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社会生活中的悖论”(十五)——治霾仪器悖论

12-08 作者:陈宣章

闲话“社会生活中的悖论”(十五)——治霾仪器悖论

陈宣章

十五、治霾仪器悖论

近年来,雾霾对老百姓已不再陌生。随着空气质量恶化,阴霾天气增多,危害严重,雾霾天气已经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2012年雾霾大范围侵京;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陷入严重雾霾污染。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33个达到重度雾霾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标准:PM2.5<10是安全值,美国环保局(USEPA)标准:PM2.5平均浓度限值<15μg/m³。而我国中东部PM2.5=50-80,比撒哈拉沙漠还高很多。(张静景《雾里看花,四面霾伏》,2013年02期,总第68期《东方赢家》封面文章)

有人评论冬天穿超短裙者“只要风度,不要温度”。自从只要GDP(戴旭称之为“狗的屁”),不要好空气,其恶果是十面霾伏。现今国人为PM2.5烦恼:每天预报霾情(有时一天警报数次);霾天中小学生在室内上体育课,重霾天中小学生停课;满城都戴白口罩;人们必须减少户外活动……可是,上班族不能停工,中小学生不能老是停课,老年人不能不买菜,休息者不能不出门……以前,早晨起床必须开窗通气,现今则害怕PM2.5入室。(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最近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发明治霾仪器,似乎给百姓带来福音。可是仔细想想,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悖论。

一、治霾仪器的效率:如果只是用于室内,只是空气净化器的新产品,并不解决大气雾霾污染。但是,人们怎么能一天到晚闷在室内。

一个北京市与周边地区都在重度雾霾污染,用多少个治霾仪器能够解决问题?

二、多发而持续的雾霾天气,使人们对PM2.5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导致市场上和空气有关的相关产品都成为“香饽饽”。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雾霾天引爆千亿元商机,‘吸霾’涂料问世,争抢环保产业‘蛋糕’。”这种治霾仪器也仅是争抢环保产业“蛋糕”的工具,与治理大气雾霾污染无关。

三、任何仪器工作都需要能源。一大堆治霾仪器开动起来,需要多少电能?2011年,我国火力发电占据全部发电量的82.54%,几乎全是燃烧煤的发电,而PM2.5首位来源就是燃烧煤。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四、治病要治本,治霾必须明确PM2.5从何而来。1.一次能源消费过多依赖煤炭是PM2.5产生的根本所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占据68%,而京津周边地区(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煤炭消费最严重。2.汽车尾气排放。2011年,北京汽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2015年将突破700万辆。为了“狗的屁”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人们只能呼吸汽车尾气。3.油品质量低下、发动机技术落后、城市交通拥堵和尾气处理技术落后,加重汽车尾气中的PM2.5排放。4.钢铁行业部分钢厂为缩减成本而关闭环保设备(引自《雾里看花,四面霾伏》)。CCTV报道,一方面钢铁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非法小钢铁厂(根本没有环保设备)大行其道。据说,环保局为了牟利,高价出售“企业环保合格证”,导致电厂、石油石化厂、钢铁厂等等大型企业放弃环保设备。5.农业污染:秸秆燃烧、土地沙漠化等等。

环保法修订草案新增加规定:各级政府要加大环保的财政投入,加强对农业污染的监测预警,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处罚力度,并与地方干部的考核相联系。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公布:中央将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蒙、晋、鲁六个省份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

问题是:1.这些资金应该首先用于治理PM2.5,而不是高价出售PM2.5监测设备牟利。2.治理PM2.5应该首先减少排放,而不是生产治霾仪器。3.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带来的另一问题是石油输入量大增,既消耗外汇又增加PM2.5排放。4.应该严厉打击发“雾霾财”的贪官和奸商。5.秸秆可以用来生产酒精用来代替进口石油。6.保护森林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现今,纸张木材浪费极为严重,应该列入环保监测警示。7.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8.重视垃圾围城及再生资源。

治霾仪器不治霾,搞错了方向。2013.12.8.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