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达贡山
从那个中午,背起行囊告别妻儿准备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我就开始扳起手指数日子,近三年的日子或许很长。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北方还是春寒,这里俨然火炉,冰火两重天的滋味让我刻骨铭心,这个贫穷落后的荒山野岭更让我刻骨铭心,这里曾让你与世隔绝,一周给家里打一次电话,通话效果又不是很好,“家书抵万金”在这里才有了真正的感受。
那是我婚后第一次离家漂泊,一漂便飘到了离家5000多里路的缅甸。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想家。成年人的想家多了几分责任,也多了几分无奈。年迈的老母,还有留守在家的妻儿,他们过得怎么样,在家时虽然对家也关照不多,一旦离开,便多了几分牵挂。电话的两头,都是很好,吃的好,睡得稳。但除了这些又能说些什么,日子还得继续,想家还在继续。
日子却是过一天少一天,尽管过得缓慢,与达贡山告别的日子也渐渐迫在眉睫。从初来时的惶恐无奈到后来的慢慢适应,度日如年的感觉也在慢慢消失。
近三年来,我们曾经经历过因缅甸内战造成现场停电的惶恐不安,也曾经历了烈火般气温下艰辛作业的考验,更多的是经历了先前从未有过的抛家舍业的思乡之苦。
从当年来这里时的豪情满怀到现在的淡定从容,思想和情感在经历着慢慢的变化。然而对达贡山这块土地的感情我却依然迷茫,说对她毫无感情,那是假的,起码在这里生活了三年,也见证了这里的变化,从初具规模厂房的悄无声息到现在轰轰烈烈的生产,从院子里的几近不毛之地到现在的绿树成荫,每排房子前可见到兄弟姐妹精心经营的菜地果园,这一切的变化都是这些背井离乡游子们辛勤劳作的见证。
真说到我对达贡山充满深情,我确实羞愧自如,记得第一次赴缅回家探亲的时候,满怀激情的我在搁笔十几年之后洋洋洒洒写下了那篇《你好,达贡山》,在篇末我写道“你好,达贡山。在不远的将来我会回来的,我和我的战友们将通过我们的辛勤双手把你变得更加美丽多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惭愧的是在我的门前,我没有种过一草一木,有时还把烟头扔进草坪。至于缅语更是说不出完整的一句,而我的好多同事能用缅语与缅人交流的又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如我的办公室同桌芋头现在还能书写缅文。
缅甸人的习俗文化,更是一概不知,每每想起这些,我总会对自己说,你来缅甸真是一无所获。
然而,两件事是坚持下来了,一是学习英语,学得如何,我的感觉是总比不学强,现在好多单词已经不再生疏,偶尔在听英文的时候,也不再是纯粹的聋子。学习英语是从第一次赴缅开始,先是日常用语,再后来是新概念英语,学习新概念英语的时候,我学得很苦,除了听看视频以外,光抄录讲解笔记就记了三四本,而且还转换成电子版,其间辛苦可想而知,然而,现在看来,还是收效甚微。
2013年9月29日,我在电脑上整理完最后一页新概念笔记的时候,我终于下了决心,不学了,我在等待合同期满回家。
第二件事,涂鸦写作,一开始写着玩玩,当然也拿给熟悉的同学同事们看看,后来把写得东西又放在QQ空间,居然有人转载,朋友们的欣赏和肯定给与了我情感上的支持,于是,每晚除了学习英语之外,在昏黄的灯光下,又记下了我对生活的一些感受。
从第一篇文章《你好,达贡山》到最近刚刚截稿的《同学往事》。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我写下了近十万字的废品。说它是废品,因为我没有向那家报社刊物投稿,更不要说是否采纳。
在我又一次重新开始业余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同学同事的鼓励和支持,最早对我写作关注的是我先前的同事韩锐,这是一个先天聪颖,却生活态度淡定的女子。我把《你好,达贡山》拿给她看时,她看完之后纷纷推荐给她周围的同事们阅览,据说好多像她一样年过四十的女人们都有些感动,甚至为此落泪。
之后的韩锐姐姐便成了我的忠实读者,那时网络不太方便,每半年休假的时候,我会把写下的东西拿给她看,她还是像以前一样,把觉得不错的东西推荐给她周围的朋友和我们先前共同的同事。
对我写作一如既往给与关注的还有我的小学同学春琴师妹和中学同学海云师姐,于是我决定写下了曾经与她们共同的经历《乡村小学系列》和《同学往事》。
当然不少网友们也对我的写作给与了情感上的支持,除了QQ空间上的网友外,《散文网》的网友们也给我这个初出茅庐的童生给与了情感上的激励,我曾经试着把一些文字放在网上。其中《祖先》和《山后边的老人家》被网站头条推荐阅读。
当我把笔墨洒向我朝夕相处的达贡山的同事们的时候,我的心情却有些沉重。这是一群平凡的再也不能平凡的普通人,然而共同的经历又注定了我们这不平凡的三年。他们与我一样承受着思乡之苦,一样承受着烈日下的烤晒,也一样经历了面对家里大事小事的无奈。
很多人跟我一样,在这里留下了一生难以弥补的遗憾,那就是,作为儿女,未能见到父母临终的最后一面。那个时候的我们在这里只能以泪洗面,彷徨无奈!
于是,我写下了《母亲最后的日子》和《山后边的老人家》以此来怀念我未曾见上最后一面的母亲,这个我一生最敬重、最爱的女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艰辛地劳作,没有拖累子女一天,相反把孝顺的名声留给了她的子女。每每想起母亲,便隐隐作痛。亲爱的母亲,你这样安详地走了,却把遗憾和不安留给了我,你又何其忍心!
依稀还记得那年在电炉弹簧预紧作业中,二哥闪了腰,为了对腰保养恢复,在硬木板上一睡就是三年,其间滋味只有他自己晓得。前段时间因为血管堵塞,做了心脏搭桥。这是一个直性子热心肠的人,也是一个苦命的人,于是我为他写下了小传《二哥》,记下了我们在达贡山的友谊和那些哭笑不得往事。
停电期间,最有趣的工作莫过于跟二蛋修路,《筑路记》中,对二蛋的执着和敬业倾注了我的敬佩之情,二蛋和二哥这对欢喜冤家在牌桌上的斗嘴曾经为枯燥的达贡山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为了纪念一起打牌的日子,我写下这些牌桌往事《扑克人生》。
应钢企海明厂长之邀,要我为钢企的兄弟们写篇文章,这是一个更为悲苦的群体。因为集体职工的原因,收入少,劳动强度大,但他们依然在艰辛的劳动中抗争着,从未因为分配上的不公而泯灭自己做人的良心,依然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尤其他们当中这些八零后、九零后的孩子们,他们的谦虚、诚恳、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看到中国梦的希望。我用了两个晚上和周末的一个上午写下了《钢企人在缅甸》这篇近五千字的文章,海明无不感激地说了声,宝焱兄,辛苦了。然而,五千字的文章远不足以表达我对他们的敬佩和感激。
其实,还有好多身旁的兄弟们我没有在文章中提到过,年过半百的老秦师傅,这个被原来三钢厂兄弟们戏称为“中老年妇女的偶像”的中年男子,歪戴帽子的时候那种年轻酷气的再现,花丛中留影时的顽皮,球场上那一扑一闪的矫健,让我们感到在你身上那永不消逝的青春。
我的搭档海龙,比我小八岁的兄弟,每次现场作业,受苦受累的活儿都是你冲在前头,面对我这个倚老卖老的兄长,你表现出惊人的宽容,如果有来世,我愿比你晚生八岁,以此报答今生的相逢!
还有临钢的兄弟们,做事踏实,做人厚道的作业长王冰;做事一根筋,撞倒南墙不回头的芋头;烟酒不离、厨艺高超的老曹;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强杰和小宋;知识渊博的小原;还有能吃能喝能睡、心宽体胖的王胖子。能在中年与你们结识是我们的缘分,三年的相处,我真正感受到了临钢人民的纯朴厚道,在此,感谢兄弟们朝夕相伴。
明天,也许我会停止写作,先天国学知识的缺乏,注定我在这条路上走不长久。当年毕业分别的时候,地质大学著名校园诗人王艾就曾经跟我说过,他已经江郎才尽,他不是江郎,他不如江郎。而我更不是江郎,也不是王艾,江郎我望尘莫及,王艾我自叹不如!
我自认为是个浑身都是缺点的人,每当我伏案写作的时候,偶尔会有人问我,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在书写失败的人生。但始终无悔的是这些年来,我在工作上一直兢兢业业,凭自己的良知和汗水去获取劳动报酬,要说工作方式和能力问题,别人也许会品头论脚,单就敬业精神而言,这几年我工作过的几个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给与了我充分的肯定。
在镍业公司有限的三年中,我先后借调太原办事处、工程部帮忙,从事过文字案头工作,也带领缅工修过路。尽管我一开始并不喜欢这些工作,但我又最终热爱上了这些工作,每当一批批护照资料成功地送出去的时候,给部门领导做的幻灯片受到公司老总表扬的时候,总有一丝丝的成就感在激励着我把下一步工作做好。尤其到了修路的最后,发现自己已经把那条路当成自己的一部精心构思的作品,等这条路竣工的时候,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不无感叹地说,终于完工了,尽管不是最好,但那是我精心筑就的。
项目投产一年多来,面对设备上的一些先天不足和备品备件的供应困难,我跟同事海龙一直在努力地进行设备的改进和备件的修旧利废,也终于有了不小的收获,随着不断的小改小革,设备运行逐步趋于稳定,为项目达产达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我又不得不离开达贡山。原本身体就不算健壮的我硬是挺过了这三年,我怕夏天的炎热,又怕冬天得昼夜温差。每年的夏季,我都会不同程度地皮肤过敏,第一次来的时候,大腿根部一直蜕皮,总不见好,好歹休假回家后才恢复过来。去年夏季,脚板下整张皮蜕了下来,不穿袜子脚疼,穿了袜子捂得难受。冬季凉爽,但因为昼夜的温差,时常一感冒就是个把月。
最让我恐慌的是,来了这里之后,由于晚上闲时多,无论打牌还是写作或者学习总是烟草不离。我担心我迟早会被烟草吞噬!于是,我决定回去了,面对年幼的孩子,我深感任重道远。
当年远离故土,是为了妻儿,今天返回故里也是为了妻儿。这份沉甸甸的爱牵着我走到这头,又回到那头。
然而,当我真要离开生活了近三年的达贡山之后,还是有些恋恋不舍。起码这里留下了我的汗水和泪水,当然还有兄弟们的情谊。当我要离开大家的时候,我会想弟兄们的,想我们三年来摸爬滚打的日子,想着一张张熟悉的笑脸。
再见,我们还是兄弟!不久的将来我不会再来了,达贡山的日子将成为永恒的记忆,美好、辛酸、无奈又难忘。
当明天兄弟们送我踏上归途的时候,也许我不争气的泪水会夺眶而出,请不要笑我的脆弱,就让我的泪水尽情地挥洒,为了我们曾经在达贡山的付出,为了我们同样远离故土的共同经历。
再见,达贡山,再见,我的战友们!愿中色镍业的明天更加辉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