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缘
文/纪昀清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候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当你往往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说不定有朝一日就会出乎意料地降临在你的头上!而这样的缘分不偏不倚却让我有幸碰到了——著名作家贺绪林的大名我早就如雷贯耳,能与其相见,于我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没想到我还真就见到了他的真容!
2007年11月21日下午,我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强不息 立志成才报告会”,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主讲人竟然是家喻户晓的热播剧《关中匪事》的作者贺绪林先生。之前,我在刘慧老师创办的《青山》报上见到过他的大名,只是从未谋面。想象中他应是一位身材魁梧,长相非凡的青年才俊。
上午,据别的老师说,他是一位残疾人——双腿瘫痪,只能靠轮椅走动。由此,我对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很想有幸能与他谋面,哪怕是远看一眼也好,最好能与他合个影或者握个手什么的。
在会场,只见贺夫人推着轮椅走上了主席台。
原来,轮椅上坐的那位就是我梦寐以求颇想见到的贺绪林老师。我想看个仔细,结果由于工作需要,只得在台下就座,认真聆听他有关《关中匪事》和其它文学作品创作前后的酸甜苦辣。他讲得很投入,很朴实,也很动人。尤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他那种为创作而忘我的劲头,令人钦佩不已。他说,他创作了四五年的一部长篇小说的底稿竟然被一个极其马虎、极其不负责任的编辑给弄丢了。为了发表这篇小说,他仅凭自己的记忆,夜以继日地连续笔耕了四个月,终于将这部长达二十五万字的小说完稿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而在此之前,谁又能想到,他最初选择的竟然是修鞋的行当。他直言不讳地说,倘若真的从事这一行业,他坚信完全可以养活自己,但这与他的鸿鹄之志相比,大相径庭。于是,他决定改弦更张,“弃鞋从文”。
起初,也是举步维艰,有好多作品都石沉大海。但他永不放弃,照例执着地每周写一篇小说或散文如期投递出去。二十多年以来,他写的东西总字数就高达数百万,仅草稿就足足有几麻袋。
临了,他由衷地向同学们道出了一段箴言:“请你们务必树立远大志向,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二三十年后,谁又能断言在座的各位中不会出现像贾平凹或陈忠实那样的文学大家呢?那时,你们也不过和我一样才四五十岁而已!”
会后,他颇有耐心地给好多文学爱好者签名留念,尽管天气寒冷,但他依然不厌其烦。
最令我刻骨铭心的是他除了与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合影留念之外,还携其夫人和我三人合照了一张。贺夫人站在他的身后,手扶椅背;而我就站在他的右边,左手紧握着椅把儿,身体微微挨着他,仿佛我们早已成了忘年之交。
此时此刻,我终于看清了他的模样:中等身材,一头短发显得格外精神而富有气度。尤其是他给学生签名时的那种认真与执着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真正领会了什么才是大家风范。
我很荣幸,虽然与贺老师只有一面之缘,但他的音容笑貌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却早已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2015年10月22日
- 面缘即心缘!2013-12-05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