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牛草的日子

01-08 作者:啊菊

割牛草的日子

文/湘西张凤菊

苗家人一年里最忙的就是春播、秋收和腊忙。在腊月里,苗家人最先忙活的一件事就是在农历腊月十九日前后,去一个有二十多里山路的地方割牛草。。那个地方的山头全是绿油油的大巴茅、苗家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扛起毛阡,背起背篓,在这个大寒的天气出发了。走在弯弯的山路上,一路欢歌,一路说笑,寂静的山林一下子有了生机。

来到目的地,太阳出来了,喝口水,吸支烟,戴上手套、拿起镰刀,就一头扎进深山里,在坡坡、凹凹,沟沟、壑壑里,挥舞着手里那把弯弯的镰刀,穿梭在青青牛草山的苗家人一闪一闪的如花蝴蝶,似山麻雀,飞过来荡过去!一手牛草宛成一把、打个结,几把牛草打成一捆。爱唱歌的男女就对起了山歌,一山山、一岭岭的对歌开始了。这里的茅草山有几户人家,每年到这个时候,寨子上的老人们就会带着小孩和家里跟来的小黄狗在大路边上选个高高的地头,招呼着玩泥巴的孙儿、逗着小狗、听着山歌、有的喜笑颜开、有的闭目养神!

太阳偏西了,苗家人扛起或背起一捆捆牛草走出山岭,把牛草放在大路边的地头田脚或坡脚坡尾,歇口气,拿出早上带的酸菜中饭,美美的享用!妻子总是说吃不完,硬要分给狼吞虎咽的丈夫,丈夫听了身子马上扭在一边,也装着细嚼慢咽起来,妻子就跑过来,硬塞给丈夫一点,丈夫几口就把饭吃完了,喝几口田边的山泉水,女人背一捆、男人肩上一根毛阡扛两捆,这样,两个人就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有人扯起嗓门对着各个山头大喊:“太阳下山了,莫割了!”“回家,下山了!”一捆捆的青牛草背下山来,又一捆捆的背上山顶,朝着自家的方向一路走去,在山顶上绕来绕去,大家在路上歇气,就比较谁割得又青又长又软又嫩的好牛草!谈论着什么地方长这种好牛草。有心人就牢记在心,明年一来这里就先冲着这个地方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大家一路吆喝,一路还要说笑,相互帮称,有几个高大的媳妇和彪悍的男子汉想一肩把几百斤的重担子背回家,背篓背歪了,勒在肩上的绳子不堪重负断了!毛阡也被抬断了!腰间系有刀栝的男人,听见叫喊声,就马上放下担子,从腰间的刀栝里取下一把亮晃晃的柴刀,钻进刺蓬蓬里,利索的砍几根葛藤编织成绳索,系好背篓,砍一根手臂大的大柴两头削尖插上两捆牛草又继续上路了。绕过几道高山坡就一直走下坡路,朝着断龙山山下小河边炊烟袅袅的人家走去。

来到家里已是夜幕降临,家里的老人小孩早就跑到村口的小河边,用锄头在干涸的小河边上挖一个圆圆的水坑,大人把牛草放下来,齐齐的竖在水塘里,用一根长长的绳子饶一圈,然后牢牢的系住,青牛草在清水里可以存活到翻年正月十五。

割了牛草,苗家人的心不急了,天上落刀子都不操心了!牛过年也要吃上年肉,年肉就是青牛草,过年那几天,家家户户都要煮大米牛饭,牛吃完饭就送几把青青的嫩牛草,提一桶水亲直送到牛栏门,让牛“咕咕!”喝个够!“农家宝”美美的过年了!苗家人也就笑了!乐了!

现在,家家户户都没养牛了,荒芜的牛草山,一山一山的在暖冬里肯定正翻滚着绿浪,成为我心中一道抹不去的风景,一个深切的怀念,那个茅草山的人家早已人去楼空,割牛草已经消失在淳朴的苗家人的生活里,但是,那些割牛草的日子,我不会忘记,我想,乡亲们也不会忘记吧!

草稿落笔于2014年1月8日20:35

共 3 条文章评论
  • 非常感谢荷塘月色的阅读!问好!2014-01-08 21:07
  • 非常感谢编辑的阅读!问好!2014-01-10 19:11
  • 非常感谢编辑们的阅读!一一问好!2014-01-10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