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一游见闻
古都西安一游见闻
田效益
陕西,多年前倒是去过两次:一次是县教育局组织部分教师去咸阳参加新课标培训,由于培训期间天天下雨路途多有不便,加之培训结束之后归乡心切,故而,虽然离历史名城西安咫尺之遥,却没能成行。还有一次是陪表弟去陕西兴平市董应龙医院看病,一门心思全在查病诊治抓药上,全然没有兴致去考虑游历大秦这块令人神往的热土,不得不又一次与西安失之交臂,不可谓不遗憾。
一、旅途
今年清明节放假三天,朋友老于热情相邀,借着他们亲戚专程去西安保修车辆的机会,我和他们夫妻俩一块搭车顺道去陕西一游。虽然仅仅一天时间,行色匆匆,走马观花,没能一一饱览这座城市的多处自然人文景观,也没能充分感受当地悠久厚重的文化民俗,但是那珍存于相机里的数百张留影,以及内心里那股激越奔涌的怀古情愫,却无不记录着我们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所感。好多天过去了,回想这段旅程,内心冲动之至却又无从说起。然而闲暇时候,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的却都是大雁塔、古城墙、贵妃后花园、寒窑、芙蓉园……一切的一切都使人不能不一吐为快。
那天,一大清早天气就显得阴沉沉的,只见一阵阵透着寒意的春风呼呼地吹着,漫天的尘土随风肆虐,树冠是斜的,天空是灰蒙蒙的,而干冷的空气中似乎还挟裹着丝丝湿意,难不成真应了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境,天要下雨了吧。大概老天爷也在感念先人们像那蜡烛一样,忙碌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儿孙的幸福燃尽自己的恩德,准备用感恩的眼泪表达自己对先辈的怀念之情吧。就在这普天民众感怀祖先恩德期盼先人恩泽的氛围中,六点钟我们就启程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路上,大概是因为车主是我们多年的老领导的缘故吧,我们旅途中全然没有了以往出游时的轻松愉快、欢歌笑语,连平常幽默风趣,走到哪里就一路搞笑到哪里的老顽童一样的老友,似乎也没了以往的激情,只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和我们拉着闲话。而我呢,因为以前很少和老领导在一块扎堆谈笑,感觉上总是有点放不开,所以对老领导始终有一种敬畏之感。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坐着人家的车子就好像欠着人家什么似的那种说不清的别扭。说起来也可能有点搞笑吧,也许别人倒根本没什么想法,我自己心里却老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看来和人相处也是对人性的一次考验啊。因为假期里高速公路收费一律停止,所以从泾川县城一出来,转上福银高速公路,我们就一路疾驰,除过在永寿梁的一处服务区稍做停留方便一回之外,沿途基本上没有停顿。下了永寿梁,进入彬县境内,这时透过车窗望去,只见路边的树木一闪而过,徒留一路“刷刷”的风声忽远忽近地穿过窗玻璃,使人对“风驰电掣”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沿路的风景,在飞速前行的车辆中,根本没机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只有那远方隐隐约约的群峰,以及山脚下树木环绕、云雾缭绕的村庄,才使人对八百里秦川约略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原本我们打算到乾陵一游,亲眼目睹武则天陵寝的宏伟雄峻,也把我们对武则天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帝王的书本印象,与现实的皇帝陵寝的历史记忆做一近距离的对比契合,印证历史,感悟轮回。然而,老领导曾游过乾陵,提到光门票就要两百多块钱,老于就提议干脆到西安游一回算了,我也觉得太费钱,就一口响应。就这样,又是一路狂奔,中午十一点多的时候,终于到达西安。
二、游踪
对我而言,初到西安城,真的是有如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一般,看着啥都觉得新鲜,可是透过车窗望去,前瞻是高楼,后观也是高楼,左瞥是街道,右瞧还是街道,加上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车子每逢红绿灯就得走走停停,左拐右转,弄得我还真的是连北都找不着了。有意思的是,老领导曾多次来过西安,按说应该轻车熟路,然而按着车上“GPS”导航系统的指点,走过来不合适,走过去也不合适,也是折腾了好大一会儿才到达修车的地方。以往我从没去过4S汽车专卖店,那天跟着老领导进到里面,首先感受到的是店里有很多分区,有保养车辆的,有专修车辆的,还有专门给客人提供休息消闲的场所,可真是全方位配套服务。其次,就拿休息区来说,那里面既能上网,又有健身器材,还有专门的服务员接待客人,送上免费的饮料,进门有接,出门有送,真正体现了人文关怀,使客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可见大都市里的商家经营有方、服务到位,难怪生意这么红火。因为老领导还要等着保养车辆,所以我们几个享受了一杯饮料之后就和老领导分手直奔城区的几处景点而去。
我们参观的第一处景观是著名的钟鼓楼广场。因为近距离观赏也要买门票,所以我们只能站在广场上,通过肉眼和相机,粗略地从外形上对钟鼓楼进行瞻仰了。只见钟楼和鼓楼相对而立(初到西安,没方向感,辨不清东西南北),建筑结构都是砖木结构,从下而上依次由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青砖砌成的,四面正中各有一孔拱形门洞,与四条大街相通,应该是有四通八达的寓意;楼体是木质结构,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红色明柱回廊,四面的门扇、窗棂、斗拱、梁柱都是雕花或者彩绘的,图案优美,古色古香;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檐角有兽吻,屋脊有异兽,均为重檐;宝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金壁辉煌,整体建筑风格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不同的是,钟楼的楼层正中悬挂着一口铁铸大钟,而鼓楼上则一字儿排列着数面大鼓,两座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了“晨钟暮鼓”这一主题,两楼遥相辉映故有“姊妹楼”之称。唐代诗人李咸用诗云:“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即是对两楼的精恰写照。欣赏了钟鼓楼堪比天工的建筑艺术,感受了“晨钟暮鼓”的来自远古的幽远余韵,西安小吃一条街美味佳肴的香味,似乎也是香飘十里之外,惹得我们饥肠辘辘了。
到了回民巷小吃街,眼前的景象可真是令人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长长的街道上,各种特色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整个街道上空都充溢着饭菜的香味,不由人不馋涎欲滴,唯有饱餐一顿为快。慕名而来的各方游客摩肩接踵、挨挨挤挤,或驻足品味,或摄影存念,简直就是人的海洋,香的世界。诸如老孙家羊肉泡馍、凉粉、酿皮、擀面皮、麻辣烫、锅盔、手工面、烤肉串之类的小吃倒算不上新鲜,可是像“裤带面”、打糕,土耳其烤肉夹馍等等这些特色小吃,要么就是只闻其名,要么就是见都没见过,可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好不容易挤到老李家面馆,(面条的名字有特色,可惜字库里找不见,只得用上通常的叫法——裤带面)又是买号,又是等叫号,排了好长时间的队,终于吃到了西安有名的小吃——“裤带面”,好大的粗瓷老碗,既宽又厚的“裤带面”,确实有特点,但吃起来口味也一般般啊。我觉得我们甘肃的“大头片片面”,特色口味和裤带面有一比,只是面条的长短不同,没有竖起牌子而已。
西安是有名的帝都,历经多个朝代的轮回更替,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盛唐时期经济文化都是一个鼎盛时期,无疑会有很多时代的遗迹,值得我们去欣赏,值得我们去感怀。进入新时代之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更使这座大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的繁荣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大融合,大唐芙蓉园、贵妃后花园、王宝钏寒窑等景观,更是引人流连、浮想联翩 。我们搭乘了一辆出租,那个女司机很是热情,也很健谈,一路上她边驾车边给我们介绍西安各处的风景名胜、民俗风情,也确实受益匪浅。站在**大桥上,极目望去,只见贵妃后花园浩浩的湖面上,碧波荡漾,轻舟流连,湖边绿树成荫、柔柳轻拂,一条巨型神龙昂首扬爪、口喷龙涎,似普降甘霖、救济苍生。湖心岛上有一座屋顶形如飞燕的屋子,据说是当年唐玄宗金屋藏娇专供杨贵妃游玩娱乐的深闺,又名“燕子屋”,无疑都会使人联想到帝王贵妃旷世的浪漫与激情。桥的另一面则是爱情主题公园,石砌的墙壁上尽是象征爱情主题的浮雕,虽然离的远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隽永的爱情浮雕,“孔雀东南飞”令人感佩凄惶的幽幽情愫,还有那情坚如磐,苦守寒窑的王宝钏的爱情传说,传递给人们的只能是——爱,并不是传说。有趣的是,这一路上,女司机为了替商家做宣传,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几次把我们带进玉器专卖店,服务人员的那份热情周到,讲解促销的细致入微,还真是令人佩服。只可惜我们囊中羞涩,加上对玉器一窍不通,生怕上当受骗,所以尽管店员们使尽浑身的解数,极尽热情,最终我们还是没买一件。现在想起来,东西没买,可是我们饱览了那么多精美的玉器,了解了那么多的有关玉器的知识,也算不枉此行。
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帝王们娱乐消遣的皇家园林御苑,它既是建筑艺术的大集成,又体现水天一色的自然风貌,还向人们展示民俗、茶艺、唐诗宋词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大唐芙蓉园,巧妙地利用各种表现形式来充分、自然地展示盛唐文化。进入芙蓉园,每个建筑和各个景观都有着迷人的典故传说。漫步其间,高大的古典建筑与粼粼波光让人目不暇接,似乎自从踏入大门的那一刻,便已扭转时空,梦回唐朝。那天我们进的大概是西门,也是芙蓉园的正门,门口水榭四周伫立着许多好像是用单片透明塑料做成的仕女像,或搔首弄姿,或沉静肃穆,尽显古代仕女的优雅风姿。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侧卧的巨大的金黄色印章,上面篆书“大唐芙蓉园”五个红色的大字,大气精美,集中凸显了皇家权势的威严,同时也是大唐芙蓉园的标志性景致。
站在广场上,远远望去,可见西北方向矗立着一座方形锥体七层的楼阁式砖塔,气魄宏大,气势雄伟,这就是当年专门收藏供奉唐玄奘带回的佛经典籍以及佛骨舍利的大雁塔,只可惜那天没能亲身登阶而上,凭栏远眺,饱览古城胜景。紧挨着大雁塔,有一座假山,清冽的水流顺崖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下方是音乐喷泉,水流随着音律的变化不断地变换着形状,似雾、似雨、似花,引来游人阵阵欢快的叫声,真是美不胜收、人在画中。广场上那座唐僧塑像,一手礼佛,一手执着禅杖,面朝大雁塔肃立着,大约正在虔诚地默诵经文,超度天下芸芸众生吧。由此往北,沿着湖边一路走去,园内各种树木浓荫匝地,满树的梅花和樱花开得正艳,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树荫下有很多雕塑,你看,那群绾着抓髻,穿着精干短衫的孩童,有踢毽子的,有玩斗鸡的,有赶陀螺的。。。。。。尊尊青铜雕像栩栩如生、憨态十足。那反映古老民俗的雕塑,更是准确生动传神地将古代农工学商的生活场景,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还有那依照贵妃醉酒的情态塑成的多尊贵妃汉白玉塑像,婀娜多姿,翩翩起舞,惹得老于童心大发,凑到跟前做出萌态十足的姿势,逗得我们开怀大笑、忍俊不禁。儿童游乐园里,直径一米见方的黑白棋子组成的围棋阵最具特色,既方便孩子们玩乐,又富有文化氛围。古老的水车依旧永不停歇的旋转着,引来大批的游客驻足拍照,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似乎把我们也带入了难忘的童年。湖岸边停泊着一艘凤凰画舫,明净浩瀚的湖面上,只有零星的几只小船在少男少女的欢呼声中荡漾着。水边的回廊中有很多的游客,边走边拍照,还有的游客往水中撒着鱼食,引来大群的各色鱼儿争相觅食,翻腾的水花和彩色的鱼儿霎时间形成一朵美丽而生动的大花,游客们不由得发出一声声的惊叹。在靠近游舫的岸边,就是陆羽茶社,最为醒目的莫过于岸边的那只微微倾斜的大茶壶,壶嘴里不断流出水来,溢出大茶杯之后,又顺着石板流入下面的水池,构思精巧,巧夺天工,非常生动形象地彰显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茶文化。
顺着岸边的回廊一路走去,穿过水中的木质小桥,就是有名的仕女馆,每一层都有多座或大或小的仕女雕塑,大的塑像在楼层的正面,大多有历史渊源,如二层中间的武则天身穿皇袍,头戴金冠,端站龙椅前,挥斥江山,侍立一旁的是太平公主和一个手拿圣旨的太监,身后则是一个打着万民伞的宫女,恰似与群臣在朝堂上议事。小的雕塑高约两尺有余,都装在玻璃罩子里边,只是有的仕女低眉顺目,面容姣好安祥,而有的仕女则横眉立目,脸孔上有一股杀气,为何这样雕塑,实在不明其所然。站在仕女馆高处的亭台上鸟瞰芙蓉园,无边的美景尽收眼底,远远看去,碧绿的湖面上,景物的投影与岸边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遥相辉映,真是妙不可言。
芙蓉园中,最能体现文化色彩的莫过于唐诗峡和茱萸台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明珠。以诗魂及唐诗峡为代表组成的诗歌文化区,高明之处就在于,不仅用雕塑的形式展示了唐代诗歌文化,让我们在观赏雕塑艺术的同时,领略唐代诗人的旷世风采,唐诗的内在精髓。而唐诗峡中,有山有水,崖壁上用娴熟而又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为人们呈现了唐代很多著名诗人的优秀诗篇,我们不能不为艺术家们叫好,能将诸多的艺术领域有机地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一场文化的盛宴,不简单。至于茱萸台,顾名思义,就是取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那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人造的景观被赋予了高雅的情感因素,景致也就有了勃勃的生气,这也许就是自然与艺术契合的创造力吧。
三、回程
时间匆匆 ,不知不觉间已到下午五点多了 ,还有很多景点没来得及欣赏,未免有点遗憾。看看天之将晚,我们和老领导一商量,决定还是连夜回家。好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还未关闭,四个小时就可顺利回家了。没想到回程的路上,车子按着导航系统的指引,竟然一连在原路上转了三圈,浪费了好多时间。老领导就调整了卫星定位,按着设定的路线一直走,结果又走岔了,竟然一气走到了咸阳。好在咸阳也在回乡的顺风路上,并未偏离大的方向。
在咸阳的饭馆里,我们随便吃了点饭,稍作休息之后,就又转道上了福银高速公路,这才算顺利走上了回乡之路。一路上,看车前方只有两道灯光,看车旁那是漆黑一片,车里面也黑乎乎的。老于刚开始还和我们拉着闲话,可是没过多久就只听见如雷的鼾声,早已进入沉沉的梦乡了。没人说话了,瞌睡虫就很容易的袭来了,我也是难以坚持,就睡睡醒醒,朦朦胧胧,时不时的和老领导说几句话解闷。我就佩服老领导的精力,走那么长的路,车子又跑得那么快,可他愣是一路清醒,独自一人把车驾了回来。
晚上近十二点的时候,我们经过一路长途奔波,终于顺利回到家里。一去一回,终有收获,行程仓促,夙愿终了。
——2013年5月12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