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崇道小学的任教历程

10-08 作者:苏州叶老师

回顾苏州崇道小学任教的历程

我1971年3月从教,教龄达42年。其中在大丰三总小学七年,在东港小学和善耕小学总计七年,其余28年都在苏州崇道小学。故而对崇道校史,可谓了如指掌,是重要的校史见证人。

苏州市崇道小学创办于1924年秋,原名私立崇道小学,因隶属于美国中华基督教会崇道堂而得名。苏州解放后,1951年政府接管,因地处齐门外大街138号,故更名为“齐门小学”。

我1978年5月从苏北大丰三总小学调回苏州齐门小学任教。当时校长是段威年,教导余惠芳,副教导王学春,黄志伟是总务。学校当时规模很小,班级不到十个。老师不到二十人,记得我刚到齐门时的教师有顾杏珍和余惠芳,孟玲玲和黄志伟,王学春和殷瑞初、段威年和陈闯,吴畹珍和支桂珍,李美玲和凌红、时东平和孙瑞芳、徐白妹和陈梅珍,巢国瑞和我叶在壮等。

学校最醒目的建筑,是一座宽40米长60米的礼堂,残存着教堂痕迹,西式建筑,青砖黛瓦,高耸的伞墙上有壁炉的烟囱。礼堂沿街,坐东朝西,是学校唯一的门面。礼堂正门就是学校大门。大门只有搞活动时才开。礼堂东墙和南北墙都有二扇教堂特有的几乎落地的大窗户。大门旁开有一扇小门,师生平时就走小门。小门旁有一小间十多平米的传达室,分隔成内外二间,住着一位叫“老年”的工友,负责学校作息打铃和夜间保卫工作。进入学校,南侧是与礼堂等长的过道,过道沿墙是一整块大黑板,那是我作为大队辅导员(后来任教导主任)每周出黑板报的地方。往东进去,可以看见整个校园其实只有一排平房,四只教室。走过这座一长溜的平房,最东端角落是一幢很不错的西式小洋房,二层,每层中间一间大客厅,东西两厢都是地板房,各约三四十平米,那时都做了教室。客厅北有板墙,后是木梯,楼上二间卧室,器口地板,只因年久,已经磨损。楼前阳台也是木结构,数十年风雨侵袭,东侧地板已朽烂。

我78年自返城时,父母尚在苏北,单身,报进了教育局的集体户口。接待我的平江文教科长丁轶民对我说,齐门小学有洋房可住,你就去那里任教吧。于是,我就住进了这座小洋楼,楼上二间房间,我一人独住。条件之好,完全出乎意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礼堂和那排平房之间,有一间总务室。总务室转弯,有个小操场,小操场上有体育活动器材。操场东西各有二间教室,西边是低年级教室,东边是音乐室和体育器材室。我住的小洋楼北是大操场,常常可以眺望操场活动,聆听楼下上课。

我到齐门小学后的第三年,一些规模很小的里弄小学调整合并。1981年,东汇路小学、西汇路小学并入齐门小学。在齐门外大街校园原址拆去平房造楼房。在造新校舍的一年多内,我们搬迁到东汇路65号原东汇小学校址上课。记得搬家那几天,除了大型器材用汽车外,桌凳都是师生徒手搬运。在东汇校址我送走了齐门小学八一届八二届。

齐门外大街的新校舍造好,东汇路校舍简单维修后就安置教师当住宅。1981年“双十节”我结婚了,新房就是半间教室,48平米的教室一隔二间,我家与新婚的巫茂华钱素英夫妻比邻而居。

1983年年,东汇路校址地皮出让给吴县物资局早住宅,教育局分得一幢六层24户的小楼,每户面积都很小。我抽签获得402室一套一室户,三十几平方。一直住到1995年,实行福利分房,我前后出资四万五千元,分到城东教师新村一套62平米的福利房。

当时住东汇外齐王庙旧教室的教师除了我和巫茂华,还有惠文英、薛心澄、崔志毅、王学春、张锡民、严秋芳。这里住的大多是新婚的年轻教师,我们的子女先后出生在这座陈旧的校舍内。

从我78年到齐门起,一直任教高小语文。1976年文革刚结束,拨乱反正,持续了好几年,78、79、80年那时的学生质量很差,升学考试淘汰下来的学生,每个学校都可以收容一个重读班。于是我和王学春就是七九、八零连续二届升学留级重读班的语数教师。以后,和徐白妹合作八一届,和殷瑞初合作八二、八三届,和巢国瑞合作八五届,和胡申丽合作八七届,和朱馨馨合作八九届九一届等……1989年,我女儿在本校读小学一年级,刚从新苏师范毕业的十八岁的惠惠老师是女儿第一任数学老师,语文老师吴婉珍当时年富力强,惜乎今已病逝……有趣的是,我的87届高材生章晓洁,在我的鼓励下,90年读了新苏师范,93年后,被我从区教育局争取到本校做教师,后来很快成长,成为教学骨干,曾任学校副教导。后来弃教从商,另谋嘉业去了。

1993年,齐门小学又移地东汇路7-9号重建。1993年起,五年之内,齐门小学在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方面,名扬苏州,影响全国,校长薛心澄专程赴英国出席世界第六届计算机年会,登上讲台宣讲我们的教学课题。是当时苏州市最早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学校之一,不仅设备一流,教师还运用全新的计算机教育手段,辅助语数各科,提高了教学效果。那几年,我对全市乃至全国开课就像走马灯似的,至今留下许多视频和图片资料。与我同时经常对外开课的还有梅秀珍、章晓洁、许亢梅、蒯红等教师。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出,我和几位教师合作的《小学生学电脑》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我和薛心澄主笔的《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一文在世界第六届计算机教育大会上交流发表——期间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恐怕要专文去写,才比较合适。

2007年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平江区政府再次移建齐门小学,2008年5月26日全校师生搬入了现址学校。为了保护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学校恢复使用原校名“崇道小学”。在新校,我以图书馆管理员的身份,一直工作至今。

崇道小学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700多人,教职员工50多人。学校建筑面积13700多平方米,校园总面积14000多平方米。学校以“崇道敬贤”为校训,教学楼分别被命名为“崇文楼”、“崇礼楼”、“崇真楼”、“崇贤楼”。多媒体教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房、图书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劳技室、室内活动室等一应俱全。

从崇道学校到齐门小学,再回归崇道小学,一路走来,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教学声誉越来越盛,未来一定更美好。我已经退休,希望我深爱的学校,一路走红,越走越好!

共 1 条文章评论
  • 叶老师好,很喜欢看您的散文,这篇文章里的陈梅珍老师应该教过苏童吧,苏童有篇散文里曾提到过她,她家好像是湖南的。(苏州学思堂,鲍老师)2014-04-25 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