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牢骚世界”

10-09 作者:陈宣章

闲话“牢骚世界”

陈宣章

现今,只要有人与人的交谈,就有牢骚,甚至牢骚满腹。有权力者可以拍桌子,有平台者可以发文章,有机会者可以提意见,有场所者可以搞发泄……而一般人就是发牢骚。其实,拍桌子、发文章、提意见、搞发泄、发牢骚都是“不满”,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当然,骂娘撒泼者也有,但总难以受公众欢迎,毕竟是21世纪,总要有点文明。

有人说,现在是牢骚社会,没有牢骚的人几乎没有,只是发牢骚的场合特殊或者极小而已,例如:回家在妻子面前发发牢骚,甚至在旷野无人处对天空大喊发牢骚。

《现代汉语词典》:“【牢骚】①名烦闷不满的情绪:发~;满腹~。②动说抱怨的话:~了半天。”但仔细想想,其中有许多问题:

一、牢骚不仅是“情绪”,而且是情绪(包括忧愁哀怨)的表达,不能仅局限于牢骚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据说,“牢骚”是近代产生的,十分常用。网上查牢骚的出处,明•陆世廉《西台记》:“忧焦!知己真难报。牢骚!英雄恨未消。”清代更多,清•吴敬梓《儒林外史》:“那知这两位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鼎元,入翰林,激成了一肚牢骚不平。”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签•邝露》:“湛若为人好诙谐大言,汪洋自恣,以写其牢骚不平之志。”

成语“满腹牢骚”出于晚清•孙雨林《皖江血》:“说不尽满腹牢骚,心中懊恼。”(《现代成语大辞典》)另有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那里晓得他一腔心事,满腹牢骚,他正在那里难过,那里还有心肠再叫别人呢。”(《百度百科•牢骚•探源》)《皖江血》发表于1907年;而《官场现形记》成书于1903-1905年。《皖江血》发表时,李伯元(1867 -1906年)已作古,还是《官场现形记》更早。

牢骚是不是儒林和官场的专利品呢?不是。仔细想想,牢骚大概与人类同时产生,因为“不满情绪”古已有之,只是一直没有专有名词而已。为何用“牢”、“骚”二字?

“牢”象形指事:甲骨文字形中,下面是牛,上面像养牛的圈。因此,“牢”的本义是关养牛马等牲畜的圈。例如:成语“亡羊补牢”就是羊跑了,要把羊圈补好。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牲畜称为“太牢”“少牢”: 牛羊猪各一只叫“太牢”,羊猪各一只叫“少牢”。天子祭祀叫“太牢”,诸侯祭祀叫“少牢”。

“骚”形声字,从马蚤声。《说文解字》:“骚,摩马。”段玉裁注:“人曰搔,马曰骚,其意一也。摩马,如今人之刷马。”“骚”引申为“扰也”,马扰动的样子,再引申为因纷扰不安而导致的忧愁。屈原《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

“牢骚”和“发牢骚”最早和畜圈里的马有关。马和马车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赶马车者(御者)地位低下,一天劳累,晚上还要刷马。在马圈里伴随马的扰动,御者哀叹自己身世,有抱负的人更有怀才不遇之感。

御者可因“怀才不遇”而牢骚,自古至今有真才实学者、自以为才子者、狂妄自大者都可因“怀才不遇”而牢骚,为什么明清时代才有“牢骚”一词呢?可能古已有之而未曾发现;也可能以前受统治者传统文化的束缚,后来思想活跃,敢于表达内心的不满、不平了。

三、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即使是原始社会,也有内心的不满、不平。奴隶社会,连赶马车者也有“牢骚”。再进一步想,个人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个体。个人的绝大多数欲望和冲动是相互关联的。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这些需要不仅仅是生理的,还有心理的。他们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东西,文化不能扼杀它们,只能抑制它们。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要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层次的需要(马斯洛夫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需求如得不到满足,都可产生烦闷不满的情绪。但是,对于这种情绪,可以表达(包括“发牢骚”),也可以不表达。道、儒、佛都以抑制不满情绪表达为目的。古代,除了顺从就是造反。造反有极大风险,顺从符合传统文化。所以,赶马车者的“牢骚”一直被历史唾弃。直到明清时代,在顺从和造反之间产生深刻、广泛的“牢骚”,尤其是儒林和官场普遍“牢骚”了,于是,“牢骚”一词开始进入历史。

四、一般人认为:“牢骚”是贬义词。有人说:“职场上发牢骚,既是常态,更是禁忌。因为无论你在抱怨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传递一种负面情绪,除非你表达得很有技巧。”因此,职场牢骚被称为“一种会传染的毒药”。历史上,官场牢骚更是要命,甚至株连九族。许多并非牢骚,也可被文字狱定罪。

“骚”字有五解:1.骚者,《离骚》也。古时“风骚”为《诗经》的“风”与《离骚》的“骚”合称,统指文章,泛指诗文。“骚客”即写文章的人,特指很有才华的文士,为褒义词。《离骚》作者屈原被认为是史载第一个文人,文人学者的典范。2.骚者,色也。《现代汉语词典》:“指举止轻佻,作风下流:风骚,骚货。”贬义词。3.扰乱;不安定:骚乱,骚扰。贬义词。4.古之文人皆爱色,白居易、苏轼、杜牧之流,都逛过窑子,甚至纳妓女为妾者也不在少数。柳永之辈文章传世,无一不是写给妓女,无一不是写于勾栏。骚客即色之人,骚之人。贬义词。5.骚者,牢骚也,与文人的不得志有关。古之文章,很少不是文人的牢骚之作。他们放荡不羁,性格张扬,与政府提倡的“礼教”格格不入。写文章抨击社会,褒贬时事,为了泄愤,牢骚特多。古人“忧国忧民”的诗文,无一不是牢骚之作。官场失意,凭吊古迹,发发牢骚,被称为“咏物言志”。骚客,发牢骚之人也。褒义词。

所以,《互动百科•满腹牢骚》:“用法:褒义。”《查字典•满腹牢骚》:“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顺心。成语结构:偏正式。产生年代:近代。”

“愤世嫉俗”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看法不一:1.褒义词。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2.贬义词。马南邨《燕山夜话•古代的漫画》:“他们的愤世嫉俗,满腹牢骚,不合时宜。”示例:不见面就罢,一见面就是愤世嫉俗地破口大骂,要不就是针针见血地讽刺不休。3.中性词。对社会和人生愤世嫉俗的态度未必就正确积极,未必值得宣扬,何褒之有?4.语言是灵活的,褒贬取决于上下文的语境和作者的用意。

有人说:“一般情况下,不平则鸣是褒义词,多是从公众利益出发,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勇气和正义感。而发牢骚则是消极抵抗的表现,是一种拿不起、放不下的无能表现。”《三国演义》第120回:“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此处牢骚是褒义还是贬义?

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五、发牢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人说:“发牢骚是把心中不满、烦闷、看不惯的事情讲出来,发泄一下。适度发牢骚可缓解内心压力,但不能总发牢骚,那就成长舌妇了。”

其实,对同一个牢骚,不同人有不同态度。例如:领导不喜欢部下发牢骚;老板不喜欢员工发牢骚;教师不喜欢学生发牢骚……但是,牢骚通常由不满引起,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与同情。如果这种不满是一个群体,那么就会引起共鸣。如果一个社会牢骚遍地,还会产生“牢骚族”,引起普遍的消极对抗。有人说:“这是正常的心理自卫。”

有意思的是:小贩被城管打有牢骚,而城管也有牢骚;员工发牢骚(例如:加班),对同一件事老板也有牢骚;学生对作业繁多有牢骚,而老师也有牢骚;病人因看病难看病贵有牢骚,而医护人员也有牢骚……钱钟书《围城》:“自己这一年来,牢骚满腹,一触即发。”傅抱石《<郑板桥集>序》:“把同情人民不满现实的满腹牢骚曲折地寄托于笔墨之外。”

对于发牢骚者,据说心情会好些。但是也有人说:“越是没能耐、不自信、不愿努力改变的人牢骚越多。”甚至有人指责:“更年期到了。”

对别人发牢骚不满者,自己也会满腹牢骚。“三个代表”(1.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2.老板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明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官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讨厌别人发牢骚的,他们除了对“别人发牢骚”不满而发牢骚外,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牢骚更大更多。

官二代有没有牢骚?有!要不他们不会在那种场合大喊:“我爸是***!”另外,他们及其子女被破格提拔时,对媒体曝光也会发牢骚。

富二代有没有牢骚?有!当大多数人在艰苦奋斗时,他们平步青云,漫不经心地享受各种优势。然而,正如老巴菲特所说:他们出生时含着金汤匙,却变成了背上插着的金匕首。很多富二代也牢骚满腹,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明星有没有牢骚?有!要不,古今中外有许多明星自杀、出家、堕落……

皇帝有没有牢骚?有!不信,你去查一查正史。也可以读一读《红楼梦》,从贾母到焦大,哪一个人没有牢骚?

《楚汉传奇》中有个“牢骚信”(正史中是个将军):纪信(?-前204),字成,秦末汉初时刘邦的部下,从刘邦起兵,为部曲长。前204年,纪信在荥阳城被围时假扮刘邦的模样而让刘邦逃脱,自己因此被俘,被项羽处死。

“牢骚”二字入诗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人生往往会遭到许多困扰、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己。个人需求越多越高,困扰、烦恼就越多越重。所以,人要淡泊名利。我们的有限失望,还有无限希望。生活简单、平静、恬淡,但要以宽阔胸襟、长远眼光去辨证分析问题,排解心中的“牢骚”、社会的“浊事”。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挫折、苦难,能否保持豁达情怀,能否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需要博大胸襟,非凡气度。如果你感到痛苦,证明你的心胸还不宽大。逆境可磨炼意志,不必计较一时成败得失。“风物长宜放眼量”,应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从这一点看,牢骚应该是贬义词。

六、“妈妈们6类最常见的牢骚”?这属于概念错误。

首先罗列这6类“牢骚”:1.否定宝宝人格。妈妈正忙家务,一旦宝宝粘乎乎,许多妈妈都会不耐烦地说:“烦死了,自己去玩。”以大孩标准子衡量宝宝,“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也不会。”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责怪:“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或者说:“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没用,不会叫人。”2.让宝宝怀疑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故意要宝宝手上的东西,宝宝不愿给。当宝宝要妈妈抱,妈妈故作生气说:“我才不要你呢。”还有,“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宝宝被骂跑出家门,妈妈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都不要回来了。”3.吓唬宝宝。“宝宝再不听话就叫医生来打针。”“快躲到妈妈这里来,医生打针来了。”“不好好看书,明天告诉你老师去,看他(她)到时候怎样惩罚你?”“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4.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他的能力。“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会。”5.拿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你和别人一样大,为什么别人会,你怎么就不会,好好跟别人学学,不要老想着玩。”6. 按自己的意愿命令宝宝。“不准吃饭时说话。”“不准抱着玩具睡觉” “哭,还哭,不许哭。”“叫你不要玩电脑,还要玩,马上停止,睡觉去。”……

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怎么也被列入“牢骚”?家长没有经过教育学的普及,就要承担子女教育,这是谁的错误?社会认为:你的孩子就是你的,“祖国的花朵”说说而已。现今,学校也认为: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学习好不好是家长的事。

这就是现在老百姓对“教育界”最大的牢骚:“教育界”最不懂教育;“教育界”只会挥霍教育经费。你再听听学生们的满腹牢骚:1.作业如流水向我涌来;作业如群山一座又一座。2.国庆长假不亦说乎!有朋来来不亦苦乎!做不完作业回校被老师骂乎!3.神啊,救救我吧!这么多作业,国庆怎么玩呀?4.这个学校是地狱。你看:差的学校是天堂!父母真是疯了,把我打入地狱。5.谁叫我学习呢?我也不知道。6.作业剥夺我的正常睡眠,影响我的健康成长。我实在不愿意成为只会赶作业的书呆子。7.你看,大学生都在上网、恋爱、同居。一个大学生门门60分,他的父亲十分奇怪:“竟然没有一个59分,也没有一个61分。这是绝活!”答案:“大学规定:不及格的一律60分。”啊!中小学为什么不这样规定?8.大学毕业就是失业,找个好工作还要寻门路送红包。读书优劣有何用?

七、为什么现在是牢骚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老百姓除了求老天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怎敢发牢骚。实在活不下去,就造反,结果迎来的是新皇帝。

明清以后,官场和儒林牢骚多多,而老百姓逆来顺受,直至民国时代饱受三座大山压迫。解放后“工农当家作主”,不管是官员还是工农,即使有私心也不敢公开,总要打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旗号。你看,大跃进中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私心始终隐藏很深。文革中,人人都喊“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其实私心泛滥,有几个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后,私利是合法的,私心是合理的,私欲是疯狂的,言论相对自由了,牢骚绝对泛滥了。连马克思、毛泽东也可批判,还有什么牢骚不能发?你看,贪官还发牢骚:“说我贪,哪个官不贪?”社会上,黑社会头目也有牢骚:“我们只是手段不同,而暴利与贪官、奸商还差得很远。”

由于贫富差距扩大,相关公平机制缺失已相当严重,你能不准平民、贫民发牢骚?10月5日《金陵晚报》:马鞍山一位男子站起来“直指父母怒吼:‘没有一百万!你们生我出来干吗!不是害我吗!’”这样的牢骚隐含让人深思和纠结的信息:拜金主义思潮泛滥成灾,不劳而获心理大有市场。“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和享受财富是一个共识”只是一句屁话。生在富家、嫁入豪门、傍牢大款、一夜暴富……比“中国梦”更加实用。

在社会以级别分配的体制下,官二代、官三代不接班,谁接班?媒体多什么嘴?在权力决定项目的体制下,不与权贵勾结怎么发财?不用钱色中介谁理睬你?在司法不独立的体制下,要当贪官、奸商又不东窗事发或减轻罪责,不买通司法怎么行?……这些与“没有一百万别生我!”的混账牢骚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那个混账牢骚男的父母就在现场:“父亲一声不吭坐在座位上,母亲则一直默默流泪。”社会早就从“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转变为“财富留给子女”、“青年超前消费”。这就是近30多年的变迁。革命优良传统早就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一起被扔到九霄云外了。红道、白道、黄道、黑道,道道逼民。这个社会不成牢骚社会,反而不正常。

八、为什么出现牢骚网?“说牢骚,道牢骚,如今处处有牢骚;你牢骚,我牢骚,天下谁人没牢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闹心;古人、今人、全球人,人人不满。何为牢骚?牢骚是麻醉药,可以减弱烦恼,释放压力,让情感得到宣泄和表达,维系心理的平衡。”“一个没有牢骚的人是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的人,一个没有牢骚的社会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们或多或少、或激扬或平静、或尖锐或委婉地都说过牢骚话,在牢骚中获得思想的解放、心灵的自由、自身的完善。没有了牢骚,这个人也就麻木了,心也就死掉了。社会在牢骚中得以校正航向、汲取动力、继续前进。没有了牢骚,社会也就走向了沉寂,一片黯然。牢骚的存在,体现了社会的宽容。”“每个人公开自己的烦恼、抱怨、郁闷、心情,并分享其中的体验将对整个用户群体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从众多的牢骚唠叨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经验与信息,呈现给所有人。在这里你就是牢骚的总编辑、特约的评论家,把你自己的或是听到的不爽事提交到牢骚网,让更多的人来参与讨论、交流、分享。说说你的牢骚,伸出你的援手,换个快乐好心情!”这简直就是《牢骚宣言》。这也是“世界真奇妙,越看越不懂。”也许有一天还要进行“中国牢骚比赛”。

百姓痛恨腐败而牢骚,官场畸形倾轧而牢骚,商场尔虞我诈而牢骚,职场弱肉强食而牢骚……《旧唐书•李宗闵传》:“比相嫌恶,因是列为朋党,皆挟邪取权,两相倾轧。”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要官做的,依违豪焰,在所不辞;倾轧善良,又谁能免?”清•顾炎武《生员论》:“其小者足以蠹政害民;而其大者,至于立党倾轧。”海瑞骂皇帝,因为明•嘉靖昏庸无道。这大概是古代第一牢骚。

从顺从到造反,中间有“牢骚-上访-静坐-游行-动乱-暴乱”。牢骚难免,而升级大可不必。但是,建设和谐社会有两种“和谐法”:1.贫富差距引起不满,因为富者总是少数,就应该调节社会分配。2.维稳:禁止上访。有的省市区捉回一个上访者奖励1万元;进京上访就劳教。据说,维稳资金已经超过军费开支。

从现代财富观看,最新调查显示:65%的人认为“财富有原罪,只有品德败坏的人才可能巨富”;35%的人认为“财富有原德,只有努力创造价值的人才可能致富”;48.48%的人认为“财富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51.52%的人认为“有了企业家,工人的劳动才变得有价值”。少数人财富爆炸性增长,使国人遭遇财富观迷惘:1.除了房产,还有什么形态和载体的财富?2.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网上答十大原因:“①三公消费庞大;②央企垄断与民争利;③坑爹房价透支20年收入;④环境污染损你健康没商量;⑤食品造假无所不用,其极损钱损健康;⑥看病贵;⑦通胀贬值至存款缩水;⑧股市‘请君入瓮’;⑨上学贵,择校分班处处‘潜规则’;⑩物价上涨,没什么是降价的。”

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相反,经济学家茅于轼提出:“企业家创造财富,工人则未必”;“商业能够创造财富,劳动则未必”。财富竟然由企业家、商业“创造”,这也算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美国1% 家庭一直拥有35%财富;即便中产阶级,也和1%的超级富有家庭存在巨大差异。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占领华尔街”运动蔓延到全球发达国家,口号:“99%的人不能再继续容忍1%人的贪婪与腐败。”现今中国,房产是富人财富的象征,也是穷人的枷锁。贫富悬殊与房价问题的背后,涉及基尼系数。中国官方首次公布的基尼系数为0.474。这已超出全球公认的警戒线。所以,“仅有满腹牢骚”说明国人的容忍性世界第一。

九、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约的著名“牢骚效应”: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梅约认为:千万不要压制牢骚,而要让它们发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发展和提高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利。牢骚效应讲的是“堵”与“疏”的问题。不让职工发牢骚,公司必然如死水一潭。一旦矛盾激化,劳资两败俱伤。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上下沟通机制,让员工把不满都发泄出来,并有效疏导和牵引,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才会心情舒畅投身工作。

调查发现:企业的工作效率与照明条件、休息时间、薪水高低的相关性很小;与内部自由宽容的群体气氛、工人的工作情绪、责任感的相关程度却较大。

满腹牢骚的主要原因:所得与所付失衡、自我价值实现受阻、人际关系受挫等。每个人都有牢骚,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当你低层次需要满足后,必然想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所以,牢骚只是改变内容,而难以消失。需要越多越高,牢骚越多越大,而且,正确评估自己的才能,把握良好心态,也是牢骚减少的因素。

发牢骚与改变现状是两回事。虽然许多管理者知道“牢骚效应”,牢骚仍然不受同事、领导欢迎,以至祸从口出。因为他们认为:职场牢骚最大危害在于破坏工作氛围。所以,领导不喜欢爱发牢骚的员工。除了管理层主动的沟通方式,一般是“沉默为金”。另外,发牢骚也有技巧,让同事、领导接受的牢骚的确要有说话艺术。其实,说话艺术对于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十分重要。那些无法让同事、领导接受的牢骚,最好的办法:带回家,向亲人倾诉。总之,发牢骚千万要找准对象。如果你的同事、领导可推心置腹,也要注意说话艺术。

甚至有专家制定了六条牢骚法则:1.不要脱口而出发牢骚。情急之下的牢骚有强烈个人情绪,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2.不要在办公室发牢骚。带有主观色彩的牢骚容易被同事误读。3.不要事事发牢骚,令人怀疑你的工作能力。4.找关键人物以平和态度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5.棘手问题笑着“抱怨”。6.杜绝工作之外的牢骚,尤其是涉及评价领导、同事。

其实,即使是对工作建议性的牢骚也应避免在传来传去中变味,或者被人利用歪曲。还有,一个人发牢骚不可怕,怕的是大家都发牢骚。所以,少数人满腹牢骚不可怕,全社会满腹牢骚就危险了。

十、正确对待牢骚,从宏观上说是领导的事情。现今中国,总裁、总监、总经理、总工程师、总设计师……多如牛毛。有人说:“天上掉块石头,砸死老总的概率极大。”其实未必。1.老总静时别墅宾馆,动时轿车保镖,天上掉块石头,怎么会被砸死?2.老总捞够了就移民,天上掉块石头,怎么会被砸死?3.老总即使有学位也是幌子,没有那么多耐心和修养。现今都是合同制,发牢骚者,请走开!老总忙于开会、应酬,哪有时间与下级沟通?还有那些奸商,忙于勾结贪官,忙于裙下沟通,哪有时间与员工沟通?

现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党群关系、党的集中教育、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人民主体、执政为民、党的作风、厉行节约、与群众沟通、廉政反腐、矛盾化解、基层党建等十六个党员干部需要深刻理解的重要问题。

与那些群众沟通?发牢骚者,请走开!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中国梦”中沟通。可是,梦想一旦专致于个人需求,需求越多越高,牢骚越多越大。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牢骚啊牢骚,何时远离国人?2013.10.8.

共 1 条文章评论
  • 对别人发牢骚不满者,自己也会满腹牢骚。“三个代表”(1.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2.老板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明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官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讨厌别人发牢骚的,他们除了对“别人发牢骚”不满而发牢骚外,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牢骚更大更多。 哈哈哈。第一次听说,很好2013-10-10 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