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琐记--------女儿听书
我常常认为,听书是读书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讲,女儿的读书应从两岁开始。
那时候,我们刚从花园小区的一所房子里搬出来,暂时落脚到学校提供的一间单身宿舍。由于是暂时寄居,家具、电器都没有准备,只有借来的一张简易大床:铁质的架子,木板拼接的床面。一个同样是借来的破旧衣柜,没有柜门。还有一套刚毕业时学校给配备的简易书桌、座椅。电器也算有,就是语文组已经淘汰的一个大黑匣子录音机:约有三尺来长,一尺宽、一尺高的样子。这是当时我们所有的家当。
日子过得还是蛮充实的。因为女儿还小,总是很忙。
最快乐的时光是看女儿听书。
呵呵,当然,书是不能听的,得有人讲。两岁多点的女儿就从坐在那个大黑录音机旁听那些别人讲来的童话故事里开始了他的阅读的里程。
连磁带都是借来的,确切地说是别人淘汰后我们拾来的。有的磁带还算干净,有的则已经看不出故事的名称了,但磁带的质量还好,声音清楚,音质宏润。磁带的内容基本都是经典童话:安徒生的《丑小鸭》《野天鹅》《海的女儿》、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灰姑娘》,还有很多中国童话故事如《巧儿姑娘》《天狗吃月亮》等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实,严格地说女儿听书从一岁多就开始了。那时女儿刚刚蹒跚学步,我们经常就在卧室的地上放好那个录音机,放些磁带,有音乐的,也有故事的。但那时牙牙学语的女儿听书还算不上专注。晚上睡觉之前女儿也总是缠着我们给她讲一些幼儿杂志上的故事。但我们讲来的故事经常掺杂有太多自己编纂的成分,对女儿的作用也是以催眠为主,所以有当做无了。
两岁多的女儿对那些经典故事开始入迷。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幕是,女儿经常自己搬个小板凳坐在那个大黑匣子跟前,一坐就是两个小时。两个小时里他经常动都不动,一盘儿磁带听大约60分钟,女儿一下子能听两遍,自己翻带子。当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这个秘密时,我还真是有点吃惊!后来我留意观察了一下,女儿听故事时神情专注,两眼直勾勾的瞅着眼前的黑家伙,有时我就在旁边偷偷地瞅着她。我想她是不是在想:这些声音怎么会从这个东西里发出来!或者,这个黑东西怎么会讲这么多让人或兴奋或生气的故事!或者,这些故事说的都是什么呀,我怎么有的还听不大明白!等等。我却在想:是什么东西能让她如此入神!这小家伙到底听到了一些什么?想到了一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后来就有了答案。在她上幼儿园之前的一段时间我们曾经把她放在她的奶奶家。
有一次晚上我回到她奶奶家的时候,她的奶奶很不满意的对我说:“瑾儿学得可不好!”我紧张地询问怎么回事。她的奶奶说:“稍有一点不如意她就恶狠狠地说‘我打死你!’”我先是一惊,不知所措。茫然中我恍然大悟:哦!这是跟“巧儿的后妈”学来的。《巧儿姑娘》里巧儿的后妈想尽办法刁难巧儿,还动不动就对巧儿恶狠狠地说:“你要是不……,我就打死你!”哦,女儿也会活学活用了!其实女儿最不愿意听的故事就是这一个,每到这个故事就要播放的时候女儿会要求我帮她把这个故事跳过去,想来幼小稚嫩的心灵也是不忍听到巧儿的悲惨遭遇吧。
女儿渐渐的在长大。
后来,在她三岁半的时候我们把她送到了幼儿园。
最有趣的是她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那时候全国正在热播美国的动画片《Tom and Jery》(《猫和老鼠》),普通话版的、各方言版的各具特色,女儿和我们看得废寝忘食,终日乐此不疲,后来女儿把几种版本的对话内容记得滚瓜烂熟。每当我送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女儿一坐上我的自行车,《猫和老鼠》就开始上演了。女儿从自己随意记起的一集故事开始表演,把动画片里的每一个声音每一个细节都演绎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这种演绎从模仿各种声音开始,继而拌上动作,有时在我后面指手画脚、前仰后合,热闹非凡,常常引得路人侧目观看。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在近乎半小时的路程中不动声色地尽享女儿的乐趣以及女儿带给我的无限乐趣。我有时也会回头看一看乐在其中的女儿的表情,但女儿沉浸其中,根本无暇顾及我对她爱怜的一笑。直至走到幼儿园门口了,我对女儿说:“到了,下车。”女儿才会从她的戏里走出来,下车后有时连个招呼都顾不上打,就连蹦带跳地开始她又一天的欢乐之旅去了。
女儿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就从《猫和老鼠》开始。因了她对动画片的迷恋,她的爸爸从图书大厦给女儿买回了《猫和老鼠》全套图书,与动画片的一模一样,不同的是,这些书上开始有了零零星星的汉字,伴着女儿在日常生活中认识的一些汉字,加上对电视动画内容的熟悉,女儿开始了她的读书之旅。
后来我会常常带着女儿到新华书店看她喜爱的漫画《老夫子》系列,《快乐星球》图书系列等等。她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了,她的读书兴趣也开始浓烈而持久。到上小学之前,六岁多的时候,女儿已经能够囫囵吞枣地阅读郑渊洁的《童话大王》。至此,女儿的读书里程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