地灌进玉米、大豆、米糠和添加剂,这些是我们最标准的食粮。
我们不可以去觅食田螺,不可以去吃水草。老师说啥就是啥,大人说对肯定错不了。
不管有风还是无风,学校操场上的五星红旗永远都是迎风飘扬,猎猎作响。
不管晴空万里还是狂风暴雨,春天,都是阳光明媚,都是灿烂辉煌。
童年,是一个人最富于幻想的黄金期,天马行空,凡事新奇,他们的幻想可以无任何束缚的海阔天空。记得小时候听说外祖母患高血压走了,我就想:要是有一个能调节人体血压的开关装在身上该多好啊!我把这话说了,大人们就笑。可是我直到现在也从未觉得这个想法荒谬。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什么事你敢说做不到?说不定你前一日还在幻想的东西,第二天醒来人家就摆在你床头了。古典小说里的千里眼,顺风耳,够玄了吧,还不是早就实现了吗?
比如说武汉那位小学生,他说春天不好,我完全相信他说的是实话。正如夏天炎然,秋天萧瑟,冬天寒冷一样,春天也的确有其不太可爱的地方。尤其是阴雨连绵的时候,整日里滴滴嗒嗒下个不停,上学要穿上最不愿意穿的雨鞋,带上雨伞,到了学校里仍旧免不了浑身湿漉漉的极不舒服。要是那一日偷懒忘了带雨具而放学时偏下起雨来,就只能眼巴巴地守着长长的走廊发呆。又或者那一日出门时下雨而放学时天晴把雨伞给落在了教室则更糟糕,回去等着挨骂。更别说天气又阴又冷,十天半月不出太阳,人都发霉。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有更大的一个烦恼,就是不能出去玩。那为什么非要说春天好呢?因为我们从小受了太多诸如春回大地、春风送暖、春风浩荡、春光明媚、百花齐放,万木争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类的教育。朱自清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是种子,春天是光明,春天是希望,春天里一切都是新的。而小董的那一首“春天的故事”,更是让春天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色彩。
这样的一个春天,你敢说它讨厌吗?这样的一个春天,你怎么可以不喜欢它呢?也难怪那位老师要大发雷霆了。诸君却不知道,这种现象,正是我们的孩子最深重的悲哀!同时也是我们眼下的教育正在走着的死胡同。
从孩子一生下来,我们就给他们设定了一套成长的模式,让他们在这既定的程序里长大和发展。你只能这样,你不能那样!乖,要听老师的话,要听大人的话!说白了,你不能有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一切大人们说了算。别说其它,你就是说一句春天不好都不行!那好吧,老师,我不说春天不好,我说春天很好,冬天也很好,行不?也不行!冬天冷得半死,冬天残酷无情,冬天万木凋零,冬天千里冰封!再说,你见过谁会说冬天好吗?可是老师哟,你知道吗?我是多么多么地盼望着下雪堆雪人打雪仗啊!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有别于常人的不平凡,和坚毅的品格一样,思想的自由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人的智慧是无限的(所以科学的发展才无限),但因了人的天生的惰性,这种潜力也容易受到打击、压抑、分解甚至泯灭。只有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而当孩子们的天性与想象力从小就被打压、被统一、被抑制后,他们就会变成一个木偶,就只能被同化,他们所能剩下的就只能是奴性和服从。
其实这种窘迫大人们也经常遭遇,比如你在工作中有一个好的建议,可是上司却对它嗤之以鼻;然后你又有了一个好方法,但上司还是不肯采纳(或者他压根就不想看到你比他聪明——大多如此)。最后,你终于乖乖地选择了沉默,因为再开口恐怕要挨板子穿小鞋了。再说了,又不是我的工厂,我非要操那个心干吗?
于是,一个发明被扼杀了,一个有思想的人被扼杀了,亏的,是一个企业。那么,当许多的发明被扼杀,许多人的思想被冰封的时候,亏的是什么?是整个社会、是整个国家和民族!这种扼杀所带来的恶果,恐怕连我们自己都记不清已经品尝了多少。
回头再来看看那篇当年全美最佳作文的内容描述:几个孩子在大森林里捡到一枚蛋,等了28天,竟然孵化出了克林顿!多么匪夷所思的幻想,多么令人无法接受的想象,多么令人不可想象的想象!这枚蛋实在够玄乎了,你看它既不孵出奥尔布赖特,更不浮出哪一个州的州长,偏在破壳之后,直接就冒出来一个他们的总统。
想想也就是在人家那里,孩子们才能有这样的大作。要是在我们这,顶多也就是在石头里蹦出来个孙猴子吧?而且这家伙还只能是无人认领的孙猴子,才不至于给自己惹来麻烦。
再想,要是武汉的那位老师面对学生一篇类似的作文,会怎么样?我们所有的老师、家长们又会怎么处理?也许我们的孩子要写出这样一篇文章并不难,只要他敢于想象。但要说让这样的一篇文章获奖,就眼下的环境来说,只怕并不比人家用一枚蛋浮出总统来更容易了。
当然,我并不是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跑去森林里捡一大堆蛋回来,我只是认为,我们其实真的没有必要给他们太多的条条,太多的框框,不要让他们从小就被逼着指鹿为马、人云亦云、学会撒谎讨好。而应该任由他们的天性去实践去放飞去发展,只要在道德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们要培养的是一只能够在蓝天里飞翔的鹰,而不是笼中的金丝雀,乖倒是乖了,却中看不中用。我们要收获的是一粒外坚内实的板栗核桃,而不是一盘外表光鲜腹内空空的草莓。
孩子是一张空白的纸,这张纸能画出什么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和作为父母的我们。
几十年样板化标准化模式化的教育,带给我们的痛太深了,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其实我们要告诉孩子们的绝不仅仅是1+1=2啊。
如果孩子是风筝,那么,把手放了吧,别让他们总是盘旋在我们的头顶;如果祖国是花园,那么,园丁们,多培育一些品种吧,我们需要的不单单是芍药和牡丹,也需要小草和带刺的玫瑰。
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能在野外生存训练中坚持到底不回头;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到外地求学时,能够一个人背起行囊,勇敢地踏出家门;什么时候,我们的毕业生们能够迅速地融进社会,而不会茫然失措找不着北;什么时候,我们高校校园内的女生不再抱着布娃娃说“猫猫”“饭饭”,而男生们不再梳着油亮的头发,作“求求你,抛个媚眼过来,哄哄我,让我乐开怀”式的无病呻吟;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也能像美国那位从没摸过方向盘却能够在奥尔良飓风中驾驶着一辆中巴跋涉百余公里,将几十个人带离险境的少年一样,在或大或小的灾难面前能镇定自若,从容面对;什么时候,我们那些长大成人的后生们,都能够以报效社会,而不是以充实钱袋为己任,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见到了光明和希望,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放心地将未来交给他们去打理了。
我只是想说,我们中国人,其实远不止今天这样的聪明。
扑火的飞蛾
2013-10-01
- 教育要像写诗歌,应该为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教育要各美其美,应该让孩子拥有真诚和个性。2013-10-01 22:04
- 欣赏作者观点。祝节日快乐!2013-10-01 22:04
- 只能这样了,改变只是想想而已2013-10-01 22:25
- 教育是个难题,虽然一再改革,但几千年的模式,谁能一朝一夕改之?2013-10-02 09:36
- 问候文友,欣赏文友佳作,我已把这篇《花样年华,魂断溶岩洞》修改后发表了,同文友分享。2013-10-02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