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改什么

01-13 作者:欣庸

不同时代的人都有过感同身受的经历:跟着政治思潮演变。即使自己私下的对抗情绪有多坚定,理由有多充分,最终你得默认,适应是最给面子的一剂补药。

岁月让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无奈和不幸,同时也让我们见证了不同时代集体智慧构建的丰碑。尽管这座丰碑是暂时的屹立,可那曾经是社会的风向标。它的走向直接关系着一大堆思维和意识的跟进,因为理论的推进需要文化的滋养和润色。

大家都知道,中国发展到今天是非常艰难和曲折的。从推翻“三座大山”之后就开始拥护“三民主义”,随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一连串新名词融入了社会。也就是说,中国大地还没有完全苏醒,人们的意识还停留在封建社会那个阶段,这些新名词从欧洲就开始渗透到中国。当时只能用“革命”和“理想”这些词来更新这个社会。人们根本不明白、不理解、难接受。只是感到新鲜,一说都是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人民当家做主、现实人人平等自由民主的机会。人民当然是既拥护又支持,并且心甘情愿坚定这种信仰。大家更清楚,这种理念有燎原之势不可阻挡,是因为一直受压迫、扭曲精神的枷锁要被砸碎,祖祖辈辈生活在黑暗中要重见光明。这是前所未有的革命和解放,是人们渴望已久的理想社会,是绝大多数的心声和愿望。人们用翻天覆地或改天换地比喻都不为过。

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直接走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叫重新“洗牌”。又叫重新洗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什么样子?只知道苏联的模式是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下的计划经济,中国只能模仿。可是中国的顶层设计者都是从硝烟中走来,虽然每天嘴边挂着各种主义的新名词,有几个深入研究过这种社会模式对中国现状的适应性以及利弊关系?大家都知道当时最响亮的口号:人定胜天!三面红旗、实现四个现代化!文化大革命!从思维结构看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化;经济建设方面树立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两面旗帜;国防科技方面必须实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赶超精神;在思想和理论指导上,遵循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大前提。法制观念上当然是大公无私、无产阶级专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0多年,苦苦探索和大胆实践,精神丰富而物质匮乏的现实再一次惊醒并告诫人民,社会主义需要更丰富的物质生活。

大家已经明白了,改革开放为什么那样深入人心,从精神生活进入物质生活,也就是从理想回到现实。这好像是个大循环。又经历了30多年,物质丰富和精神空虚,而且让意识形态领域异常混乱的现象又提醒警告人们,物质和精神缺一不可。可是,资本控制市场的现实正在催生腐败和垄断,精神这个软实力一路退让。或许大家都在问,中国革命经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还没有完全适应又要改革开放,好不容易认可改革开放给民众带来的实惠,又要提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振兴之路在何方?或许人们正在思考全面深化改革内容、完善体系、建立长效发展制度,才能实现伟大的强国梦。

到底改革改什么?我们仿佛正在捋顺一种思维:强国梦!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把它放在特殊的位置、不可动摇的位置!只是我们感觉到一种基础、能力、条件、素质、制度、文化等等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的梦与理想不断受阻甚至搁浅。如今改革到了关键,人们已经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辨清:必须改掉前进路上滞留的、阻碍发展动力的、抵制公平正义实现的、破坏稳定团结力量的势力和影响。中国正在逐步成熟的道路稳步推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改革不同于以往的革命。它是在明确社会制度下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首先肯定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所包裹的丰富内容,重新认识各个时代指导思想所肩负的任职期和使命感,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有人讲今天的改革是经右政左,处于严重脱节和不配套的状态,其实这种现象不是今天发现的,或许在100年的实践中都能体会到,因为中国没有进入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两种社会形态,社会一直处于畸形扭曲发展。先驱们一直艰难的摸索前进,在痛苦的道路上选择又在痛苦的选择中否定,非常不易。

共 1 条文章评论
  • 欣赏2014-01-13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