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念你如初

12-04 作者:凌云

文/凌云

当晚秋的最后一片叶子从窗前飘过,当成群的红嘴鸥在屋前结队,当清风静静地拂去眸里的泪痕,当大地披上一件白茫茫的外衣,当我站在故乡的陌头,不禁感叹,冬天来了。

奶奶说,落叶归根,我虽不是落叶,却也在这样的季节里,格外的思念远在故乡的奶奶,尤其是这样的明日,这样的清风微微地吹着,仿佛一瞬间,回到童年,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

如果说,人的一生有四季,青年时期为春天,盛年时期如夏天,知天命时期如秋季,七旬之后为冬季,那么,我就是在人生中的秋季,在那个落叶归根的季节里,出生在故乡的一座小村庄,遇见了奶奶人生中的秋季。

至今犹记,那时漫山红遍,秋霜染成的枫叶将季节的轮回突兀的格外明显,也将奶奶的容颜染成一汪秋水,而我便是在这个季节里,嬉笑在奶奶慈爱的眼眸里,那一片红叶,便是我对奶奶最深的记忆。

奶奶经历过文革时期,接受过红色政权的了洗礼和教育,也经历过不少磨难,所以她那慈爱的额头总挂着皱纹,有些粗肿的手臂上长有厚厚的茧子,抚摸着我的后背时,总有种抑扬顿挫的起伏感,温暖而舒适,仿佛走在错菱纵横的石子路上,惬意而轻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奶奶家是一个坐落在山坳里的一排平房,半米见方的泥巴墙围出方正的格局,青石板搭成的屋顶,斑驳的石板上总会留下一些风吹雨打的印痕,偶尔还有几堆鸟粪,昭示出“鸟语花香”的意境。

奶奶门前总有很多不知名的花,红的似火,粉的如霞,黄的如梨,白的似雪。每年的春夏秋冬,都会有不同的色调陪伴,每个季节的清晨暮后,都会有清香盈袖,用奶奶的话说,她之所以喜欢养花,那是因为每天早上起来看到这些美丽的花草,就能有一个好心情,如此这般,长久累日,奶奶便有了花样的心境,花样的笑容,那份历经岁月洗礼后的笑容,格外的迷人。

奶奶家的东边,有一片竹林,在北方的城市,冬天的山上都会光秃秃的,而奶奶家的这片竹林却可以四季常青,绿油油的一片,在满目苍凉的冬风里,格外的耀眼,也正是这一帘绿色,给了我一份清新、脱俗的诗意心境,奶奶说,做人要像竹子般笔直端正,活到老学到老,节节高升,做一个有风骨的人,那时候虽不懂何为风骨,却独爱它那挺拔的身躯,长青的风影。

奶奶家的西侧,是一片果林,里面的每棵树都是奶奶亲手为我栽的,从我刚出生的时候开始,我每长一岁,奶奶就多种一颗果树,伴随我的年龄增长,而今已有二十多颗,其中有桃树、梨树、杏树、苹果树、枇杷树、杨梅树、石榴树……而今业已成林,远远望去,满林的果子挂满枝头,红黄一片,芳香扑鼻,让人垂涎三尺,小时候每逢过年,奶奶就让我去给那些树挂一丝红巾,并且去给那些树拜年,口中还念念有词,但大意都是祈福我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之类的话语,现在想想,那些轻声细语都是奶奶沉甸甸的爱。

奶奶家北侧,是一座斜躺的美人山,山上长满了各种野果子、草药、毛栗等,每年都是姹紫嫣红的一片,遥遥望去,如同一座充满奇妙的世外仙山,每逢雨后,便会有彩虹挂在山间,仿佛是一条通向蓬莱仙境的彩虹桥,格外的引人入胜,五彩缤纷的色调,给整个山峰增添了一份鲜丽的光彩。

奶奶家南侧,是一条蒹葭频生的小沟,两座山相拥而出,弯成一条浅浅的小溪,清凉的山泉从山坳深处涌出,漫成一条小小的溪流。细小的鱼儿溯游而上,来到奶奶平时吃水的那个水井,在那清澈的水井里,泛起阵阵清波,记得那是年幼,总免不了用水漂去水了舀鱼,盛到水漂里,戏耍一番,然后再把他们放到井里,静静的观赏着游鱼戏水。

童年时光,我是与奶奶一起度过的。上山采药、下地锄草,往返于学校之间。记得那时候我上的小学距离奶奶家有好长一段路程,奶奶每天等到鸡叫三更,便会起来给我做早饭,等我吃完饭,收拾好书包,送我到山腰上,看着我跑步下山,直到我走到山下的大路上,奶奶才挥手告别。

我想,关于奶奶,关于那个故土,有的回忆千丝万缕,有的留恋千回百转,有的思念万水千山,总也写不尽、道不明、总会在月深人静的夜晚、在日落黄昏的傍晚、在雁过晴空的午后,都会莫名的想起,那一缕淡淡的乡愁,如同一茗愈久弥香的老酒,越喝越香,越老越香。

而今,已是浅冬,我站在风里,想念奶奶,奶奶而今已是近七旬之人,头发开始变白,脸颊变得褶皱,容颜已经不再青春,笑容却依旧明朗,精神依旧容光焕发,已经走过人生的秋季,步入冬季,希望她多穿件冬衣,安暖过冬,祝福奶奶健康长寿、心情和畅。

记得那天奶奶给我打电话,长途电话的链接总会有点慢,奶奶在电话那头估计等了许久才接通我的电话,开口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的孙儿,你的电话好难打啊!……”我一阵哑然,静静地答着奶奶的问寒问暖,天冷加衣,却连一句提醒她注意身体的话语都没来得及说,或许,在奶奶的记忆里,我始终还是那个背着书包,行走在青山绿水间的小书童吧,最后还千叮万嘱的要我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回老家看看,仿佛个孩子似的,等着我的回答。

秋去冬来,四季轮回,时光荏苒,念你如初。

微信账号:Ly549986335

QQ群71516901,仅限喜爱文字的朋友加入,非诚勿扰!!!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秋去冬来,时光荏苒,念你如初。2013-12-04 13:20
  • 你会牵引着人的思绪,一点点步入你的童年,步入一个老人的视线里。继续加油。2013-12-04 13:29
  • 回复@六月飞雪:北方下雪了,我就想念故乡的那一抹雪白,想念奶奶了。拙文一篇,欢迎赐教。2013-12-04 13:34
  • 清浅的文字诉说着时光留下的痕迹,那一段过往,那一份情,永远是心中的执念。2013-12-04 13:47
  • 回复@潇然轩梦:我笔写我心,用文字区记录时光,用文字去缅怀一段时光。2013-12-04 13:54
  • 至今犹记,那时漫山红遍,秋霜染成的枫叶将季节的轮回突兀的格外明显,也将奶奶的容颜染成一汪秋水,而我便是在这个季节里,嬉笑在奶奶慈爱的眼眸里,那一片红叶,便是我对奶奶最深的记忆。欣赏。2013-12-04 14:01
  • 回复@子威:谢谢子威,欢迎常来看看哦。2013-12-04 14:10
  • 亲切自然,妙手天成2013-12-04 15:45
  • 回复@十里画廊-乐业美:谢谢2013-12-04 16:09
  • 回复@丫丫:谢谢2013-12-04 16:09
  • 回复晓晓:谢谢指正,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多谢赐教,下次一定改正。2013-12-04 16:22
  • 念你如初,记得常回家看看。2013-12-04 16:49
  • 回复@凌云:在我看来,文中有许多描写失实之处。写文者请注意,文章不是形容词的堆砌,更不是一个词句与一个词句之间的拼凑。而这篇文章通篇读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词句的拼凑组合,有些地方,看似漂亮却华而不实,有些词句,看似组合却如此不搭,有些形容,甚至还有牛头不对马嘴之感。我无意打击你,但是基于你的自负,因此提醒你,请多关注自己的文字。2013-12-04 17:24
  • 回复@婉约:请多赐教。2013-12-04 18:02
  • 回复@婉约:通读数遍,实在不知道阁下所谓的失实之处在何,再者,排比的手法貌似不叫形容词的堆砌和拼凑,还有就是不实在哪里,文中过往,亲力亲为,何来的牛头不对马嘴。你可以打击,也可以批评,但是要说到点上,否则,只能算是诽谤了,基于你的高深,我弱弱的问一句,请指到点上,不要空穴来风;再者,自负的人大有人在,你若想替那个“目空一切、自以为他站在世界顶端批判别人的某个人立威”,那不好意思,你找错人了!!2013-12-04 18:09
  • 回复@墨染琉璃:嗯 会的2013-12-04 18:09
  •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奶奶,她对任何人都苛刻,可唯独特疼我,如今已年过八旬矣,我得回去看看了。2013-12-04 18:39
  • 看题目我还以为写的是你媳妇.........2013-12-04 18:46
  • 回复@人间四月天:呵呵 没事常回家看看2013-12-04 19:07
  • 回复@慕容茗厢:呵呵2013-12-04 19:07
  • 回复@凌云:说你自负还不服气,你可不可以不带着情绪说话,可不可以审视一下你自己?你怎么知道我是为某人来立威的,告诉你,我代表的是我自己,代表我作为编辑的立场与观点给你留的言,请你不要东拉西扯,做人谦逊点好不好?多认识一些自己的不足可以不?如果你如此不服,一定要我例举,那我告诉你吧:第一文的标题不适合,这样的标题会让人产生错觉。第二文中好多形容夸大失实,第三:语句牵强,堆砌。比如:1.如果说......我就是在人生中的秋季......遇见了奶奶人生中的秋季。请问我就是在人生中的秋季作何解?是你才出生就到了人生中的秋季,还是想说明,你是在秋季出生遇到了人生已到秋季的你的奶奶?如果都不是,那么这句子作何解,是不是严重的堆砌,而且思维混乱?2.奶奶家南侧,是一条蒹葭频生的小沟,两座山相拥而出,弯成一条浅浅的小溪,清凉的山泉从山坳深处涌出,漫成一条小小的溪流。细小的鱼儿溯游而上,来到奶奶平时吃水的那个水井,在那清澈的水井里,泛起阵阵清波。请问,什么叫一条蒹葭频生的小沟,你这里的蒹葭代表的是什么?是杂草还是茅草?两座山又是如何弯成一条浅浅的小溪?那清澈的水井里又是如何泛起阵阵清波? 3.奶奶家的东边,有一篇竹林,在北方的城市,冬天的山上都会光秃秃的,而奶奶家的这片竹林却可以四季常青。一个是文中存在错别字,第二,你奶奶一直住在山坳里,请问这山坳是这北方的城市,为你奶奶特意移到城里的?第三,为什么北方所有的植物在冬天都枯萎,而奶奶家的这片竹林却可以四季常青,绿油油的一片,在满目苍凉的冬风里,格外的耀眼?形容失实不?还有你描写的那些花,那些果树的场景真实不?你最好站在实地仔细观察,否则让人以为不是在北方的城市中的山坳,还以为到了四季如春的昆明。还有你说你奶奶是因为经历过文革时期,接受过红色政权的了洗礼和教育,也经历过不少磨难,所以她那慈爱的额头总挂着皱纹。那么我想请教一下,没有经历过风霜的老人, 脸上是不是不会有皱纹了?皱纹是生命的年轮,只要是老人都会有,所以不要说只有经历风霜的老人才会有,写文还是实际点好....文中还有多处错别字,这种类型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不想再举。还有,请不要搬出朱自清的大作来做通感的比喻,只怕他老人家会心痛不已的。2013-12-04 22:22
  • 我都家乡也是在大山里面,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地老家,想起了童年2013-12-04 22:31
  • 回复@婉约:不错啊,婉约,我看到你在这个寒冷的冬夜向我婉约走来……2013-12-04 22:48
  • 回复@婉约:第一,断章取义。看文章不是看一句半句的拿来解读的,你以为是在看文言文么?还是你来翻译英语?你懂什么叫修辞么?你不是不认可通感的手法么?教科书里面都认可通感,你说你不认可,看来你们小学老师确实没给你教什么叫通感;第二,两山相拥在一起,因为挤压褶皱形成了山沟,请问这又是如何的不恰当?你地理老师没给你教地势的形成原理么?第三,游鱼戏水,鱼儿邮储水面然后又钻进水底,形成清波,这是不恰当?第四,我说北方很多地方属于落叶阔叶林气候,冬天很多山上都已经变成光秃秃的,这跟竹子常青又有什么关系?有何矛盾?还有你说人没经历过风雨也会有皱纹,我没说不是,我说的经过风雨,皱纹更加明显而已,你搞清楚意思没有?你是断章取义呢?还是故意牵强附会?还有摆出你是散文网编辑的身份来打压不同意见,想让别人都尊崇你的想法?真是可笑之极。有错别字,修改便是了,对于你一些故意曲解跟无理取闹,绝对不卑不亢,先不说是个自由的非官方的文学网站,就敢如此盛气逼人,真不知道您是哪里的高人,实在佩服。文章好坏,不是某一个说了算的,一千个读者哈姆雷特,为什么非要强加于个人的想法与所有人?文学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要动不动就去抨击这个、抨击那个的,仿佛别人都是傻子,就某一个懂文学,搞出一副“众人皆睡汝独醒”的样子,而且抨击完别人,还写个什么关于文章审核的杂文,说的好像只有他一个人懂文学似的;第五,若不是某些人故意哗众取宠、写个什么杂文去抨击别人,谁闲着去大理他,真以为自己是世界至尊,站在世界的高点上批判别人,文学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不是某一个人说了算的;第六,最后奉劝一句,文学绝对百花齐放的,不要摆出你的架子让别人服从,而是要以德服人,否则也只会口服心不服。2013-12-04 22:59
  • 回复@婉约:此外,你可以去看看他的那篇《从“文章审核的谬误”说开去》,何其的狂妄自大,何其的自以为是,所有他不喜欢的都是不好的,别人要写了风花雪月的都是垃圾,还有什么散文网编辑推荐文章都是看面子,我想请教一下,我认识你谁是谁哦,推不推荐关我什么事情呢?我可以视而不见,但是不要太自以为是,先不说没看到阁下有多少得到社会都认可的成就,就那种态度让人不舒服,所以才给他留个言,压根在散文网写文章,最主要的是没多少约束,不像平时工作里的很要要求,让人不舒服;来散文网写个随笔什么的,请注意我每篇文章下面,都回复了朋友,希望多指正,有指正才有进步,本来都是随心而写,又不是靠着你们散文网吃饭,你们辛苦办网站,我表示尊敬,但是说话注意你的措辞,不要太自以为是,毕竟中国的文学网站不胜枚举,文学还没到“罢黜百家,独尊一家”的地步,希望深思;最后至于你说的自负什么的,我不做解释,我文字里面有没有自负,回复里面有没有自负,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后作为编辑,很感谢你还能在这么夜深的晚上,给我写评语,知错纠正,万分感谢哈,我先睡了,有空继续!2013-12-04 23:10
  • 凌云君的文我也是初读,但的确没看出有任何不妥之处,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中国文字向来博大精深,同样的词语百般的解释,婉约君眼里的废纸,在别人眼里有可能是珍宝。历来文人相轻,今儿又看到一例,有叹,连文字都要禁锢人思维,实在是落了下乘。2013-12-05 07:59
  • 回复@﹎Яυ┟威势觉の:我想请问一下,您是亲耳听到,或是亲眼看到说我骂她了?还是因为你想进群未被通过而耿耿于怀呢? 说得对不对,自有时间去验证,而不是阁下所言的那句背地里骂她之类的话,说话得要有凭据的,以为谁看不出来,你搞个小号来这里喊叫么?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若是不敢接受大众的评审,仅仅是开个小号来这里喊叫一番,完全可以无视你!!!2013-12-05 08:52
  • 回复@婉约:才外,再做补充一下,第一,如果您认为北方的竹子也是冬天落叶系的植物,那我不得不佩服您的学识渊博和才华卓著了;第二,如果您觉得所谓的标题:“秋去冬来,念你如初”这个标题只可以作为爱情题材的文章标记来写,那么实在狭隘了,谁规定这个题目下面的文字必须是写爱情的,而不可以是写亲情、友情、亦或其他?您说会产生歧义,那我想说您是不是望文生义呢?还是主观臆断和凭空揣测?第三,如果您没去过北方,不了解大山深处的景物我可以理解,但是您所说的“蒹葭频生”这个词语用的不当,我实在不知所云,谁给您说了,山里的小溪边上不能长水草,或者是其他什么?第四,如果您觉得在文章中,不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形容竹子的与众不同的性格,说写故乡的冬景不应该与城市的冬景相对比,那么我弱弱的问一句,您的语文老师,有没有教给你什么叫对比衬托?第五;作为网站的编辑,找个小号加群,还找人散步不良消息,是不是有点过呢?本来也就是文章评论,还找人在下面谩骂、抨击笔者,再一次对您神神的折服。 第六,我奉劝一下,那个天天传播什么所谓的佛学,而在那里提倡什么修炼、什么得道的人,实在不明白,您如果喜欢传播佛学、您完全可以开个讲座,或者搞个百家讲坛,口口声声说您是佛学爱好者,却用小号来这里写评语,连个真名都不敢用,我实在看不出您有多么的佛法高深,还是打着佛学的幌子变相推崇“法轮功”???;最后,给您补充一句,不管文章如何,咱们姑且把评论放在这里吧,让大家审阅去吧,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希望您用您卓越的见识和非凡的才华让我对您的理论信服,再次拜谢!!2013-12-05 09:06
  • 回复@﹎Яυ┟威势觉の:您搞个小号来这里无的放矢的写评语,我再次被您的佛法高深与佛光普照所折服,太佩服您的小号写评语了!!!!2013-12-05 09:09
  • 回复@凌云:有理不必高声,无理何必取闹,不要为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文字沾沾自喜,还是多读读你自己的文字。我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样的秋霜能将你奶奶的容颜染成一汪秋水,也没搞懂你文中的“蒹葭频生”是什么意思,更不用说你所谓的北方的城市里的山坳那一年四季五彩缤纷的花朵,晨起暮落的清香盈袖。正如你的自圆其说,谁说山里的小溪边上不能长水草,那么我问你,蒹葭是什么?如果你不懂我可以教你,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在《诗经·国风·秦风》中有著名的《蒹葭》这首诗: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以你将蒹葭当水草,就是谬误。2013-12-05 10:00
  • 回复@凌云:请你自重,我不是你那样卑鄙的小人,有些小人因为自己常如此,所以就会想到别人也如此。我对付你要用小号来评论的话,我就不会站在你面前了。你请放心,如果再不懂,你可以要站长证实,评论的地方有IP地址的,请不要红口白牙,信口雌黄。这样只能说明你不但没文品,连人品也失去。2013-12-05 10:05
  • 回复@婉约:我给您释义一下芦苇:芦苇,芦苇属(Phragmites Adans.),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又称百合纲。芦苇属。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低湿地或浅水中。“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芦苇茎直株高,迎风摇曳,野趣横生。芦苇分布广,世界各地均有生长。 我说“蒹葭频生”,我的解释蒹葭为水草的一种,长在水边的草,请问又有何不可? 赞成一句古话“有理走遍天下”,何必去跟你的“咬文嚼字”、“牵强附会”、“故意曲解”、“空穴来风”相争执呢?在下就把话说到这里了,对于一些无谓的争执,不做过多的解释,对于质问我“为什么竹子在冬天依旧常绿”还让我解释的,这些属于常识性的问题,不做辩解,另外对于理屈词穷,而要故意诡辩者,完全可以不理。文字就放在这里,任凭读者去评论。2013-12-05 10:10
  • 回复@婉约:补充一下,芦苇的生活习性: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芦苇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河溪边等多水地区。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多成白色,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一40cm,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雌雄同株,花序长约15~25公分,小穗长1.4公分,为白绿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为雄,其余均雌雄同花,花期为8~ 芦苇[1] 12月。芦苇的果实为颖果,披针形,顶端有宿存花柱。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芦苇是经常见到的水边植物或干枯的水塘里,芦苇常会和寒芒搞混,区别是芦苇的茎是中空的,而寒芒不是,另外,寒芒到处可见,芦苇是择水而生。2013-12-05 10:14
  • 回复@凌云:你不要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抬高到精神文明的高度,上岗上线的东西少拿出来。作为读者,我有权评论任何一个文,作为编辑,我有权指出文中不足,请问,我本着对文不对人,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来评你的文字,不可以吗?如果你的文如此不能示众,如此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那么我请你,第一,认真去写你的文,不要被人看出秕漏,第二,不要发到大众的平台上,来接受大家评判,否则你这样的心态,我真担心会影响你的健康,因为心理的扭曲会让你的不堪更扩大。2013-12-05 10:14
  • 回复@婉约:请问一下,这个是谁? ﹎Яυ┟威势觉の,昨晚跑来加群,我拒绝了,就在我文字下面污蔑人,实在好笑,不做解释!!还有,既然有IP可查,为什么还有个小号来这里点评呢?而且,进去他的散文空间,里面什么都没有呢?不做解释了, 解释便是掩饰!!!2013-12-05 10:17
  • 回复@婉约:对于作者,我也完全可以对我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持保留意见,也完全可以不必理会一些无谓的故意的“曲解佐证”、“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见啊,话不投缘半句多,不做过多解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别人的!!!2013-12-05 10:20
  • 云哥哥,写自己的东西不要在意别人的感受,只要自己喜欢就好!!加油!!!永远挺你!!不要因为某些人而惹自己生气,那样会非常的不值得。2013-12-05 10:29
  • 回复@罗娅莉: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在笑呢?真心的,遇到有人指定很高兴啊,我干嘛要不高兴呢? 有辩论才会出智慧,才会有真知灼见,这样才不会 模棱两可的出来,见笑于大方之家了;其实吧,我觉得婉约说的有些地方,我赞同,但是有些地方,我就持保留个人意见了。2013-12-05 10:33
  • 回复@婉约:在此,请去掉情绪,我说一句,我并没有说您有没有权利去指出不足,或者什么对人不对人的,我可以不赞成你说出来的意见,但是绝对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还有就是请搞清楚,文学上的歧义与探讨,不带带有太多的情绪色彩,只要您能用丰富的知识与卓越的才华,让我信服,我绝对心悦诚服!!!2013-12-05 10:37
  • 很久没来散文网了,一来就看到冒着浓烟的战火,散文网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块净土,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喜爱这净土的文友们的一种悲哀呢。仔细看了你这篇文以及文下的所有评论,我看出了你是一个心胸狭窄且狂妄自大的人,你的文字中显然是有很多不足,可是当面对别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时,没看到你的谦虚和低调,反而看到的是你横蛮和无理取闹,完全不具备一个文人该有的素养,你总是在给自己找理由,一个错误你可以用数个扭曲的理由去掩饰,这是不是一种虚伪呢?请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婉约编辑的文品和人品大家早就有目共睹,根本不可能拿什么小号去进你的群,评论你的文,最后我也弱弱的说一句:小子不要计较太多得失,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写好文,才能做好真实的自己! 2013-12-05 10:53
  • 文章通篇我也看过,首先我要撇开编辑身份和你交流一下,否则文友会认为我在以这个打压你的文字。作为一个成熟的作者,应该接受不同的声音和质疑,假如你不自负那就可以接受这一点,婉约是编辑不假,但是除编辑之外,我们也是作者和读者,那么请文友不要随意以这样的口气说编辑如何对你打压,否则你的心态就以倾斜。任何作品都不是无懈可击,何况一个小小散文网的业余写手。在这里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什么欺软怕硬之理,我们看的是文章,不是看谁写的,也不是拉帮结伙,这一点要文友看清。话说到此,我也要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了。写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每一篇作品都融入作者的情感,这个不容置疑。但是在写作的同时,虽不是死规定作者不可以虚实结合,但是也要思路清晰,文理明确,正常的思维,是要语言流畅、优美、不空洞、还有就要真实。那么关于这篇文章,一、这是一篇记叙文,人物是作者的奶奶,那么文章题目设立是否与内容不符,作者可以自己去体会。阅读通篇文章写得全是作者在想念奶奶,尊重长辈,为何不是以奶奶为主题,这样作者可以一目了然,不会有其他臆断。第二,无论是写小学生作文,还是写任何记叙文,主题都很关键,而一篇文章除了题目之外,内容和主题也需要贯穿和突出中心思想,而此篇文字,第一段的描述都是作者在写景物描写,那么主题人物只字未提,是否有脱离主题之嫌。其三、如果说,人的一生有四季,青年时期为春天,盛年时期如夏天,知天命时期如秋季,七旬之后为冬季,那么,我就是在人生中的秋季,在那个落叶归根的季节里,出生在故乡的一座小村庄,遇见了奶奶人生中的秋季。这个第三段的语言是否合理,逻辑是否不正确,我们来看看,那么,我就是在人生中的秋季,在那个落叶归根的季节里,出生在故乡的一座小村庄,遇见了奶奶人生中的秋季。这个描述与表达是否合理,假如你一出生就是秋季了,那新出生的婴儿可以知天命吗?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你可以表达为我出生在秋季,遇见了人生中秋季的奶奶这个还合乎情理和逻辑。其四、文章中第七段的一年四季出现的花朵,我想问问作者,你的故乡在什么地方,按气候和常理来说,一年四季可以有花的地方出了沿海南 方城市才可以吧!假如说是北方那么多的就是窗花了。其五、第九段作者提到了家乡的树木,真的很丰富的想象,但是这一段疑问在于,作者的故乡到底在哪里?是南方还是北方?实话说,我就是北方人,但是我现在在广州这个地方,不仅对作者在文章中的树木名称产生了疑问,一,说起苹果树产地在大连、梨树、杏树产地在河北、东三省都有嫁接,这些南方是没有的,适合这些树木生长的环境和气候应该是北方。其次、文章中提到桃树、枇杷树、杨梅树、石榴树、这些属于南方的水果类树木,北方是不适合生长的。况且这些树木都是热带气候才可以的,杨梅产地温州,枇杷产地广州周边,那么按这个来说,作者描述的家乡应该是南方,这个疑问可否回答?其六、文章中的错字,原来作者的文章中“棵写成颗”“水瓢的瓢写成了漂”当然这个只是小的瑕疵,比如昨天没有修改之前,一片树林,可以写成一篇,就在段落的开始,我想这个也许是粗心所致 ,不必苛求。最大感受就是结尾部分,我看出了真实性。既然评论的是文字,。那么我就说一下文字的含义。文章无疑是由文字组成,来通过作者的笔端和组合来成文,不仅要写出通顺的语序,连贯的情感,还要有清新的内容,正常的语言逻辑,这样的文章才叫文章。文章要通感,那么只要全篇感受,不要字句斟酌的文章是否是好的文章?声明一点,我的评论不针对任何人,我只是说出我的看法,作者文章中说出对竹的仰慕,做君子之竹,要有风骨,那么文人的风骨是什么?是虚心谦卑?还是骄傲自大?是循循渐进?还是刻意谩骂?想说的是,一个具备良好心态的作者,要接受质疑,不是靠跳脚叫嚣,也不是要靠什么不可一世来站脚的,想要受人敬重,就要学会低头,就要虚心接受不同的声音和提醒,有人提出问题是证明对你关注,要你可以进步,假如一味的吹捧、互相的送花鼓掌,再有学问的作者和作家都会走进写作的误区,再好的文采也会被赞美迷失方向,所有提出异议,不是给你难堪,是要你清晰明白写文人,不但要文品高深、集思广益,也要安分守己、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否则人品和文品出现反差的结果则是自己给自己的陷阱!!!最后给所有作者和编辑一句话吧,参与审核是散文网的一个举措,也是为了给大家 欣赏和学习的一个机会,所以请参与审核的所有人,慎重手中的那个键子,认真做到恪守职业操守,不要失去文人最起码的素养!!! 删除刚刚2013-12-05 10:58
  • 回复@逍遥子:我告诉你,那人昨晚几次申请进群,我拒绝了,然后就跑出来乱咬,我的QQ管理器这里可是有申请记录的,难道还要把申请进群的照片放上来么?;再者指正,指正,得指出正确的,不要把人往歪理上指点,我说了,如果可以用 正确的理论和卓绝的才华让人心悦诚服,我完全可以接受,但是拒不接受某些“故意曲解”、、“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的,而且,说的对的,我全部改正,说的不对的,绝对不接受,坚持我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也不是靠文友留言的多少来决断文章的好坏,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更何况是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你带着辩证的态度来评论,不要用你所谓某些词语来抨击,至于文品、人品,更不是你说了算的,你的评语如何,自有大众决断,还说什么谦虚、低调之类的,你先搞清楚,我有没有说过,请指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真心的为阁下的文品与人品折服,实在佩服!!!2013-12-05 10:59
  • 回复@今生依梦:对于编辑部的编辑,我真诚的说句谢谢,但是对于阁下文字中某些地方,我保留个人意见,我的家乡是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我家乡那里的确种有杨梅、枇杷,只不过是每年一熟而已,并没有所谓的凭空捏造,再者,你在评语第四段写到“何况是一个小小散文网的业余写手”,想请问一下,您是何方神圣,我们这些都是小小的业余写手,那您是大家了?再者,我再重申一下,别拿你们的身份来说事,我加入作协那会还是个学生呢,怎么了,我已经很低调的不跟某些自以为是的人辩解,谈到文章逻辑、什么标题与文中内容脱离之类的,我很淡定的请教一下,有种手法叫“结尾点睛”、在结尾之处来来作点睛之笔的;而且,至于您说的那些文学理论,笔者完全理解,请端正一下态度,您是小学作文老师么?再者,我请您告诉我您得到了多少社会认可呢? 笔者虽然不才,起码还忝列作协之中,起码在省级刊物《领导干部论坛》、《青年文摘官网》、《陕西作家网》、《终南学社》、《中国新闻人物传播网》、陕西作协、等多家知名媒体、杂志、报社发表多篇散文、小说、诗歌的,2010年便已加入陕西作协;小说《月儿弯弯》获陕西“首届网络文学大赛”优秀奖,并且成为最年轻的作者,第五届“紫香槐”杯网络征文大赛三等奖、陕西大学生在线征文优秀奖,所获文学奖项在我空间相册几十张;所以请不要用您那句“小小的散文网业余作者”来打击人,请问您又获得多少社会认可呢? 您给我指正,我很感谢,但是不要用那种盛气凌人的态度来给我留言,很感谢,但是请自重!!!2013-12-05 11:21
  • 回复@今生依梦:就凭您的那句:“何况一个小小散文网的业余写手”,您的语气,您的态度,跃然纸上,我觉得没必要跟这么有素质的人继续探讨文学的问题,实在是我们太“小”了,不够资格站在您的面前谈文学!!!2013-12-05 11:28
  • 我只是个“小小的散文网业余写手”,实在没法跟您们这些伟大的文学大家一起探讨文学,更别说是纠错指正了,对于您的那些言论,在下不再回复!!!2013-12-05 11:30
  • 回复@今生依梦:我只是个“小小的散文网业余写手”,实在没法跟您们这些伟大的文学大家一起探讨文学,更别说是纠错指正了,对于您的那些言论,在下不再回复!!!2013-12-05 11:30
  • 回复@凌云:那我请问你,那人几次申请进群,你为何就断定是我呢。我从来都不屑小人的作为,因为我是堂堂正正的人,就如我敢直面站在你的面前,提出我认为不妥当的文字,我直抒已见有何而不可?你凭什么诬陷抵毁我的人格?告诉你,我没有时间做小人,也没有时间乱咬乱攀,我更不喜欢泼妇骂街,因为,我更关注的是我的人品和作品。你可以拒不接受你指责别人的所谓的“故意曲解”、“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我也可以毫不动摇地告诉你,我觉得你的文字漏洞百出。所以,你从一开始就这样说你拒不承认你文中所存在的错误,你拒不接受别人提出的观点不好吗?何必要表现的如此没有素质?一件小小的切磋文字的事,要象泼妇骂街那样的上窜下跳?我觉得你已经背离了文字的初衷,用文字说话,不是人身攻击,这点弄不清楚吗?2013-12-05 11:36
  • 秋去冬来,四季轮回,时光荏苒,念你如初。2013-12-05 11:36
  • 回复@凌云:作家在这个社会不是比比皆是吗?发表20篇文章就可以签约作者的网站大有人在,中国就是不缺作家,一个可以写出几篇文章的作者都可以出文集,何况一个作协,什么会员,我都不感兴趣,我看的是所谓的作家的作品,不看他是什么身份,那个对我根本不在眼里,我看文章要的是人品和作品,没有好的人品,写出的作品会有多少人认可呢?结尾点睛,我也坦诚的告诉你,结尾是要引深作者的思想,要读者体会意义,而不是一篇文章就结尾出现几个字来烘托,那么假如这个逻辑,那你此篇文字的前十几段不是白写了吗?你的情感不是白投入了吗?幸亏是电脑打字,网络发达,要不洛阳纸贵,还是节省些好。还有一点,你质疑我的写作水平是吧!想知道我的文字对吗?你的文字是我静心评论的,毫无半点私人情绪,而你本人,却拿那么多的头衔来压我,在散文网我是一个作者,也是一个读者,也是一个不称职的编辑,但是我却是一个认真写作的文字爱好者,这里不是说大话的地方,也不是谁撒野的地方,也许这个平台藏龙卧虎,但也不乏人品极差的垃圾或者人渣,这个都不可否认。开诚布公的说,真的想了解我的作品,百度搜索中国当代文集国际论坛,作品抗战中得鲁迅,作者依婷,那就是我的作品,至于我的评论丝毫不会带感情色彩,而是你已经近乎疯狂的表现你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个是我这个小学生汗颜,虽然优势互补,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是我还是要尊重你的作品,也同时要你尊重评论你的所有作者,要想换取尊重,首先自尊,而不是自大和狂妄。不想和散文网的作者为伍,我没有异议,这个小小的平台,怎么容得下这个文学大家的尊驾,请老师不要再因为这个伤心,我对此表示深深地歉意。2013-12-05 11:39
  • 回复@今生依梦: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就请先学会尊重别人。是您一开始,便在您的第一段清清楚楚的写着“何况一个小小散文网的业余写手”,是啊,我是小小的业余写手呢?您的大作,定会前去拜读的,但是基于您的那句很不尊重的“小小的……”实在很极端的藐视人,所以我完全可以不跟一些 藐视小人物的人探讨文学,此后不回! 还有您在说什么散文不欢迎之类的,请问您这是在下“逐客令”么,还是您恼羞成怒,一发不可收拾呢????2013-12-05 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