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飞出的“金凤凰”------读《飞翔的心》有感而作
萧镜如博士,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美国教育界的精英,杰出的教育家。在他身上,不仅有中国人的勤奋善良,宽容大度,还有中国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毅力。
回想他第一次离家出走,小小年纪,竟敢走出大山,让我钦佩不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未走出大山的“书痴”萧忠礼(后改名萧镜如),为了读书,11岁的他,不惜离家出走。在暮霭的掩护下,他怀揣饭团,经受常人难以忍受地恐惧,翻越雪峰山,孤身徒步走向溆浦县城。白日里,美丽迷人的雪峰山,到了晚上,就显得格外阴森怕人。黑黢黢地林海,一望无际,好像藏着无数的“兽魔”。饿了就吃口饭团,累了就以地当床,以天为褥,最后他成功了。然而命运弄人,自己不符合学习条件,不得已又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家。
这需要有多大地勇气和毅力啊!不是“书痴”能做到吗?我打心眼里敬佩他。毕竟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勇敢地走出村子,独自闯荡外面的世界。虽然他不能如愿地上学,但锻炼了他的意志,增强了他为梦去努力拼搏的勇气。
忠礼有家可回,家是他温暖的港湾,家人是他的庇护神。离家出走,按我们当地的时俗是“丢脸”的,回来至少要挨大人一顿臭骂。然而善良的父亲和哥哥、姐姐原谅了他,而且还想尽办法供其读书。这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家庭啊!没有二位哥哥的柴薪,没有姐姐的线锤,哪来声震美国教育界的萧镜如博士。
天真幼稚,苦苦想读书的忠礼,在家人的帮助下,峰回路转,再次背起了书包。当时他只觉得:天是那么的蓝,地是那么的绿,田野泥土气息也是那么香,鸟雀们叽叽喳喳声也成了悦耳动听的“神曲”。一切都是那么地美,萧忠礼充满了快乐。
机会难得,忠礼很珍惜,学习特别刻苦,成绩名列班上第一。但好景不长,日寇的铁蹄踏到了雪峰山,打破家乡的宁静。就在这时,大哥的英姿闯入了他的视线,命运又一次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不久,与嫂嫂随军迁徙,先后到洞口、邵阳、衡阳、岳阳、南京、山东,亲历了日本投降的整个过程。期间又能读书,与哥嫂过上了一段幸福生活。然而美好的日子,转瞬即逝,国共两党的战火又无情地燃烧。哥哥因战事被俘,他们被遣散回家。一种读书的强烈愿望,萦绕在他的大脑,在济南机场临时改变主意,与嫂道别,成了流浪汉,但这位聪明的湘西伢子,吉人自有天相。不久,结识了山东抗战遗属学校的杨宝琳校长,又认识了挚友陈连祥(后来又是连襟),两人相互照应。这是萧镜如第二次外出,终于走出了雪峰山,来到齐鲁大地,并做出了惊人的人生选择,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为了读书,他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不是“书痴”,是什么?为此,我发自内心地佩服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济南战役,又一次打破他读书的美梦,一段有惊无险的逃亡生活,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到了南京,在“杨宝琳妈妈”的推荐下,又被破格录取,顺利进入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他又能读书了,在家长一栏,巧妙地填上“蒋介石”,多么聪明的想法啊,让他以后的路走得更顺!
读书,像磁石一样吸着他。与哥似嫂惊人相似的机场道别,把这位“书痴”又一次地推向台湾。南下逃亡,身不由己,渡过台湾海峡,他后悔不已。然而,经受一次次地打击,“书痴”变得更加坚强,已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只要有书读,“书痴”哪怕是读园艺专业也行。然而命运之神,再次光顾这位湘西伢子,空军招飞,家长“蒋介石”给他亮起了绿灯。半年的魔鬼训练,让萧镜如脱胎换骨。此后,他不但体魄雄健,而且心智更加成熟。
尽管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空军飞行员,但“书痴”从没有放弃自己读书的目标: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民主和自由的梦想奋斗终身。一年后,萧镜如从空军又返回屏东农业学校,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有梦的人,总想着去圆梦。肖镜如为了自己的读书梦,勤奋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台湾国立中兴大学。毕业后,又在高手如云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台北宪兵学校。由于自己的勤奋努力,他终于成为第八期学员中最优秀的学员之一。军校毕业后,幸运再一次降临这位湘西伢子。无权无势、无背景的萧镜如竟然被分配到台北国民党宪兵司令部海军总部,这是个人人向往的地方,是当时毕业生们人人羡慕的好单位。
梦未圆,读书不止。自从担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警戒开道任务后,萧镜如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之后的几天里,他脑海中经常浮现出美国总统来台的热烈宏大的场面,加上平时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他平生第一次产生了去美国留学的想法。
机会总是留给勤奋学习的人。在宪兵司令部工作的萧镜如,不久,又考取中国地政研究所研究生,求学期间,得到著名教授萧铮(萧铮卸任中国地政研究所所长后,还力邀萧镜如回台担任中国地政研究所的所长)的青睐。在中国地政研究所读书期间,萧镜如的薪水在当时也颇为可观。照这样发展下去,一份安逸舒适的生活就摆在萧镜如的眼前,但长期的生活磨难在萧镜如心里种下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他还有更为高远的志向,不愿就这么轻松,毫无作为地度完此生。
留学美国梦,深深地烙在脑海里。在那个年代,萧镜如赴美留学谈何容易?之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他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的斗志和精神,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然而命运之神,总是眷顾这位勤奋、执著的湘西伢子。他不但去了美国,留了学,还成了博士;并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成了家,立了业,生了儿女。
实现了读书梦的人,在异国他乡,对事业又有了新的目标。在美国南康州大学商学院,他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成了美国教育界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家。
书梦已圆,事业有成,但拳拳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时时萦绕在他的脑海。虽然自己生活殷实,然而他一刻也不忘祖国和家乡的亲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进了萧镜如的心里。他通过大使馆,顺利地踏上了祖国大陆,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见到了国家领导人,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同时也回到了久别的故土(湖南省洪江市洗马乡),见到了自己的亲人。
在家乡,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阔别已久的故乡,勾起了他无限的遐想。尤其是看到家乡积贫积弱,心如刀绞;并想尽办法,资助乡亲好友及其子女上学。许多后生,因他帮助,出国深造,在国内外事业有成。为此,他被家族称为“财政部长”。
看了此文以后,让我想起了“不经一番彻骨寒,那来梅花扑鼻香”。当今世界,中国富了。我们的孩子,再也不用像萧镜如博士小时候那样,为读书颠沛流离。但我们要从《飞翔的心》一文中,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习萧镜如博士孜孜求学的精神和他那种为读书执著追求的顽强毅力。让我们的下一代好好传承下去,让他们把书读好,将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