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累中的快乐
当爷爷这两个字从一个稚嫩朦胧的语音里分辨出来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自己老了,可内心充满了无限的自豪和愉悦,浓浓的爱笼罩全身,一种隐形的责任感又悄悄担在肩上。我欣赏这种纯净清澈的声音,就像一个遥远的美梦从远古飘来,督促自己快醒。
说来真是有趣。孙女丫丫学语的母音尽然是“耶”,连贯起来就变成了“爷爷”。没想到吐字的语气那样逼真和亲切,这另她母亲和奶奶有点不爽,她们试着诱导孩子叫“妈妈和奶奶”,可是孩子只会叫爷爷。我有时暗暗与孙女交流:“袭人女”(这是我溺宠的口语),你不能只管叫爷爷,你应该先学会叫妈妈或奶奶才对,她们付出的比爷爷多,先讨她们喜欢才更重要。或许她能听懂,一双机灵的眼睛打量着我的嘴型,仿佛心不在焉又继续弄玩具,停顿片刻之后她嘴里会自然说出“蛋蛋、贱贱”之类的语句,突然从懵懂意识里流动出来的回复,我是既激动又好笑,有时会情不自禁抱地起来举过头顶,孙女会自然跟着笑起来。这种乐趣经常冲破沉默,撕破宁静,快乐——钻进每个人的心里。
说来真是欣慰。孙女刚过一周岁,意识就非常明确,小手很灵巧,模仿大人的举止速度很快。尽管经常嘴里含混着听不清的语音,但应该理解孩子最大的满足感是吃饱、睡香、玩好,这是每个当奶奶的抚育规律。因为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能力挖掘上,我经常与妻子发生点小摩擦。她说“孩子有大人身边带着,自然而然就学会了一切,不需要过早地开发,过早怕有误导的嫌疑。”我说“你是传统带法,现在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开发程序,如果到了被开发的年龄而被忽视那就是大人的责任,孩子过了周岁,她的意识好奇能力要颠覆所有人的想象,这种跨越或许我们不能给予,应最大努力引导,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况且我们应该合理看待这代当父母者的规划内涵,应该摒弃一切自然行为和自然责任,有目标地培育或许是我们即将要付出的全部,否则-------”,“你少菜!虽说环境造就人,应该知道每处环境都是风景,每处风景都很特别,都存在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就如同一个人的声音,天纯和仿真是很相似,为什么人们都钟情于原声?就是因为只能接近而无法复制,谁不喜欢属于本真的纯净美?你的孙女天生丽质,这是上帝赐予的,让她的悟性自然发挥或许更能完美地体现她。”“你应该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如果没有孟母的精心策划或许就很难有孟子的名气和智慧。今天人们过早地启蒙是不是在违背自然规律?你的意思是让孩子自己解读比大人手把手的教更符合理性审视?”“你简直是菜到家了,什么年代了还好意思拿出孟母误导下一代,你首先在观念上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我问你现在是什么时代了?现在人们需要什么?我告诉你痴呆者,是展现个性、充满自由信念、现实自我价值最大化的时代!和你这种人没法交流,费劲、无趣、浪费情绪,简直不可理喻。”我们争吵归争吵,说到底都是为了孩子,细想都存在着合理的因素又存在着不可预见的困扰,尽管生活的审美情趣是多样化的,可顺应时代而展现的个人意识最终要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承认是生活在希望里,欣慰那含糊不清的声音、好奇的眼神、变化莫测的笑脸、不停活动的手脚、一个正在成长的熟影。
潜移默化是孩子的本能。妻子迷恋上了唱歌,经常在网上与别人说话、学唱、使用键盘和动用鼠标,那孩子一听到音乐就跟着手舞脚蹈,在奶奶的怀里静静地听,有时还能安安地睡。有趣的是孩子对接电话特别敏感,拿起手机要自己按键,放在耳边自己听。对于此,妻子几乎每天上午给我打电话,让我与孙女通话,说你的话费就奉献给孙女吧,每当听到孙女亲切地呼唤爷爷,我只能承认这种隔代亲是遗传,是辛劳里的慰藉,是劳累中的快乐。
自从妻子担当了一个责任型的保姆后,她最大的感慨是比抚养自己的孩子累。因为儿子和媳妇不敢明确要求,生怕哪句话不够顺耳惹她不开心,所以尽量讨好她。其实她这个保姆的经常冲突者还是我,有莫名的牢骚都泼在我身上,根本不会针对她们。只要我在家孙女围着,一切烦恼会自然消退。因为共同的快乐是孩子带给的,给孩子当了奶奶或爷爷,是荣耀、自豪还是奉献、沉淀?或许像妻子所说的是心中永不褪色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