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02-04 作者:清霜

你听,窗外又响起连绵不断的鞭炮声,春天,就哔哔啪啪、热热闹闹地来了。

每一年立春,人们都要以燃放鞭炮的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本地人把这种仪式称为"接春”。春天像一位尊贵的客人,而鞭炮显示着热情,喜庆,祥和。尤其是上了点年纪的老人,每一年立春,都要算好时辰,即使是半夜,也要爬起来放一串炮竹,以示自己的对春的喜爱,以及对"接春纳福“习俗的虔诚。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立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所以各处的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着春天的到来。

“咬春”,就是人们在立春这一天吃春饼或吃春卷的习俗。春卷,是由面粉,拌上小葱,再包韭菜炸成.其色泽金黄,非常香脆可口,我极爱吃.不但是立春要吃,平日里见了大街上的大娘摆个小滩卖春卷,必定要买几个吃了解馋.

有些地方还保留着"鞭春"或称"打春"的习俗.到了立春这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一起去鞭打用泥或铁做成的春牛,以此来迎春祈福.我以为,这是一个极为有趣,又能强身健体的旧俗.试想在立春那天,迎着明媚的春光,全村的大人小孩子欢聚一处,鞭春打牛,口中还念着:"鞭一下一帆风顺,鞭两下子孙满堂,鞭三下身健如牛,鞭四下四季发财,鞭五下五谷丰登........."想想都热闹开心呀.

立春习俗,由来已久 。据说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相托拜望。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传统的习俗正在慢慢地淡化。比如我们这,立春除了放鞭炮接春外,其他的习俗都已经弱化,甚至消失不见了。习俗在变,可是春天不会变,她依然在每年的公历二月四号左右如期而至,用“二月春风似剪刀。”翻开春的序曲;用“万紫千红总是春”来装点我们的生活;用“春风化雨”来润化我的内心;用“一年之计在于春”来鞭策我们用勤劳地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共 9 条文章评论
  • 推荐2014-02-04 10:43
  • 学习,欣赏。2014-02-04 13:22
  • 拜读,推荐!2014-02-04 17:11
  • 欣赏! 2014-02-05 08:44
  • 回复@三月风:谢谢,祝您新年快乐!2014-02-05 17:58
  • 回复@孤漠一尘:谢谢,祝您新年快乐!2014-02-05 17:58
  • 回复@夏秋:谢谢,祝您新年快乐!2014-02-05 17:58
  • 回复@丫丫:谢谢,祝您新年快乐!2014-02-05 17:58
  • 回复@上善若水:谢谢,祝您新年快乐!2014-02-05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