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孟溪

11-02 作者:浪里百跳

挥手满天的云霞,我悠闲地漫步在宽阔的街道上。身旁的车辆像怕惊扰我似的,悄无声息地走自己的路;迎面走来的人们,举手投足居然像优美的舞蹈。水泥铺就的地面,刚被雨水冲刷,光亮如镜,倒映着我轻松的身影。鲜艳的朝阳轻轻地蹀躞在东山口,像少女羞红的脸蛋,露出初恋的温馨;微风吹拂,犹如恋人的轻吻,芬芳了我的心身;我的思绪飞扬起来,脚步轻快起来。

我想把孟溪的厚实与真诚,把明净的温暖与幸福驮进人们的梦里。

孟溪富有诗意,虽然不大,在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上。如同贵州大地上到处绿意葱茏,花红叶绿一样,造化钟灵秀,自然的厚爱,让人们在这里充分享受着绿色氧吧和天然的美景。碧水环绕,水在镇中,镇在水里,河岸河里,俨然一道水墨画廊。白天,车流、物流、人流组成交响曲,与楼房、广告、商店构成七彩世界;入夜,霓虹灯眨着神秘的眼睛,酒吧、舞厅充满各种诱惑,又成梦幻的意境。现代文明的风如一种冲击波,振荡着城镇的每一个角落,强劲而势不可挡,也裹挟不同成份的尘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叩击每个人的心灵,冲击每个人的生活。

我边走边看,看看那苍茫的远山,看看那头顶的蓝天,看看那徜徉的牛儿,看看那骑自行车的老汉,看看那十字路口等车的人群,看看那稀疏的车流……小镇虽少了霓虹的闪烁,却多了迷人的晨辉;虽少了乌烟的喧嚣,却多了炊烟的袅袅;虽少了人世的嘈杂,却多了心田的富饶;虽少了音乐的聒噪,却多了万籁的鸣叫,一切都显得那样舒缓、如此美妙.有时看着看着,便不知不觉想起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小镇的风光,哦,这才明白:原来美感是不分地域的,南也好,北也罢,都会有让人心动的飘逸和壮阔!

我漫无目的走着,欣赏着平时见不到的冷艳,河水静静流淌者,河面见不着一叶打渔的小舟。在这个熟悉的小镇上,这样的清净似乎不多见。或许是过于冷清,心底的各种杂事突然冒了出来,回忆的触角轻轻抚摸着眼前的景物,那些熟悉的人和事悄然浮现在眼前。

我想,每天驮着无以计数的各色车辆和各色人等,从城镇的这端抵达城镇的那端,或者穿越城市的路线,向乡村的原野拓展,以坚固而柔韧的躯体承载着巨大的能量,安然接受纷至沓来的重载,从它中心或偏旁辗过。它是宁静的生命,却容纳着无穷无尽的喧嚣,任凭这些物质和精神的呐喊连接成一线,覆盖和重叠在它的脉络之中。当我再次步入其中,并让车窗外的物体从眼前一一滑过时,我就突然对城镇的街道有了敬畏之情——它是城镇的路标和规则。它会让城镇整齐划一,有了集体的归属感,以它流畅的线条高频率地集中而又散落着车水马龙,集中而又散漫着男男女女。这是任何载体所不能完成的使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孟溪如此秀润,如此妩媚。不,这不应该就是孟溪全部的内涵。在几日的采风中体验,兀地触摸到孟溪强烈而雄劲的脉跳时,我眼中的孟溪分明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壮美,喷涌出震憾心脾的伟力和丰采。

孟溪河,是松江河上游最具风情的一段。水流清澈,波光如绢,两岸青山逶迤起伏,悬崖笔立,山石嵯峨,山影明暗有致。那些高崖,那些陡壁,那些深涧,像是被无形的巨斧劈成似的,叫人不敢想象当初造化如何裂石成谷的情景。明丽的日子,长空如洗,三五白鹭斜着翅膀,飞出极为优雅的姿态。几朵白云,明亮照眼,将倒影投映在湛蓝的河面。同事指着一处山崖说:“有的地方一小颗乳钟石就夸成这样那样,你看看我们这里,怎么说也不比他们逊色!”那倒是真的,顺着她的指头看去,那座小丘不活像一条大鲤鱼么?昂首翘尾,蠢蠢欲动。再往前,那座山峰不酷似一只大青蛙么?她如数家珍,柔声细气地介绍,我频频点头,为眼前的景物陶然怡然起来。山是青的,水是清的,悬崖高耸,峡谷深邃,河流亮丽,林木蓊郁,让人感到悦目赏心。蓦地,她指着一方岩壁上“水月庵”三个大字说,这是明崇祯元年留下的,南明永历元年兵部尚书大学士吕大器从福建进入贵州,打算组织抗清力量。是年五月,途经孟溪浏览八景,停驻水月庵,遂挥笔写下“水月庵’’三个大字,并于庵前建一亭,作序镌刻于亭边的岩壁上。虽经岁月侵蚀,水月庵建筑不存,石壁坍塌过半,但所余字迹仍可辨认。字文极赞水月庵“临流陟峻”、“选胜挹幽”,让过路客在此“终日不卷”。于是,当年遂宁吕大器勘山建亭,披荆斩棘,风餐露宿,筚路蓝缕,历尽艰辛的盛况仿佛就在眼前。此时此刻,才体味到摩崖石刻“以待来者”的涵义。

孟溪风光旖旎,物华天宝。诗人是最敏感的,他们觉得孟溪好,便要歌颂起来,所谓“向来人说孟溪好,水草崖花一味香”、“一样黔东好山水,如何到此便缠绵’’,这些都给孟溪作有力的宣传,而最最详细的要算黎霈的《孟溪八景》诗了。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二水拖蓝》:“二水共潆洄,蓝拖浓如洗。几行白练飞,染遍湘江里”,足见诗人太会享受孟溪了,成为千古佳句。

清道光五年(1825年),黎霈、蒋延龄就在这里建起名扬川、黔、湘三省交界地区的“孟溪义学堂”,光绪十年,厅司马王仿州赐孟溪义学堂“松茂书院”,从而孟溪义学堂改名“松茂书院”,由戴明扬任山长,设蒙馆、童馆和经馆。从此这里读书风气渐盛,不少百姓子弟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从这里走出来的松桃新学倡导人戴雅澄,贵州省的中共地下党军事领导人李光庭等,都是当时风云一时的人物。

说起孟溪,人们多有感触地把三百多年历史的集镇的联系起来。殊不知,早在明末清初,以杨通绅、杨光辉为代表,主张无功利则道义不存,冲击重农轻商的儒学传统观念,提倡重商,并捐祖业“鬼山坝”荒山,开设孟溪场,使“住居边险,地窄民贫,不通商贾”之民有了“输纳国赋,便卖牲畜”的场所。从而孕育了一代代孟溪商业人才,“重商”成为孟溪的社会风尚。“善贾’’成为孟溪人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孟溪人大胆地走南闯北,海纳百川,表现出一种勇敢强烈的开放意识……而今,孟溪人的足迹更是遍布大江南北、撒向东疆西域。特别是他们用握惯镰刀斧头的双手抡起了镐头和钻机,就在自己的脚下刨出了价值不菲的锰矿后,就毅然决然地在守护家园的同时大踏步地迈进了工业领域……原来仅够糊口的农家人盖起了楼房商铺,小伙子开起了汽车摩托,大姑娘穿着时髦服装,老人们跳起了花灯秧歌。怎么看都不像是农村人,怎么回忆都找不回他们上一代人的影子。

渝怀铁路过境松桃,在孟溪擦了一个边,随随便便地安下了一个车站。

盘桓在此,看到的是一帧帧人与自然彼此角力又互为依存终以最现代最壮美的格局构筑而成的流畅自如温婉凝静的景观。一座座大山被生生地劈开了,十米、二十米、三十米高的断崖悬壁的剖面上,那铭刻着建设者们开凿的隧道,仿佛就是群山苏醒的奥秘大地坚实的献辞,显示着对人的意志的礼赞与叹服。几多深渊,几多荒沟野壑,几多雨浸风蚀的山涧,经过建设者们的多情光顾,焕发的却是另一种容颜:或者默默承受山石泥沙的填充与掩埋,或者接受巍峨大桥横空远涉的拥抱,绵亘武陵山区的这条通道,因有现代文明成果的运用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渗入,人类的征服与大自然的驯服取得了极为美妙的和谐,从道路两旁的绿化,到护坡护栏、人行桥等设施的精力构建,连同云光山色和掩翳其后的千崖翠黛以及五彩缤纷的心灵感触,都一一融汇在风驰电掣的速度里。我真正领略了一条道路给予人的诗意享受。

目迎和目送着来往列车的英姿,不觉间眼含热泪。也怪了,以往在喜悦中我总是能够抑着“不轻弹”的眼泪,但在这非常时刻,我竟抑不住了。对松桃发生可喜变化引发了我心内因有的激情,我自己仿佛也融入眼前大自然和列车驰动的全景画中了。

我们走访山环水绕的村寨,果园、茶园、稻田,一片接一片,绿意盈盈,而在结构精美的桶子屋,燃着灿烂红莲的火塘,奇瑰的传奇故事,在口口相传中繁衍生长。在红岩村观赏土家族婀娜多姿的摆手舞,在凯塘村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跳花灯,在安山、木耳村听具有民族特色、优美动人的唱大戏。每到一个村寨,身穿盛装的土家族姑娘都要载歌载舞,表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她们那迷人的款款舞步,那神奇耀眼的服饰,那落落大方的甜美笑靥,那银铃一样的原生态歌声,都透着水的质地,让人心旌荡漾,留连忘返。

我想,如果把孟溪比作松桃的千里驹,也是完全恰当的。你看,在祖国旭日东升的灿烂金光下,这块风水宝地,正如一匹金勒银鞍的骏马,在摇曳着长鬃奔驰。

孟溪啊,诗意的孟溪!

共 7 条文章评论
  • 孟溪啊,壮美的孟溪!2013-11-03 05:11
  • 欣赏2013-11-03 06:17
  • 回复@瑶台望月:谢谢文友瑶台望月2013-11-03 19:01
  • 回复@上善若水:谢谢文友上善若水,顺颂文祺!2013-11-03 19:02
  • 谢谢红彤彤的曙光欣赏,美女新年好。2014-01-26 12:22
  • 谢谢雪儿审阅,问好美女。2014-01-26 12:22
  • 谢谢泪痕已尽,落痕铭心审阅,问好文友。 2014-01-26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