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汩汩》序

01-22 作者:号子

写诗是需要点灵性的。其实,这种灵性许多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主动或被动地掩盖住了。当这种灵性被触动,如泉水涌流,发出汩汩的声响,就有了一首首诗,就有了《灵泉汩汩》这本诗集。

这样说,让人感觉写诗似乎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其实,事物总是相对的,有表面的轻松,就有煎熬的心灵,就如歌里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目前,我也不是一个成功者,而是在路上的跋涉者;我也称不上诗人,而是一个写诗爱好者。记得宋朝诗人范成大写过一首诗叫《灵泉》:“泉螭无语笑经过,欲拊茕鳏奈拙何。孤奉明恩虽出岭,欢颜终少汗颜多。”虽距离遥远,但老范写这首诗时的心境我能略懂。回读我写的所谓诗作,我也有一种“欢颜终少汗颜多”的感觉。有这种感觉,并不仅仅是指诗作拿不出手、羞于示人,而是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想想自己背负的责任,不由得“欢颜终少汗颜多”。

回顾自己写诗的路,应追溯到孩提时代。记得那晚有明月,在农家的院子里,觉着好玩,念起了“顺口溜”。当时念的词如今已经记不全了,依稀记得一共四句,全是七个字的,其中有句似乎是“床前月光明晃晃”。 那时还没接触过诗,不知道唐朝有个叫李白的写过《静夜思》。后来在课本上读到《静夜思》,顿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再后来写诗,就是初三的时候。在枝头绽出新绿的春天,我萌动着一份感情,但又不敢直露,于是借物抒情,写了一首关于春天和绿意的诗。教我几何课的刘新民老师,师范毕业没几年,多才多艺,没有老师的架子。我把诗拿给他,请他指教,他竟然连夜写了几页稿纸回复。他在回复中旁征博引了几位著名诗人的诗句,教我写诗注意感情的升华。他说,没想到你一个小孩子家感情如此丰富。那天,我们谈到了忧郁、孤独和虚无。

上了高中,作为农家的孩子,生活的困窘、考学的压力自不必言。现实无奈,梦想绮丽。我酷爱文学,又多情,每每“多情却被无情恼”,就把感情倾诉于笔端。高中期间,我写了十多本日记,其中就有一些诗。当时,感觉自己写的充满沧桑感,而如今看来,笔触是那样的稚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到了大学,为了能养活自己,整天奔跑着,写诗极少。

参加工作后,十多年来没有写诗,就是日记也很少再写。前些年兴起博客,我化了名,开始写些记录心绪的文字,但仍没有写诗。真正开始写诗应是在前年冬天,而写诗的高发期是在2013年的下半年。我年逾不惑,虽经岁月磨砺,还是有些棱角,内心中还有真我,又不愿让自己的思想永远沉寂,但说出来又怕不合时宜,这时发现诗是思想的好载体。我写诗往往在酒后,因为酒后的心灵更为自由,思想的涌动如泉水汩汩。至于写诗的时间、地点,全凭机缘。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可以说随时随地。人在旅途最能触发写诗灵感,但限于工作现实,多是身居陋室,浮想联翩。写诗最多的地点是在家里,我美其名曰“卧莲轩”,再者就是晚上在单位的办公室里,我称之为“明惑堂”。

我在喧嚣中保持一份宁静,汲取儒释道等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学会倾听自然界的声响,与天地万物真诚对话,不再囿于小我,让单纯的感情逐渐升华,让胸襟变得广博丰厚。我怀揣着梦想上路,澄怀观道,且行且吟,两年累积下来写诗近百首。这些诗很好地记录了我的心迹。

这些诗如何排序,让我颇费思量。我曾考虑依照诗的内容分三个篇章:澄怀观道——清净我心,了悟言志;且行且吟——人在旅途,所思所悟;梦在路上——此情此境,诗心飞翔。后来,感觉他们有交集,还有的装在哪个篮子里都不适宜,不如顺其自然地去排,再说无序也是一种序。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自忖真正进入诗的意象世界还须时日。就如前面所述,我在高中时候写的沧桑,现在看来只是一种青涩(故本诗集没有收录学生时代的诗)。所谓白云苍狗的变幻在顷刻之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年佛祖苦修多年未果最终在菩提树下顿悟,皆为此一时彼一时也。盘点以前的习作,有许多不尽如人意,比如有的看似古体诗却不讲平仄,有的过于讲究押韵,成了“顺口溜”、“打油诗”,有的浅白少了意韵,有的深沉多了晦涩,但想想过去的存在和发生毕竟都是岁月的恩赐,都是向上的阶梯,于是敝帚自珍,一并收集。在“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要多”的尴尬时代,如果您能读下去,哪怕是随便翻翻,这本诗集中能有一首诗或者一句诗值得您回味或让您有点印象,我就甚感欣慰。

承蒙作协领导错爱,这本诗集得以纳入“作家文丛”出版。越临近付梓出版,我越发忐忑,深怕制造了文字的垃圾,浪废了宝贵的纸张,污了诗的名声,脏了读者的眼睛。在此诚望大家不吝赐教。

本书使用的照片,多为本人拍摄,此外使用的照片、图片(文字)和书法作品,大都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在此向作者致以深深谢意。有的作者不详,或一时无法取得联系,敬请谅解,我也尽可能标明出处。本书出版不以赢利为目的,如有侵权发生,决非故意为之,还望海涵。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