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本报的故事

11-24 作者:郁茵

医学界称类风湿为“不死的癌症”。不幸的是,1998年,我就被类风湿这个病魔紧紧抓住,每日里在疼痛中醒来,又在疼痛中睡去。在那些周身每个细胞都在疼、每根神经都颤抖的日子里,我深深尝到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滋味!

最艰难的时期,丈夫宝臣带我奔波于各大医院,到处寻医问药,在长达四年之久的治疗之后,我们不但花完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许多外债。而我的病只是得到了暂时控制,正如常言说的“病来如山倒,祛病如抽丝”。在丈夫的精心照料下,我终于可以下地了。虽说走路的姿势像一只肥胖的企鹅,但我知道,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舍,所以要坚强地活下去。

2000年,我丈夫从车床调到车间担任夜班值班主任,工作变得忙碌起来。每天下午3点钟走出家门,到第二天8点半才能到家。丈夫在家的时间少了,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所有这一切一下子全落在我这个病人身上。我想努力做个好妻子,咬着牙拖着病疼的身体操持家务,为的是减轻家人的负担。

丈夫负责管理三个厂房里的夜班工人,工作量的加大,使他既忙碌又有压力,早上回家吃了饭就睡觉。下午,我把饭菜摆在桌子上再叫他起来吃饭,为的是让丈夫能多休息一会儿。丈夫的单位总是无休止地拖欠工资,我们过着捉襟见肘的苦日子。我看不到丈夫往日的笑脸,这让我感到很苦恼,一段时间,我甚至怀疑丈夫变心了。

我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低谷,唯一能够打发我孤寂而冷漠时光的就是写闲人日记,在那里,我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的好朋友丽萍总是鼓励我把这些闲人日记送到《本溪日报》去,可我一直不自信,自己没有编辑朋友,更没有把握送去的文章就能发表,因对丈夫无怨无悔照顾我这么多年心存感激,就写了一篇《情义无价》的文章,抒发了自己对丈夫的浓浓深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万没想到,报纸上竟然发表了我的这篇文章,谢平编辑还接到许多热心读者的电话,读者们都很关心我的病好了没有?有的读者还要我家的电话号码,说给我治疗风湿的偏方。他们温暖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人间处处充满的关怀和友爱。

在后来的几年里,李月英、马雅丽、陶欣、谢平等编辑老师陆续编发了我的《双休日的早上》、《鸣凤、金凤、小凤》、《走出偏狭》、《我的婆婆》等文章。

那时候我下岗没有单位,稿费只好邮到丈夫的单位,丈夫单位白班的同志把发表我文章的报纸仔细叠好,收起来,等我上夜班的丈夫来时亲手交给他。每次当下夜班的丈夫带回油墨飘香的报纸,总是一脸自豪,有时还对我说,同志们都在表扬你,说我找个才女媳妇,我们家又恢复了久违的笑声,我们又沉浸在从前那幸福的时光里······

共 3 条文章评论
  • 欣赏佳作,赞! 2013-12-03 17:23
  • 欣赏佳作,祝您笑口常开!幸福快乐!2013-12-05 12:39
  • 文章朴实无华,欣赏!2014-02-22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