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油茶始飘香

11-29 作者:寒星

霜降一来,又该是摘收油茶子的时候了。

印象中,故乡烙在我心头的,有两个鲜活的劳动场面,一是摘茶子,一是挖花生。集体生产时期,摘茶子和挖花生都是组群活动。凡是达到挣工分年龄的人,都得参与其中。用万人空巷这个词对其做相应的描述,是最贴切不过的了,那声势可想而知。当时,人们为能多挣些工分,往往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更有甚者,连早餐午饭都带到工地上去解决。待该收的全都捋过遍之后,生产队禁令一开,乡亲们各为其主,各自为阵。一家老小齐刷刷地冲到打扫战场的最前沿,去捡拾那些在收获时人们有意无意间留在土里或树上的果实,以贴补家用。所以,一到挖花生摘茶子,人人都变得异常兴奋,争先恐后。

如今想来,摘茶子简直就是在对人的身心进行一次深度的洗礼。

置身茶海,流连其间,面对一株株精神抖擞、硕果累累的油茶树,心旌动摇,浮想联翩。油茶树形式上它们是树,内涵里却是一种精神。不曾想,在这贫瘠干涩的黄黏土上,它们依仗着什么,居然艰涩地长成这么精神的一株两株。你看,那根迂回屈曲,遒劲有力,楔入黄土,极力地吸取地下深处稀微的水分养分;赭黄交错的曲干虬枝,坚韧隐忍,义无反顾地负载一树繁花茂叶硕果,甚而人为攀折带来的压力;那叶那花,油绿厚重净素温馨,不媚不俗。尤其那冰洁如玉一般的花瓣里酝酿着的花蜜,光泽剔透,在秋阳下散发出诱人的香甜;那果,涨红着圆滚滚的笑脸饱满热情,神采奕奕,招人显眼。

据说,我们这儿的油茶树,是一群来自不同地域的知青们艰辛栽培的。

难以置信,当初那群敢与天斗与地斗的知青,是拼着什么样的意志,在原本荒芜贫瘠的黄泥土上,凭借一双手植下这一望无际的油茶树,或许他们中还有人至今都没有品尝过这些油茶的清香。他们把血汗洒在这片辽阔的瘠土上,却把芳香留给后人,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不过,每每凝望这一株株泽被后世的油茶树,似乎又捕捉到了他们的一些影子,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油茶树很有些奇妙,它们花果并存,采收茶果的时候也正是茶花盛开的时节,以此油茶树挂果便是一年多隔年少。所以摘茶子时,要格外小心,动作不宜过大,不能把茶枝折伤,否则会把茶花打掉,抑或把花蕊中的花蜜抖落,这都会影响来年的挂果。

待漫山遍野的油茶树被一一光顾过后,无以数计的茶子便被各样的方式和工具运回村中,悉数匀整地平摊开,晾晒在村庄附近事先整饬好的宽大晒场上。此后的日子里,油光滑亮的茶果便静静地沐浴着秋阳的温情。在爽朗阳光的关注舔舐下,一段时间后,盈实饱满的茶果渐次咧开了果皮,犹如绽放的笑靥,暴露出内里乌黑贼亮的茶籽来。于是,村庄周边便弥漫着由淡渐浓的油茶清香。再到这芬芳又由浓渐淡时,那就是粗选集收茶籽入库的时候了。入库的茶籽,还会在宽敞的库房内储放好一阵子,要等到其他农活逐一打理完,入冬天气转凉后,才把库房内堆积如山的茶籽一一搬运到村中的榨油坊,对它们作最后的刻画和诠释。

过去,一年中榨茶油是村里一场既隆重又大快朵颐的盛事。几乎拨动全村所有人的心弦,吊足每个人几近落寞的胃口。即便那些稍稍懂事的小屁孩,也都会寓乐其间,那气氛妙不可言。开榨后的那段日子,村庄周围的空气里时时荡漾着飘飘渺渺的茶油香。

说及榨油,自然就想起了当时的榨油机。

80年代前,榨油绝然没有现代的这种电动机械。那时的榨油机除了帀箍茶油饼用的钢圈是金属的外,其它几乎全是木料的。榨油机的主体,往往是挑一棵二人合包粗大的樟木或檀木,把它靠根部的那节主干锯下五六米来,然后居中依照树形掏空树芯,凿成前后两沿水平对穿的拱槽,再充分选用这颗树的余料,加工成二十余根方柱形的大木楔,这就成了简易的榨油机械。当时的人把这一机械叫作“榨”。

可以这样说,那时榨油的每一道工序几乎都是纯人工活。从选籽、烘焙、碾粉、蒸煮到扎饼,直至最后榨油,除选籽是老少咸宜外,其余的皆由懂行的精壮劳力来操作。尤其榨油,势必精挑六位年富力强的来执行,那真正是要花大力气的。六位壮汉间距三三对立两边,齐心协力用双手推送那根由稻草绳悬空吊着的两三米长的粗大原木锤(粗实的一端套钢套),使劲地冲击同样装有钢套的长木楔子。楔子每被冲击一锤,便迫使其他组装在“榨”槽内等长的短楔子,一同形成一股强劲的挤压力来挤压油茶饼,于是,金黄滑爽,热气腾腾、香气馥郁的茶油便随着富有节奏的一次次锤击,沿着油茶饼的周边汩汩流淌,最后集结于“榨”槽内底部的出油槽,汇入摆放在榨下的油桶内。直到拱槽内数十个油茶饼被榨得没有一丝油冒出为止。

那时候,计油量是以“榨”为单位的,如果要问谁榨了多少油,往往回答的是多少多少榨。至于“一榨”是多少油量似乎没有定数。油量的多寡,自是关键,可榨油浓重的氛围更令人神清气爽、回味悠长。榨油坊简直就是一个大大的熏香炉,一烤二碾三蒸四扎五榨,哪一道工序里不散发出茶油的醇香?身处榨油坊,人仿佛陶冶在缭绕的香气里,连呼吸的都是香。

此间,另有一种小吃,很是惹人垂涎。榨油是个强体力活,为补充体能,大人们常会自带一些红薯放到烧柴火的烘蒸炉灶里煨熟,在中途歇息时,趁热蘸着刚出榨的茶油吃。那滋味,啧啧!难以抗拒。绝对满口溢香,简直就是过神仙日子。村里的孩子们也会伺机到这里来捞捞油水过过瘾。如果有哪一次自家的父亲没被轮到参与榨油,便只好觑着别家的孩子咽口水干瞪眼。在当时那不得饱食的岁月里,如此美味,真似皇家珍品,何况此等好口味一年中也不过仅此一回。至今想来,仍令人回肠荡气,牵肠挂肚。

像这样汽蒸香熏的日子会持续月余,待库内的茶籽悉数榨尽,年关将近。榨好的新鲜茶油除留一部分作村上的公共开销外,其余的按劳分配到每家每户每人。各家便妥善收藏好分来的茶油,精打细算,渐次派上用场。于是,茶油就在人人的口胃里吐故纳新,承前启后。茶油对食物的蒸煮、焙烤、煎炸、腌泡皆能显其特效,凡餐桌上的菜肴无不飘散出馝馞的茶油香。就连家家户户的屋顶上,袅袅炊烟里似乎也氤氲着丝丝缕缕的油香味。

回味总是建立在曾经的美好之上的,可就在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劣质有害食用油泛滥的今天,茶油愈发显得弥足珍贵。同时茶油的保健奇效,也正为世人所发掘和追捧,成为现代人餐桌上的香饽饽,倍受青睐。所以不少地方正在改良油茶的品种,极力发展油茶的栽种和生产,这是个好现象好兆头。只是改良后的油茶新品油,再加上榨油工序的机械化、简约化,其醇香度远远不及老品茶油那么地道纯正。

如今正品难求,曾经海一般的油茶树,也在打工浪潮的冲击席卷下,渐渐湮没在人们的记忆里。还记得,以往每到收摘完茶子后的农闲时节,乡亲们都会感恩似的为每一棵茶树虔诚地锄草翻土,以延缓其快速老化。现在,漫山遍野杂草丛生,茶树老化现象严重,而且不少的已然枯死,成为人们炉灶下的烟魂。我始终搞不明白,同样是一种需求,为何人们老是对那些不可预测的追逐趋之若鹜,却放弃原本稳健而殷实的拥有?很想自己能有回天之力,拽回一切过往的美好,以企心灵上的慰藉!

时光荏苒,淡去了多少美好的记忆,可无论如何也淡忘不了油茶那金黄色的馨香,更淡忘不了为我们带来如此芳香的那些人那些事。

共 1 条文章评论
  • 谢了 2013-11-29 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