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学历程之杂感
现在写日志,电脑会提示话题,激发思路。今天腾讯微博给了一个话题,要求做话题作文——说说学堂毕业感言,于是我就写道——
我们是文革前最后一届小升初搞升学考的学生。那是1965年6月,小学升学考那会,作文考题是《我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和《向雷锋同志学习》,二选一。这样的命题让13岁的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在不易。我平时作文是不错的,但临场犹豫,写了前一题,最后难以收尾,只好放弃,重写第二题,直到终场才匆匆写好,这样成绩就不会出色了。而平时数学不出色的我,恰遇那年题目在我把握之中,却得了100分。顺利考取苏州一初中后,歪打正着,被孙玉骥老师选为数学课代表。
文革不久,66年期中考试后就停课闹革命,我初中只读一年,就算毕业。随即上山下乡,十年光阴蹉跎。幸亏我1971年初就当了乡村教师。为了保住教师饭碗,自强不息,自学数年。在即将获得大丰县中师毕业证书时,78年5月调回苏州,继续任教,继续进修,79年在新苏师范,以班级第一的成绩,获得中师毕业证书,毕业证号为001号。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下乡回城知青自学风气很盛,作为教师,我觉得中师毕业远远不够,于是参加了79年高考,结果数学不佳,未取。随即参加邓小平为名誉校长的北京大学自修班,在苏州辅导站学习三年,获得大专证书。又马不停蹄参加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攻读二年,获得汉语言学本科文凭。成为当时平江区第一个返城知青大学生。
1986年完成中文自考本科时,我34周岁,渐渐显山露水,先是在平江区组织的教师语文知识竞赛中独占鳌头,获得个人和团体双冠军。当年,苏州市建城2500周年,文物法公布一周年。为了纪念,苏州市文化局和电视台发起“苏州历史文物知识大奖赛”。我最佳状态,很顺利地通过初试复试,进入电视直播决赛,最终因口头表达不流畅,屈居第二名。
组织这次苏州历史文物知识大奖赛的组委会主任是谢孝思先生,他在现场亲眼观看了这次决赛(直到今天,许多当年学生都喜欢提起我参加电视决赛的话题),对坐在身边的嵇同耀先生说,此人不错,让他参加苏州民主促进会吧。嵇同耀先生是我新苏师范导师,87年,我加入了苏州民进。老主任吴瑞英让贤,让我当了小教支部支部主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了苏州民进支部主任后,我常和民进前辈一起活动。多次去谢老家观看他和夫人刘淑华的挥毫作画,去嵇同耀先生家借阅苏州史志等书,与苏州吴门画苑主任潘国光顾荣元等联合活动。我去装驾桥巷残粒园看望吴养木,先生陪我在园中散步。1991年张辛稼去世,我曾单独去金太史巷张宅吊唁。
1992年12月,民进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组成。主席雷洁琼、副主席叶至善等来苏视察,特地接待苏州民进支部主任以上干部,那天,我事先得知消息,专门去理了头发,穿戴正装,到市委,和雷主席一行领导握手见面,一起合影。那张集体合影照,我一直妥为收藏,视为珍宝。
及至1989年,我被调去苏州党校培训,90年3月任平江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二届任期发生更多的故事,那是以后要讲的故事了。此处打住!
- 写得不错,有志有为!2013-10-04 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