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断江淮路
望断江淮路
——江南行记小镇
《尔雅 释宫》曰,路,旅途也。如此论,路,也可引申为人生的一段旅程。自打我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的人生旅途便于江淮开始了,也可称之为江淮路。
路,是一个人终其一生都避不开的行为过程。然而,如游泳一般,刚下水时或可以扑腾一下冲出很远。便及池中央时,便会觉得没了力气。但是,总不可以在池中便停滞吧,即便是浑浑噩噩的向前游,也必须行完眼前的这一程,这便是人生。
人,这一生,或碌碌无为、或叱咤风云、或单纯、或卑劣,然而自己所追求的,或只有自己能真正清楚。我的前十八岁,几乎便一直行走于江淮一带,也曾渴望过走得远一些。彼时仍在想:只有将自己置于一段新的旅途中,才能体会到何为路、何为追求、何为人生。毕竟,局限一隅,不是我这样性格可以忍受得了的。
为了寻迹这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觉得先走一番华夏大地或许更能躲过眼前的风波。见到漫天黄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或许也就如那一粒黄沙、终要被掩埋在历史长河中的。也就是在漠北、草原里,第一次品味了绝望。策马狂奔的时候,才知道人生与茫茫的草原一般,虽知道有个终点,却始终看不到它所处的位置。然而,行了大半个北国之后,也仍觉得避不开自己疲惫的内心。封藏着吴越游子与生俱来的勇决刚毅,我不会向眼前的一切屈服;并且,我也忘不了我于吴越来、我于淮楚之乡来,于骨子里的只能赞叹北国的豪情,而我更适合烟雨江南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到中原去,多是为了寻找古中原文化的气息。可我看到了与现今我家乡一样的情景:一片片规划好的开发区、一台台整装待发的挖掘机、还有城乡结合处那一处处“拆”!无论是东都洛阳、西都长安,还是汴京开封、挟天子以令诸侯处许昌,即便是更早的殷商遗迹周边,都在大兴土木。我也便该知道了,这不是一城一地的过失,这是时代的选择,是当下社会抛弃了那些古文化的记忆。从此吧,只好从一处处博物馆的文史资料里看到我们从哪儿走来了。
趁着这江南还是江南,自然也要来探寻些文化传承的记忆,也算聊慰那烟雨中的江淮路。
两年多前,在初次前往江南的路上,兀的蹦出了句“北首顾,望断江淮路”。自那一刻起,便算足迹踏出了淮扬,也算是踏出小镇的周边。而也就是那一刻,我意识到,今后,整个淮扬都算得上小镇的周边了。我想,我的路途、于今后,怕真的便要与小镇愈来愈远,抑或离整个淮楚之乡都要愈来愈远。行至吴越时,仍言北首望淮扬;待行于北方时,不自觉的便将笔下的故乡归为南国。
不可否认,在选择路途的时候,我们总要被现实所左右。毕竟,我还要努力拼搏,为了即将踏入暮年的父母、为了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为了让我的孩子成为高富帅(白富美)。而这一切,还是要将自己置于尔虞我诈中,幸福就是从中争取的…
直至最后,我们才意识到,这些年,我们走过的日子里,便也就那几处脚印还算清晰。
犹然记得那些年的大年三十,由早到晚,家家的炉灶都是烟火腾腾的。几块干柴横担在灶口,慢慢的烧,锅里的水慢慢的开着,大人们揭开锅时,肉包子的香味便弥漫开来。很快,整个院落、整个小镇,便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息。袅袅炊烟升腾而上,最终消散在半空,一如我的小镇之梦,便融化在记忆深处了吧。
江淮,作为人生之路的起点,不是我所能左右的,但我也已然融入了这江南的烟雨飘渺中。想留住那些少年时的记忆,却也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它们消散在历史烟云中。
由于这个社会给我们规划的路,我们不得不让出曾经的家园、永远的精神寄托处,任由它们成了一处处工厂、一幢幢本不该属于小镇的高楼。甚至在小桥上已经看不到夕阳西下。
而这个时代的人们,都只好怀着那一抹乡愁的冲动四处跌撞,寻找能担得下这份回望的精神家园。谈不上可怜,只是偶然间发现,回去的路途都已经被壅蔽了,只好一股脑的向前冲。
《释名》曰,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诚如所言,踏出了一条光秃秃的工业之路、不留下任何回望的念想,还不够么?
曾于梦中穿越那重重关山,手执金戈立于那高大的城楼上。方惊叹于那峰险浪阻一线天的奇妙构造时,兀的竟是雄关内外、俱是烽火狼烟。
梦醒时分,见到了我所走了二十年的江淮路,也已经四处滚滚浓烟。那一处处的大烟囱,喷薄出黑雾,黑雾散在高空时,烟雨江南的味道也就变了。
我的江淮路,约是要断送这滚滚浓烟中了。
再望一程江淮,路已断。
何处去、捧杯醉?一叶扁舟、帆数幅,唯待青萍风再起。
——淮左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