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的烦恼

11-23 作者:无名雨

小时候,头脑中没有“密码”这个概念,更没有尝到密码带来的烦恼。对于密码,一直认为只是从事特殊工作人所接触的东西。什么密码、解码啊,只是见到在电影里,特工人员所掌握的特殊技能,普通百姓是不敢想像和涉足的。不曾想现今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如此之快,现在的人又如此聪明,一方面,很多人要密码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隐私;一方面,不少人又千方百计去破解别人的密码,或者是为了去了解别人更多的隐私,或者是为了获得非法的利益,满足自身的欲望。

初尝密码的苦恼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事,单位发工资统一换成了银行存折,不再由单位造表,本人签字领取,没过多久,又换成了银行卡,烦恼也随之而来。妻听到有人盗密码而取走银行存款,在耳边没少唠叨,为保险起见,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一下密码,不然辛苦所得让人一盗而空,那可是一家人生计的大事儿。想想也是,改改密码防患未然也是好事。于是,带上身份证,去银行更改的密码。换什么密码为好,也让我煞费心思:用出生年月不行,别人容易猜出;用常用数字也不好,什么666666、123456,等,你好记不错,但容易被人盗;用让人匪夷所思的密码虽不容易为人所盗,但日久天长你又如何能记住,到头来只是徒增自己的麻烦。再说,现在银行业务很多,办理这方面业务的人如再多些,早就不堪重负的业务员,也难以笑脸相迎。想想她烦,再想想她是要烦,如再想想我也要烦!( 注:后来出现了自动取存机,密码的修改可以不通过银行业务员)

让密码而烦恼不仅为此,为了不因落后而被时代所弃,渐学会了用电脑,也学会了上网聊天,有益、无益无需去考虑,上网和或男或女,或老或少的网友聊聊,工作之余倒无其它,有时能遇上谈得来的朋友,倒是人生一大幸事,自会受益匪浅。妻对这也没意见,有时看着我聊也感到有趣,不曾想,日积月累几年的、级别较高QQ号,竟然让人心生窃意,莫名地被盗走了。这确让人烦心了一阵子,后来听一旧网友说,他把你的形象糟蹋得一踏糊涂了,听后,真让我暗生恨意、牙关紧咬。无奈,只好再重新注册过一个QQ号,浪费了我不少时间、费尽了口舌,才和网友们解释清楚了原由。

平常无事时,喜欢写点文字,曾花了不少功夫注册了一些网站,什么《榕树下》、什么论坛的。有兴致时,也在上面发一些文章、见解,并且常为此沾沾自喜,不时上去浏览一下自以为是的“佳作”,或者是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或者是欣赏一下网友高论……待有时工作忙上一阵子,空闲了些,想登录去看看,结果又记不起密码了,试试这不行,试试那个又不成,最后也只好独自叹息,不得不就此作罢。

现代化的东西要密码的还真是不少,这分门别类的密码是让人烦心受累。相比起来,可能这只是“小巫见大巫”,一种另类的“密码”更是让人烦心、忧心。君不见,现代都市里,到处防盗门窗封闭而成的,形同“鸟笼”的家;君不见,密布在街道、机关、工厂、学校时刻瞪大着的电子“眼”。想想,为何?不想还好,一想还真有点让人不寒而栗之感,难道这就是社会进步的“成果”?

最让人感到可怕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感情被“密码”所阻隔,难以很好地沟通交往。现居住在城区的人绝大多数是成天关门闭户 、不相往来的,让人找不到一丝邻居的感觉,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温暖,多了一道道隔阂。俗语道“远亲不如近邻”,这个理怕是离我们渐行渐远了。想到此,真怀念儿时的天真无邪,乡亲的纯朴,真想念原来乡村夜不闭户的情景。那时,有时吃饭时,大人小孩都端着饭碗或蹲或坐聚拢来边吃边聊的场景历历在目;哪家有什么大事小非的,大伙儿都热情地排忧解难的事记忆犹新,每想到此,心里总漾过一种温暖、一丝亲切。再看看当今的人情淡漠,真让人不知所谓。可能正是因为人情淡薄,滋长了一些人的自私心理,从而影响了一些人的价值观,因而整个社会就少了一些正能量。以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现在喊的人少了,打的人就更少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现在有些老人,让人不敢去“尊”,不能去“敬”……这难道是“密码”的效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唉!真的有点恨这些该死的“密码”了。

共 1 条文章评论
  • 回复@丫丫:谢谢鼓励!2013-12-10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