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再忽悠
忽悠,再忽悠
傅伯勇
记得前不久,看过一篇报道,好像是省市领导来某县检查工作,该文章的开头大约是这样的:“金秋九月,一派丰收的景象”。我就在想,今年该县是50年一遇的旱灾,夏季主要作物中,玉米减产在2成以上,烤烟减产在3成以上,而水稻减产至少4成以上,何来“一派丰收的景象”?莫非领导一来,就“丰收”了?莫非秋天一到,就“丰收”了?
这可能是报道描述时不经意间犯的一个小错,倒不打紧,又不是统计数据;更重要的是一些有意的浮夸,有板有眼,上纲上线。如某县的招商引资,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32个,合同引资177.6亿元,到位资金30.1亿元,省外到位资金14.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1%,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任务。”这是官方的数据,我不去评论。但是,笔者知道的一个项目,明明是一个几十万的项目,做成数据后,竟变成了500万元的项目;还有一个项目,明明是一个100多万的项目,做成数据后,竟变成了2000万元的项目。而官方的数据里,大约也包含这些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吧。而且一些项目,明明就是本地的一个小项目,摇身一变,竟成了外地的一个大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了。
当然,这不是某个县的问题,笔者前不久与外县一个招商引资工作人员交流,他感慨地说:“我们的招商引资数据,可能也有一半的水分”。一半的水分是多少?那么推而广之,全省又是多少?我记得李克强同志不止一次地提出“没有水分的增长”,而这种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做法,与他的要求却格格不入,这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吗?这不是对李克强同志的要求的一种公然挑衅吗?
这使我记起了一个笑话。有一只母牛与公牛,正在山坡上津津有味地吃草,它们看到了一个领导正在向它们走近。母牛拔腿就跑,公牛追问母牛:“你跑啥?”母牛慌忙作答:“他们吹牛×,我怕。”公牛问完,也拔腿就跑。母牛也问公牛:“你又跑啥?”公牛答曰:“因为他们不光吹牛×,还扯淡(蛋)呢,我也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是笑话,但是这样的笑话,或多或少也折射了我们的工作。不是还有一句顺口溜吗,叫“村哄乡,乡哄县,一直哄到国务院。”还有一句歌词,被改成了:“你喝我,我喝你”,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忽悠我,我忽悠你,忽悠来忽悠去。这些无不是对现实的一种真实写照。的确如此,很多工作,我们扪心自问,是不是?我们就拿一些招投标来看,往往都有一些像模像样的程序,但是,扒开云雾,我们就知道,那些程序是真的吗?最终中标的是谁?大约都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妖魔鬼怪或者二十八宿。或许有人会故作惊讶?问“是吗?不至于吧。”如若不信,我们可以组织人手,去倒查一些东西,倒查后,可能什么都恍然大悟了。如果我们回头看赵本山的小品《卖拐》,我们就能够从中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当然,我们要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尽管“假作真来真亦假’,但是假的终归是假的。还有一句话,叫“人在做,天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