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先

10-20 作者:刁秀展

我的祖先追溯不远,据说是山西洪洞县(就是苏三起解里说的“洪洞县里没好人”的那个县)老鸹窝人氏。话说那年黄河发大水,山东被淹,“梁山顶上挂沼草”。人几乎都死光了。于是就有后来的移民现象。

从山西老鸹窝迁到郓城刁氏一支,迄今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郓城县北关刁家祠堂有一幅对联,上联是:迁郓五百载,继承耕读事业;下联是:衍支廿二代,永葆忠厚家风。看来,读书和种田是先人所崇仰的正当事业,而为人忠厚淳朴,则是老刁家的一贯作风。郓城北关刁氏堪称大家,北关外四店刁林,是郓城县文物保护单位,那里长眠着我的历代祖先。

据说,我的先辈曾经中过武举。但不知师出何家身手如何。再后来,我的太爷刁兰祥曾为清光绪年间郓城县“候选训导”,颇有文名,说是“行文如行云流水”。我以为这种称赞颇不寻常。印象中,这是用来称赞大文豪苏东坡的呀!至今仍然流行于世的,是太爷为 重修郓城县志写的一篇叙文:

“ 《春秋》,本鲁史,经圣人笔削,钺诛衮荣,遂为千载史法之祖,则以直言无讳可信,今而传后也。若邑之有乘,表人物、纪事实,标风规于既往,示惩劝于未来,非即一邑信史欤!我郓本鲁封邑,地近圣居,士人承至圣遗泽,沐先贤流风,故卓卓可传者,代有其人。然必邑乘载之,乃不至湮没而弗彰。考旧志续编,成于康熙丙申 岁,邑侯张公盛铭首倡其事,勷之者正司教李公元琛、副司教樊公瓒、少尹冯公国升,并邑举人赵君肃、贡生王君维藩、廪生徐君式藩、处士黄君溶。或司采辑,或司纂修,诚盛事也。迄于今百七十年矣。其间,天时、人事,休咎迭见,所有可嘉之懿行,未发之幽光,并科名、宦迹,皆人心风俗攸关,自当急登志乘,以昭永远。光绪庚寅,毕公炳炎慨然有志于斯。爰集邑绅,设志局,乃草稿未就解印去。辛卯 岁,胡公建枢自东阿移宰是邑,甫下车,即以斯事为急急。公退之暇,勤批阅,精讨论,博览群书,亲为校讐,复具修金倩笔。当时名宿较在局诸人尤为勤劳。志稿甫脱,旋归原任,事遂中止。癸巳 ,复摄郓篆,即筹资款,命缮写付梓人,不数月而书成。举凡名人轶事、忠孝节烈,足增邑乘光者,无不灿然胪列。则微显阐幽之举,与移风易俗之治而并彰。此固邑人所铭感而永载之口碑者也。诸同人惟思黾勉从事。特百余年来,迭经水灾兵燹,书籍缺如,不过据父老传闻,采辑入编,此外不无缺略,然亦时势之无如何,后之君子其谅之。光绪十九年癸巳孟冬之月,候选训导刁兰祥谨识。”

行文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气势不凡。

祖上连续几代都是清朝的秀才、廪生。刁兰祥的儿子即我的曾祖父刁如璋曾经当过镇长类的小官,于是从此家道中兴。到了我的祖父这一辈就颇有一些家产了。包括百亩田产,大片的宅基地,酒坊,后来还有一家“花纱布公司”。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世”,到了我的祖父这一辈就开始败落 了。不务正业抽鸦片,田产很快就卖光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演绎了怎样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曾祖母扮演着王母娘娘的角色,她虐待儿媳至死,反对孙子上学,只疼爱自己的女儿和外甥。她包办孙子的婚姻,而孙子却要自由恋爱。曾祖父疼爱孙子,坚持让他上学。每逢客人来时,让孙子背诵诗文,有类大观园里的贾宝玉。孙子从河南开封师专学成回来,爷爷却已去世。孙子痛哭不已,以头撞棺 。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一声炮响,打碎了父亲这位小学教员的饭碗。他从此离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故乡郓城,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