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有您不觉岁月寒

11-03 作者:一叶知秋

妈妈,有您不觉岁月寒

——写在妈妈七十五岁生日之时

涂雯雯

秋色,吟唱着季节的清歌,含香的夜露,浸染着城市的天空,漫过秋的婆娑的枝头,朦胧而清雅。晚风徐徐的拂来,很轻很轻、很柔很柔……记忆如翻飞的叶子,牵动着灵魂飘移,儿时那一段段青涩、苦味的过往,穿越时空的隧道,影子一样迎面扑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往事并不如烟,往事又不堪回首…….

妈妈:我永远也不能忘记1967年的那个冬天,不能忘记冬日傍晚那阵咚咚的敲门声带来的爸爸的腿被塌方土砸断的噩耗,不能忘记您脸上的泪,冻红的手、还有您刚从水缸里拿出来掉在地上的糍粑,灶膛里掉下来的烧柴……不能忘记看见你和来家报信的爷爷一起消失在黑夜中时,我们姐三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一年您二十八岁、姐姐才七岁、我不满四岁、姐姐背上背的妹妹不到两岁),不能忘记年幼、听话、懂事的姐姐,一边抹泪一边为我和妹妹做的半生不熟的糍粑,不能忘记低矮的茅草屋里等您回家的灯光、还有屋檐下沉的好像都要将房顶上的茅草拽下来冰凌……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爸爸康复的日子,您的勤劳、倔强、坚强、智慧、乐观带给全家人的温暖;不会忘记爸爸对您的理解、感恩与怜惜带给全家人的安慰;不会忘记姐姐的早熟、懂事、体贴、帮衬带给全家人的希望……不会忘记天寒地冻的日子,为了供我上学,您舍不得花钱买袜子,光着脚穿垫着干草的雨靴下河挑塘泥的日子……不会忘记下地干活的队伍里您的单薄的身影、冻得通红的脸膛、寒风中,瘦削的您凌乱的头发、别的妇女戴的都是花头巾,只有您戴的是对一家大小的“责任和担当”……不会忘记那些年,别人家的孩子,放学后都在一起打闹、疯玩,姐姐却总是带着我默默地去地里挖猪草、捡干柴,尽量的为您分担……爸爸在家也带病将我们姐俩挖回家的猪草切得最细、煮的最烂……因为您的付出,我记得我们家养的猪在村里总是最早出栏,家里的鸡也是每天下蛋,院里的脆桃、自留地里的甘蔗、凉薯、香瓜,也是最甜、最脆、最香……秋天,收萝卜的时候,我和姐姐帮您洗干净,您半宿半宿的切成细丝晾干;冬天,您给我们姐几个做地瓜干、米芽糖……您从来就没有闲着的时候,竹林旁边的小道,是村里牵牛喝水的地方,就在大家都午休的时候,您都会拿一把铁锹,将一堆堆的牛粪挑回去在自留地里储藏;茅屋后面的竹园哟,是我们家的免费银行,春天的时候,您总是最早起床,嫩嫩的竹笋一经您的手,都会洗的干干净净、白白胖胖……您的身影,不在地里干活、就在灶房做饭;不是在甘蔗地里喷药,就是在凉薯地里浇灌…… 我们住的是村里最小、最矮的茅草房,因为由您的付出,我们家即使是打着补丁的蚊帐、床单还有我们爷几个穿的衣裳,都要比别人家的更干净、更漂亮,拆拆洗洗、缝缝补补,您最拿手、最特长……直到现在我也有这个习惯,感谢您给了我这个遗传,在我风风雨雨或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都能够过的从从容容、干干净净、风风光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不会忘记,那个时候,和我一般大的女孩,尽管家里条件比我们好的多,她们的父母都是不会让她们读很多书,有些甚至于都没有进过学堂,我记得当时,村里的书记就曾经对您讲,女孩读书没用,早晚要嫁人,还不如让她早些干活,自己准备嫁妆……您和我爸的想法却和大家都不一样,您们却说:砸锅卖铁也要供我把书念完……在那个非常的时代,饥饿、贫穷还有爸爸的腿伤,囚禁着我的童年,像噩梦一样……从小我就是一个“书虫”,在那个小屋,一灯如豆,您一边纳鞋底,一边哼着小曲,我就在旁边抱着一本本的书,认认真真的、如饥似渴的将双重饥饿的精神和肉体喂养……少年不知愁滋味呀!身处困境,只要捧上一本书,我就能全然沉浸于其中,忘记饥饿、忘记贫穷、忘记严寒……这个好习惯,让我从乡村走进了城市,从农家孩子到一辈子与书为伴……“读书人”是我此生最爱的标签、一辈子能读书、读好书是我最大的梦想……

余秋雨说过:“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都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唤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唤,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一缕寒风,萦绕着寂静的夜,低眉案前,翻开记忆的片段,几分微笑、几分释然……尽管我都已经年过半百,但我始终相信,不管我走多远、不管我是风光无限、还是孤绝一隅,妈妈,您的那双充满爱的目光,一定一直注视和关怀着我的一切……且让我慢慢回头,还好,那一盏陪伴我的灯仍亮在您的窗口,让我满怀对生活的慰藉、感恩和温暖……

默默地注视,让思念更长,深情地铭记,让岁月更暖。所有的惦念,在心里、在梦里、在无限的泪光里……感恩的心,不曾远离、不能远离、不会远离……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帘雨花一地红……金秋十月,女儿在北京遥祝:伟大、亲爱的妈妈:七十五岁生日快乐、万寿无疆!!!

您的宝贝女儿:雯雯

2013年11月3日,农历十月初一

写于北京奇正书屋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