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楼梦》十首怀古诗/仲丽辉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梦中有梦,谜中藏谜的旷世奇作。因而引来了红学家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有多少红楼梦探佚者的牵强附会,无数红楼迷的盘根究底。
而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就是谜中之谜的谜语,谜底不但让书中的人没有能够猜出来,也让世人刹费苦心,让历代红学家绞尽脑汁,探佚者用尽心机,《红楼梦》爱好者的冥思苦想,然而却都没有能够得出一个尽善尽美,让人信服的谜底。可以说自从《红楼梦》一书问世之后,就有多少人试图通过对十怀古诗的剖析和解读甚至探研来参透诗中到底掩盖有什么样的玄机,隐藏着怎样的谜底,但终究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十首怀古诗以谜语的形式出现,说是无心又似有心,若说无意又似有意;要说有心又似无心,要说是有意又似无意,让人看似随意而作,又似刻意这么写,十首怀古诗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谜底,又似乎要向世人暗示什么,真可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人扑朔迷离。总之,红楼梦的十首怀古诗为后人布下了一个难以猜测的谜局。
不过,我倒觉得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不单单是小说的一种承接方式,使小说的章与章之间能够承上启下,回与回之间承前启后,使小说能够前呼后应,给读者造成悬念, 吊读者的胃口,也不是单纯地为猜谜而猜谜这么简单,更不是让世人刹费苦心地为了去猜谜而作,而是另有寓意,而且寓意深远。十首怀古诗以谜语的形式出现只不过是作者写作的另一种隐藏手法,因此在解读十首怀古诗时我们不要与小说割裂开来,单方面地去揣测,去猜度,而应该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去理解、去解读,与小说描写的特定环境和人物联系起来读,才有可能读懂,读明白。
倘使说“好了”歌是是借助“跳出三世外,不在五行中”的道人来评判功名利禄的话。那么十首怀古诗则是以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的看法来评判,以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的审视角度来评判,可谓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在《红楼梦》中,薛宝琴这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对于古史曾经出现过的史迹和历史人物评判的一番见解和不同凡响的见地确确实实让世人惊叹,有多少须眉男儿自叹弗如,又有多少伟丈夫望尘莫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之战对于三国历史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军事史上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成功范例,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不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吴、蜀两国从军事上的被动局面转为能够和魏相互抗衡的对峙局面。赤壁之战同时也造就了诸葛亮等人的成功辉煌,把诸葛亮等的人生事业推向了高峰。因此《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叙述和描写这段历史故事时尽量表现得得淋漓尽致,以夸张的手法竭力去铺叙,极度去渲染、去烘托。不过,无论是孙权所创建的吴国也好,还是刘备所创建的蜀国也罢!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勋或多或少都是建立在无数冤魂和累累白骨之上的,是无数个冤魂铸造而成的。“回首往事如流水,一将功成万骨枯’。薛宝琴在哀叹的同时进行了谴责和评击。
然而对于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勋,薛宝琴这个小女孩却不怎么赞赏,还以“徒留名姓载空舟”的态度给进行否定和带有几分嘲讽的口吻,而对于那些无辜枉死的生命却是寄以更多的同情和惋惜,把笔墨描述的重点放在了那些无辜枉死的生命身上。红楼梦的【赤壁怀古】让我们透过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而看到了它悲哀的另一面。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子房,张良也,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曾经帮助刘邦推翻了暴秦,建立西汉政权,可以说功可盖世,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被东汉的马援所取代。其实不管张良也好,马援也罢,终究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化、被历史所淹没。
“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如果单纯从诗的表面来理解的话,这是对张良卓越功勋的描写和表现张良声名远播的形容。“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发展,张良的不朽功勋终究被历史所淹没,被东汉的马援所取代,那么马援又将会被谁取代呢?马援之后又将是会是谁呢?薛宝琴给我们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和一个思考的余地。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名利”二字着实诱惑人,即便那些所谓的隐士都不能免俗,何况于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不甘寂寞呢!其实有些人根本不适合去追逐所谓的名利,可以说和“名利”二字毫无瓜葛,但却要拼了命的去追名逐利,其结果不但毁了一世的清誉,还落得一个欺世盗名的嘲笑,甚至是身败名裂的结局。不过不管真名士也好,假名士也罢,争名逐利的最后结果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钟山:古迹颇多,可是薛宝琴却单单选择一个隐士的事来评判,这本身又是一个难解的谜。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韩信,曾一度穷苦潦倒,几乎沦落到丐讨的地步,后得一个老妪的施舍,才得以活命,还曾遭受过淮阴恶少的胯下之辱,因此一心想出人头地,然而当功成名就、位极人臣的时候。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纵横疆场的一代名将,却遭到杀谬,其结局是何等的悲烈,何等的惨烈。
一个人只有在死后才可能盖棺事定,然而薛宝琴描写韩信在三齐位定的时候就已经盖棺事定了。
不过希望世人不要因为韩信的“三齐位定盖棺时”的结局“就存有歧视之心、轻鄙的眼观。因为韩信乃是一个重情重义,至情至性的人,即便对送他几停饭吃的老妪都念念不忘,知恩图报,赐予千金,而对刘邦更是忠心耿耿,可以说是到了推心置腹的地步。他虽然为西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建下了不世的功勋,然而刘邦却出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借口而把功可盖世的韩性杀掉,这本身不是韩信的错。韩信的悲剧不单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历史的悲剧。
韩信由人生的低谷走向人生的高峰,本来是不容易的,然而当否极泰来的时候,却是乐极生悲的开始,想世间万物大抵如此,物极必反 ,乐极生悲,韩信不例外,世人也不例外。韩信这位位极人臣的大汉功臣,即便丰功伟绩又如何,终究还是难逃最后被杀的宿命,由韩信的悲剧而可推及世人。
我在《青史烟云》一文中曾经对韩信评判道“太平本为将军定,谁见将军度太平。”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为了权利之争,为了谋朝篡位,杨广弑君杀父,全然不念兄弟手足之情,然而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即便是穷奢极侈又怎样,风流无限又如何,终究落得个众叛亲离,怨声载道的结局,遗臭万年的下场,最终还被世人所唾骂。一句“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以设问的形式道出了繁华过后的凄凉境界。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六朝遗迹枚不胜举,六朝梁栋比比皆是,然而薛宝琴却不去歌咏,却把笔墨的重点放在了缅怀王献之与桃叶题诗送别的故事上去,而对于所谓的六朝梁栋,在薛宝琴的笔下却只有留下“小照空悬壁上题”的份了,这就是薛宝琴不同于以往的文人骚客的评判。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这两句虽然是写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但却是写得比较含蓄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相反地却是写得比较直观。樗栎,这是薛宝琴对封建制度的最高统治者——汉元帝的讽刺和评判。薛宝琴明是写王昭君,但暗评判的却是汉元帝,把笔锋直接指向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可见薛宝琴是借助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来评判汉元帝的。
王昭君出塞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封建社会,毕竟和亲政策要比战争政策好得多,但是以大汉朝央央大国的国力来说,却要靠一个当时只有十九岁的小女子去和亲来换取国家的和平,边境的安宁,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和悲哀呢?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我就读过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书中曾经这样写道“原先王昭君的坟前尚有两个石狮、四个石虎,而现在只剩一个残缺不全的石虎在陪伴着这位远嫁的姑娘了”。每当读及此处,心里就有了一种落寞和凄凉之感。青冢怀古一首足以让那些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们感到汗颜。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在,此日衣衿尚有香。
马嵬,因杨贵妃被缢死此处而得名,在《杨贵妃外传》里,据说杨贵妃并没死去,只是自缢之时闭过气去,被谢阿蛮等宫女所救,而后东度扶桑,到了今天的日本。
关于杨贵妃其人,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更多的是讽刺,有漫骂的,有嘲笑的。好象大唐由繁荣走向衰落,直至灭亡,责任全都系杨贵妃一人,而却都愿不去追究作为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的责任,其实在唐玄宗当政期间杨贵妃是不得参予朝政的。
不错,唐玄宗曾经一度把大唐的发展推上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最高峰,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大唐时代辉煌——开元盛世,然而这些都得益于武则天留下的两个人才—— 姚崇、宋景的辅助,当姚崇、宋景相继过世之后,唐玄宗自己选拔的宰相又是些什么人呢?先是“口含蜜语腹藏剑,处心积虑夺兵权”的李林甫,继而是奸诈贪婪的杨国忠,之后又宠信野心勃勃的安禄山。每一个都是独揽大权,弄权朝野,都是想扩充自己的势力,根本不顾国家的安危,百姓的死活,使中国历史上再一次出现了“外戚持政尽私欲,宦官弄权朝野荒”的局面。
可在封建卫道士的眼里,功,男儿也,过,皆是女子也,即便堪称风华绝代,风情万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也难以幸免,被唾骂为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而在薛宝琴的笔下更多的是感慨和叹息,寄予了理解和同情。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薛宝琴以反衬的手法借助那些所谓的封建卫道士们的口吻反其道而行来对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进行评判,真是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们的眼中,《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私定终身的爱情故事简直是离经叛道,是不符合封建制度所谓的道德标准的,是不符合封建礼教的所谓道德规范的,于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所不容。但是薛宝琴却把他们放在和一向被世人所称颂历史人物一起来进行评判,表现出她的思想倾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情而生,为情而死,足以感天地、泣鬼神。 只要还有感情的人读了都会受到感染,都会被感动,虽然被封建社会的维护者们所禁锢,所压抑,但却他们的真情却足以让那些封建卫道士们感到汗颜。
《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私定终身的爱情故事以及《牡丹亭》里柳梦梅和杜丽娘暗生情愫的爱情故事虽然不被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们所看重和推崇,在红楼梦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薛宝钗求重新换两首,后被林黛玉等人阻止,方才作罢。
《西厢记》和《牡丹亭》的爱情故事却是源远流长,在街头巷尾、市井村郭得以广泛流传,还被艺人搬上了戏坛和舞台,通过说书、戏曲的形式进行传颂,而成为妇幼皆知,万口传颂爱情故事,并且还成为了上层社会贵族小姐们的生活圈子里茶余饭后的娱乐,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在《红楼梦》中就多次描写到上演《牡丹亭》里的故事片段,宝玉和黛玉读《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并且还受到了不同程度感染。就如林黛玉说的那样,就连三岁的孩童都知晓,何况咱们,可见《牡丹亭》《西厢记》》在人们心中的影响程度非同一般。
在红楼梦中,《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以及《牡丹亭》里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一向名不见经,但薛宝琴却把她们抬出来和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一道相提并论,这可是前所未有,同时也说明了薛宝琴这个清纯似水,清丽如画的少女的思想倾向。
回头我们再来看红楼梦十首怀古诗在排列顺序上的布局,第一首赤壁怀古,世人为了一个“功”,争得头破血流,甚至是尸横遍野也在所不惜,结果留下的却是累累白骨,无数冤魂罢了。第二首交趾怀古,张良、马援,虽然建功立业又怎么样呢,终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化、历史所淹没。第三首 【钟山怀古】世人除了争“功”之外,还去争一个“名”, 争得 “名”又如何?留下的被人嘲笑的结果。第四首 淮阴怀古,韩信“功”、“名”俱得,可是却终究难逃最后被杀的结局。第五首,广陵怀古,世人除了功名而外,还有利禄,功名利禄往往是连在一起的,然而杨广却只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第六首 桃叶渡怀古,功名也好、利禄罢,都是瞬间既逝,只有不朽的爱情才与世长存。第七首 青冢怀古,若是要论功的话,王昭君出塞的故事虽然是凄美的,但她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和,她的功勋才是卓著的,流芳千古的。第八首马嵬怀古,当荣华富贵逝去之后,就只有天长地久情了。第九首【蒲东寺怀古】和第十首【梅花观怀古】,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以及《牡丹亭》里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不管封建的卫道士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但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将是源远流长。总之,一切的功名利禄都是虚的,只有一个“情”字才是真实的。
繁华逝去悲欢尽,花开花落春离去。
一曲红楼梦多少,却让世人费猜疑。
“一时欢乐一时愁,想起千般不对头。如若想得千般到,自解忧来自解愁”这首诗的谜底就是猜谜, 让我们用就来作为结尾吧!
- 别具匠心2014-01-16 21:06
- 先生对红楼梦很有研究,文化底蕴丰富。欣赏!2014-01-16 21:57
- 推荐阅读2014-01-16 22:19
- 欣赏推荐2014-01-17 09:08
- 欣赏2014-01-17 11:49
- 回复@大海之子:不好意思,你搞错了,我是女的2014-01-30 21:17
- 回复@大海之子:不好意思,我是个女的2014-02-05 13:50
- 天人两茫茫:读过此文,感觉,与一般的猜迷者并无二致,乃已落入俗套而不自知。此话本不想说,恐被删帖了事。然为红楼计,不忍经典长久沉沦,故还是点一二迷津,如,徒留名姓载空舟一句,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之所致也,故小舟本有舟客,却如同于无。2016-04-10 12:28
- 天人两茫茫:本人才发有一贴,估计会被删除,果不其然,一贴发出,只得删除两字,能得此二字回复,笔者亦应满足了。在而今的网上,讲不出道理的地方,那是太多了。谢谢回复。感激涕零。2016-04-10 13:33
- 天人两茫茫:本人的帖子,估计不是文章作者,所删。估计是不学无术的小编所为。2016-04-10 13:41
- 天人两茫茫:仲先生妍红楼,尚需努力,是盼。2016-04-10 13:52
- 回复@浪里龙:天人两茫茫:浪先生转贴了两帖就又不知去向了,这究竟是何缘故。2016-04-12 11:01
- 天人两茫茫:天人两茫茫,是天上人间两茫茫一句的简变,是宝玉无底诗中的一句。宝玉的无底诗许多人都猜为风筝,这是不对的,因为那风筝飞得再高也还是在人间,故不存在两茫茫的问题。2016-04-12 11:37
- 天人两茫茫:浪先生的头像,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有些莫名其妙,可是细一想来,倒还是与户头相贴切,那应该是一个龙头的形象。2016-04-12 11:52
- 天人两茫茫:仲先生,讲一回赤壁之战的故事,便能揭示赤壁怀古的谜底吗? 讲一回昭君出塞的故事,便能揭示青冢怀古的谜底吗?讲一回韩信的故事,便能揭示淮阴怀古的谜底吗? 等等不一而足。 2016-04-12 14:12
- 天人两茫茫:怀古诗谜底是打一俗物,这个俗物就大有讲究。一般人就揣摩摸不透。因此,猜起谜来就离题万里。特别是那些自视清高的文人墨客,或迁客骚人,更是猜得忘乎所以,猜的不知天高地厚,正所谓胡庸医滥用虎狼药,贱文人乱猜怀古诗。2016-04-12 16:45
- 天人两茫茫:既然赤壁怀古大谈赤壁之战已是不论,那回到怀古诗的谜面上来,那就十分必要了。可是能弄清诗意的人却是不多,这就需要有人做一个普及的工作。笔者不才,愿意做这个大概的解释工作。各位看官,不要小看这个工作,红楼破解的希望就在这里了。2016-04-13 10:31
- 天人两茫茫:浪兄你在这里充当的是什么角色,转个贴也拖拖拉拉的。要转贴,就认认真真地转,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2016-04-14 10:35
- 天人两茫茫:今天的帖子转的倒是挺快的,我喜欢刚刚两个字,只不过删除两个字比较碍眼。 我就觉得,这个网页有点怪,为什么别人的帖子非要专设一个人担任转贴的任务。2016-04-14 10:50
- 天人两茫茫: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还是先谈第一首赤壁怀古。 大概意思是,赤璧,由高亮处渐渐地沉下来,又被进一步地遮盖了起来。而且,被遮盖起来的时候,是没有水流出来的。 注意:这里用的是和氏璧的璧,不是墙壁石壁的壁。这里的璧字,也只是大致贴切。 这就像千红一窟,的窟字,或许应该是哭字或者是苦字。 今天就写这些吧,我怕写多了又被删了,就白写了。2016-04-14 11:29
- 天人两茫茫:书接上文,赤璧所在的小舟,当然还有其他的舟客,但这些舟客被人轻鄙,虽有名姓却形同虚设,故小舟如同载空之舟。小舟载空当然寂寞,但小舟上也有欢乐的时光,这就是一炬到来的时候,然而这个家伙,很快就躺枪了,只留下无数的英魂,默默的孤军奋斗了。那这个英魂有还是没有呢,这便是真作假时真亦假,假作真时假亦真。2016-04-14 12:28
- 天人两茫茫:有人把壁理解成板壁的壁,故将谜底猜成棺材,这更是胡乱猜谜的胡说八道。 还有的拆成走马灯,这是根据无数英雄在内游一句的胡乱发挥。还有猜成纸船的,发船的,这又是根据一炬的凭空想象。2016-04-14 14:19
- 天人两茫茫:有人说俗物,所以答案是对的。诚然是俗屋不假,但俗物也有不同,这棺材虽俗,但俗得不够久,俗的不够常见在遇伤葬候,才能看得见,在远古的时候有棺材吗?2016-04-14 16:30
- 天人两茫茫:上一回说到赤壁,这一回则要说到金镛,赤壁的特点是内向收敛,金镛的特点则是外向张扬,故赤壁怀古是赤壁沉埋,徒载空舟,英魂内游,而交趾怀古则是金庸响亮,声传海外,远播戎羌,因而马援铁笛这些金镛的鼓噪者,自然居功至伟,不可一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铜铸金镛,铜铸是言其结实坚固,金镛是言其价值昂贵。这怀古诗的前两首,一阴一阳,相映成趣,岂不妙哉。这样的金镛,能不振奋纪纲吗?2016-04-15 08:08
- 天人两茫茫:改讲中山怀古的大概意思了。应无端诏书的驱使离开了凡尘的滋扰,名和利也随之远去了。然而,牵连却无法根绝,这就免不了遭到世俗的嘲笑。这个俗物,就不是很久远的事物了。2016-04-15 10:40
- 天人两茫茫:这个淮阴怀古,最是有些可笑,这个三齐还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直到盖棺的时候,才可定论。并且,总是要遮遮掩掩,提提防防,到了最后,这个壮士却又成了瘪三,然而,人们却都忘不了当初的一饭之恩。2016-04-15 12:05
- 天人两茫茫:广陵怀古的大概意思是,因为沾了风流的名号,因此隋堤的风景,是经常变幻的,蝉鸦之后又会有口舌的造访。2016-04-15 18:28
- 天人两茫茫:该解释桃叶渡怀古了。在这里沉埋的赤壁,变成了浅池。池边的衰草闲花倒映在池中,江南的栋梁也频频亮出小照在池壁上题诗作画。2016-04-16 07:48
- 天人浪茫茫:青冢怀古的解释涉及的有点远,在遥远的远古,这黑水便开始流淌了,一直淌到了现代,因此说黑水洋洋那是一点也不为过。可是,这黑水又总是似淌不淌的,淌淌歇歇恰如呜咽哭泣一般。这个黑水,每来一次,都要麻烦的洗刷一次,若总是看不到黑水终结的时日,那该是多么令人愁苦的事情啊,由此人们想到了不能终止的原因,那就是汉家制度诚勘叹,由此人们想到了和亲法的实施,矛头直接指向了导致昭君出塞的那个皇帝。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他那里,还是要从汉家制度上来考虑。有人以为汉家制度已经实施五千年了,已经很圆满了,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呢。其实不然,红楼梦的作者在这里郑重的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那就要,应忏万古羞了。2016-04-16 08:46
- 天人两茫茫:该解释浦东寺怀古了。该诗的俗物在小红一一词,说其骨贱,是说其时软时硬,能有这样变化的东西,一般人是没有认真地去考虑的,因此猜出来的东西是很不靠谱的。2016-04-16 11:17
- 天人两茫茫:马嵬怀古还没有说,这个俗物既有形又无形,它的出现总是给人一种感到悲风泠的感觉,以至于温柔也一旦付东洋。2016-04-16 12:06
- 天人两茫茫:梅花观怀古连俗物的替指也没有了,只用它的影响和作用表达了。梅边和柳边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而柳边才是可取的选择,而这个柳是隋堤之柳,由此而想到柳梦梅这是没有必要的,由此而想到牡丹亭更容易导致南辕北辙,春香是牡丹亭中的人物,是导致团圆的因素,然而物极必反应该想到的是一别西风又一年,,但因此而想到团扇便又脱离了俗物,团扇那是雅物,猜了便就错了。故这是一个通过它,能让人画出婵娟的俗物。猜来猜去万变而不离其宗。2016-04-17 11:03
- 天人两茫茫:怀古诗在这里又可以称为俗物诗又可以称为无底诗。所以这类诗当还有几首,第五十回宝黛钗还个有一首,这里也一并解释一下。2016-04-17 11:16
- 天人两茫茫:对薛小妹的十首怀古诗,大家猜议了一回,对后两首,提出要重做,可是议了一回却又没有重做,前面说该吃饭了,就有去前面吃饭去了,以后就没有再提了。这就竟是为什么,难道是不需要再做了吗,可是回头一想,也确实不需要再重做了,因为五十回已经有两首先做在那里了,这便是钗黛的也是打一俗物的无底诗,只不过是作者把它放在了前面,是预先补齐在那里,作者这样一倒置,便把人们弄迷糊了。2016-04-17 12:52
- 天人两茫茫:宝钗的一首,乃是补齐梅花观怀古一首的。黛玉的一首乃是补齐浦东寺怀古一首的。这样一补不但补齐了十首怀古诗,也是在告诉人们,谁是怀古诗的作者,那就是怀古诗是才女所作。并且,qo中的两个才女已经明明白白的展现在这里了,而且,笔者用了前八十回的篇幅,向人们证明了他们是才女。那么,另外八个才女又在哪里,这就时候使得人们需要寻找和塑造的。可是后世的人们,却是在忙着另外搞一些什么狗尾续貂之类的东西,高鹗补齐了一百二十回,补的是南辕北辙,与红楼的宗旨大相径庭,他为什么劳而无功,就因为他没有参透无底诗。周汝昌弄了一个红楼新证,究竟证了些什么,又有谁知道,直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刘心武弄了个秦学出来,说林黛玉是沉湖而亡,结果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这也是不解俗物诗的必然结果。2016-04-17 13:38
- 天人两茫茫:不要以为十首怀古诗是孤立存在的,宝黛钗的俗物诗,何尝不是与之密切管关连的,要想破解怀古诗,太局限于,这十首,实在是鼠目寸光了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研究方法实在是不可乐取的。仲先生以为如何呢?2016-04-17 18:56
- 天人两茫茫:先说宝钗的镂檀诗,有说是松塔,然听不到梵铃声便将这一谜底否掉了。另外半天风雨声,许多的猜谜者,均解释不了,因此该诗至今无果。实际上它与赤壁怀古异曲而同功。2016-04-17 19:23
- 天人两茫茫: 该说黛玉的騄駬诗了,又不知是什么原因,浪先生又不完活了。我已经解释过了因为怀古诗是打一俗物的因此又可以叫做俗物诗 ,因猜不出谜底,又叫做无底 诗 。不能因为不叫怀古诗就不予理睬。这样太小家子气了。2016-04-18 07:30
- 天人两茫茫:鄙人能在这里已经发了这么多的帖子应该感到十分的满足了由衷感谢楼主和浪兄。以前有言语不逊的地方也请多多谅解,老朽在这里给你们道歉啦!2016-04-18 16:36
- 天上人间两茫茫:该说宝玉的俗物诗了,这个天上,是很有意思的,要说人是来自天上的,这倒也不假,那里称作天堂或叫做天宫,也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因为人在那里生活的时候,是不愁吃也不愁喝的,是既不怕风吹也不怕雨打的,听着母亲的摇篮曲,美美的睡上一大觉,一觉醒来就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已经来到了人间,再想回到天上去,那已经是不可能了,已经是永远的天人两茫茫了。鸾音鹤信又如何?留给人的也只能是唏嘘而已。呓吁嘻!解读怀古俗物无底诗,拙嘴笨腮已江郎才尽了。2016-04-19 10:06
- 天人两茫茫:每逢十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盘。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上万户仰头看。这首七绝诗也是俗物无底灯谜诗。在红楼开篇伊始就像读者推出,很多人也是被迷惑了不知何意,不知各位看官如何看呢,应该说,很难说不关乎红楼宗旨吧。2016-04-21 10:06
- 天人两茫茫:有人说怀古诗是以赤壁怀古为总纲的,实际上他虽排在了第一首上,但坏不能一起为纲的。在薛小妹的怀古诗前,还有史湘云的一首点降唇,这才应该是总纲的吧,所以这首词应该是怀古词俗物词无底词灯谜词吧。有人说这词书中已经有答案了,不要再纠缠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前面提到的贾雨村的灯谜诗,让甄士隐给岔过去了,而这点降唇也似有被叉过去的嫌疑,真正的答案,何在,是否还有探索的必要,希各位给以斧正。是盼1 2016-04-21 16:31
- 天人两茫茫:人们的眼睛都钉在了无底诗上了,很少有人把眼光盯在无底话上面,对这个无底话少有研究,可是,这个无底话,确实大研究的必要,这个无底话,就是史大姑娘叫宝玉时的口语把二哥哥叫成了爱哥哥,很少有人提到这个原因,叫得对还是不对,很少有人探讨,以笔者看来,这是个又对又不对的事情,认为不对时,那是真作假时真亦假,认为对时是假作真时假亦真,为了彰显红楼的宗旨弄个假的迷惑一下人们又有何妨。殊不知,这个假的反倒是个真的。红楼是个讲爱的书。难道不是吗?2016-04-22 11:25
- 天人两茫茫;解释倒是解释了一遍,但是总感觉是在唱独角戏,但细一想,这似乎又是整个红楼界的普遍现象,红楼界现在是对无底诗是对错y辩,是非不评,长此以往,岂不是,楼将不楼了。2016-04-24 18:03
- 来到了贵网虽然也发了几个评论,然而对贵网的发文流程始终弄不明白,发文之后文章去了哪里也找不到,想找人谈话,也找不到人,想发个点赞,也不知贴在哪里,别人对本人的评论也倾听不到,所以文字就越打越少,隔时也越隔越长。本人愚钝,恳切希望,有人能提携一下,为了贵网的发达,真诚希望有人能不辞辛苦,做一下这个工作。鄙人在这里,先行感激一下。2016-05-01 12:21
- 天人两茫茫:闲来无事,每每想到俗物诗的境况,不免忧心忡忡,闲填一首踏莎行以记之, 悠悠千古,陋陋藏储,隐隐化名忍苦楚。俗物俗得难言吐,红楼堪堪滑铁炉。 琴棋书画,笔墨纸砚,谁道俗物这般出。对错竟可不与辩,是非半点不评处? 词如上述,稍作解释如下,说是俗物,必然要时间越远越好,说是俗物,必然要越鄙陋不堪越好,而且其真姓名也不可提及,用化名来代替,这其中的苦楚有谁能知道呢,这难道不是红楼遭到的滑铁卢吗?猜琴琪书画,文房四宝,哪里有俗物的一点影子,对错不辩,是非不评,事情怎么可以这么处理呢?2016-05-04 08:56
- 天人两茫茫:十首怀古诗的答案从第一首开始有人道依次是:书,棋,信,纸,琴,画墨,印泥,毛笔,砚台。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答案。对错与否,无从得知,有人也不愿得知,你若说他不对他心里就老大的不高兴,还说你在制造不和谐气氛,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喜欢听人奉承,喜欢听人夸奖,这是研究学问,应具有的态度吗?可有人就是喜欢听那答案,就那十几个字至多二十几个字,可是若解释起来,就须下笔千言,或是洋洋万语,有人依看写那么多,就又不耐烦看了,心想你说对就对,谁跟你说那么多,研究红楼,研究到这个份儿上,真是让人不敢想象。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即或是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答案,而作者,为什么,以这样的俗物做谜,也还大有一番议论,这是世俗的人们一时半会,也弄不清楚的,因此即或是笔者的解释直白到已经近似于公布答案,但笔者还是不能公布答案的。 也许有人会说,谁稀罕你公布答案,你的答案就一定是对的吗,那么多人都错了,你也一定是站在错误的行列里,有什么办法能使你们相信呢,我想,第一你们一定顶不要,迷信所谓的大师,在这里我不敢提那个大师的名字,因为一提便是个人攻击,我否定了他的谜底答案已经是大逆不道了,2016-05-08 10:34
- 天人两茫茫:宝钗没有猜出宝琴的梅花观怀古的谜底,然而宝钗的无底诗的谜底却是与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是一样的,你说他会猜不出来那梅花观怀古的谜底吗?以笔者看来,他是不愿意说出那个谜底来,因此故意视左右而言它,胡乱搪塞过去而已。黛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也就是说,这个谜底是不能公布的,作者勉强公布了一个湘云的答案,那也是不得已,非如此便糊弄不过去了。 至于为何非如此呢,笔者认为怀古诗中的一句话恰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徒留名姓载空舟,本来有名有姓却一定要徒留名姓,既然不能提那大家也就只好不提。事情发展到今天,笔者何苦要打破这个惯例呢。2016-05-08 17:22
- 天人两茫茫:怀古诗中所藏的俗物,应该不是一个,它总的应该是俗物的整体,而其总又必然包含许多的小部件,这些小物件也应该是一个个俗物。比如说假如房子是一个俗物的话,那它还有门窗等小物件,这些小物件也应当算作俗物。以具体的怀古诗来说其六桃叶渡怀古它总体上是一个俗物,但其中还必然有其构成总体的小物件,如果把这些小物件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那这个俗物总体上是个什么东东不就一目了然了吗,其六中的小物件应该还有衰草,闲花,浅池等等。不如此条分缕析,如何能最终弄清谜底呢?2016-05-10 12:04
- 天人两茫茫:在如此众多的俗物诗中,给人的感觉是,有一俗物总会不时地以不同的样貌,出现在不同的诗中,比如蝉噪,鸦凄,马援,铁笛,一炬,栋梁,鳌臂,小红,小照,等等,不一而足,虽然不是某一怀古诗所要阐明的主要俗物,但它的出现,却使怀古诗生动了许多,也更能迷惑人了。不知各位以为如何。2016-05-12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