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水圳

10-04 作者:黄孝纪

村子里有两条水圳,一条紧挨着村前老屋的墙脚而过,另一条与更远处的小河一同将村前的稻田分割成三大片,自南向北,分明一个大大的“川”字。

我最早对水圳的记忆当然是从村边的这条开始,因为我旧时居住的那幢上下两个大厅屋中间一个大天井里面住了五户人家的老宅子,大门口就紧挨着水圳。一年四季,水圳里总是缓缓流淌着透亮的清水,时常有小鱼在游动,有泥鳅突然冒出尖尖的头来,在水面吐一个气泡,尾巴一旋,又径直往水底钻进去了。

水圳岸边就是光滑的青石板路,因此也就成了浆洗的好地方。一日之中,常有三五妇人,翘着大屁股蹲在石板路边,一面叽叽呱呱地谈笑着,一面漫不经心地把木盆里的衣物按进水圳里浸湿,提到青石板上摊开,撒上一点干油茶饼渣子,用力搓搓,用木槌一下下敲打,再放进水圳里一番漂洗,就近晾在悬挂在圳边老墙的一根根竹篙子上。

在水圳里洗手洗脚洗猪草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不过,我觉得有趣的还是爬在石板路上朝水圳里看水底下的天空,恍惚间,清水不见了,屋檐不见了,眼前仿佛一个透亮的万丈深渊,蓝蓝的深渊底下有白云在无声无息缓缓移动。每每这时,我常吓得生怕掉进这无底深渊,赶紧爬了起来,心有余悸。

从我所居的老宅子门口沿着石板路往南走两三百步,到了村里的朝门,这里是一处开阔地,水圳的一旁是一个大池塘,池塘边长着高大的柳树柏树和苦楝树。这里也是村人平日里谈天说地最为集中的地方,白天里,村里的隆书驼子在这里卖打糖,明生吊鼻涕在这里卖油豆腐,隆业点子脚在这里理发——他最拿手的是两种发型;大人剃光头,小孩剪狗屎刮;也有外村的行商来这里卖鱼苗,或者补锅子,或者打爆米花,或者卖时鲜的果子。到了夜晚,听秋盛爷讲古,听老曾瞎子打渔鼓,听申明大肚子唱山歌,或者听老江湖孝文讲活见鬼的故事,成了村人不二的选择。尤其是有月色的夏夜,凉风吹拂,柳条婆娑,水圳里银光荡漾,村人几乎倾巢出动,搬来木凳竹椅,或坐或卧,在水圳边纳凉消暑,悠闲度夜。

村前的这条水圳似乎永远都是那么的舒缓而平和,一如那时村人的生活。而穿过稻田中央的另一条水圳明显生动了更多,用绿玉带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水圳从上游的大坝分流而来,两岸是碧绿的稻田,沿岸生长着木芙蓉和杨柳丛,间或还有梧桐树伸出阔大的叶子。水圳里,长满了丝草,一根根密密匝匝在水底飘摇,仿佛油光碧绿的锦缎。鱼虾在绿水里游动,一目了然。曾有一段时日,我常跟随母亲,拿一张小渔网,在这条水圳里捞一些小鱼小虾子补充生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上中学的时候,家里借了一窑砖瓦在村子的南端建了半栋瓦房,依然临村前的水圳而居。这段水圳比村中央我家老宅子那段要浅许多,水因而更清亮而活泼了,潺潺地流淌着诗意,夜里潺潺地流进我的梦乡,早晨又潺潺地把我从梦中唤醒。

这诗意的水圳也曾带给了我美好的口福,有一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六中午,我从住校回家,刚放下书包来到水圳边洗手,突然,水圳里一阵巨大的水响,我一看,一条大鲤鱼正从上游朝我游来,我大喜过望,连鞋带裤跳进水圳,手忙脚乱硬是把这条大鱼抱上了岸,父母的脸上也笑开了大菊花。

后来,我一天天远离了故乡,两条水圳也慢慢变化了模样。今年清明节,我带儿子回故乡给父母扫墓,特地带着他到村里走了走,村前的这条水圳已经堆满了泥土和垃圾,看来废弃多年了。我们穿过满目荒芜的田野,来到了田野中央的水圳,水圳已被改造成水泥“U”型槽,活像一根枯死发白的鱼骨,干涸着,没有了丝毫的生气。

看来,这两条曾经充满了灵动与活力的水圳,只能流淌在记忆的光阴里了。

2013年10月4日 于浙江余姚

共 9 条文章评论
  • 文笔老练。欣赏!2013-10-05 08:06
  • great2013-10-05 11:02
  • 回复@大海之子:谢谢朋友。祝节日快乐!2013-10-05 13:21
  • 回复@浪迹天涯:谢谢朋友,祝节日快乐!2013-10-05 13:22
  • 你们为什么要审核啊?2013-10-05 13:49
  • 回复@不高兴:这个问题 我也不清楚2013-10-05 19:37
  • 白天里,村里的隆书驼子在这里卖打糖,明生吊鼻涕在这里卖油豆腐,隆业点子脚在这里理发——他最拿手的是两种发型;大人剃光头,小孩剪狗屎刮;也有外村的行商来这里卖鱼苗,或者补锅子,或者打爆米花,或者卖时鲜的果子。到了夜晚,听秋盛爷讲古,听老曾瞎子打渔鼓,听申明大肚子唱山歌,或者听老江湖孝文讲活见鬼的故事,成了村人不二的选择。浓郁的乡村气息,语言自然,很有亲切感,欣赏,推荐阅读!2013-10-06 16:39
  • 回复@孟杨:谢谢鼓励。2013-10-14 19:36
  • 回复@曾陌儿:谢谢鼓励。2013-10-14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