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02-08 作者:向宁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消,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何理解这段话?应当说它是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的纲领,也是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概括。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我国在初级阶段的四大任务,从表面看,这四大任务是独立无关的,但在本质上这四大任务却有着内在的联系。

首先,解放生产力是实现其它三项任务的基础。因为没有生产力的解放,就没有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因而剥削也就不可能消灭,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也会成为空话。所以说,生产力是社会生活和上层建筑最根本的东西,只要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一切社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其次,谈消灭剥削。有些学者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剥削就会存在。还有的学者则认为:如果不消灭剥削,资本主义社会就不会前进。由此可见,剥削和资本是相伴相生的,二者不能分离。所谓剥削就是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因此剥削是残酷的,是不合法也是不合理的,应当受到诅咒。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从未停止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其矛盾是一切社会矛盾中最尖锐激烈的。正因此,我国在刚进入社会主义时,就已经明确规定要消灭剥削,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重要体现。如何消灭剥削呢?社会上有两种最流行的观点:一是马克思所倡导的“暴力论”,即通过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也就是通过消灭私有制和资本关系,最终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这种途径也就是剥夺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让人民掌握生产资料,因此生产所得也归劳动者消费。在完全的公有制社会里,一切生产资料都归集体或国家所有,而且再也看不到资本家,也看不到私有工厂。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成了劳动者,大家过着集体劳动集体分配的公社生活。遗憾的是,在我国经过20世纪5、6十年代的实践,已经证明人民公社制度是走不通的。从8、9十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全面的市场经济改革和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为了更快地发展我国经济,全国各地从外国引进了大批的资本和技术。于是私有经济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剥削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社会普遍有这样的观点: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尽快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人们必须淡化剥削概念,更要消除仇富心理。但人们必须看到这样的事实:由于存在剥削,在许多私有企业中,不人道的用工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如做工不给工资,或任意克扣工人工资,严重者则逼迫工人卖身为奴,或者随意殴打工人致残等,所有这些不良的劳资纠纷现象,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看来不消灭剥削,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就很难成功,因为那种不消灭剥削而想发展经济的做法,迟早剥削会反过来消灭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生产力。

第二种消灭剥削的观点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才可以消灭剥削。因为只有那时生产力才得到了极大发展,物质财富才极大丰富,人民的生存物质都实行按需分配,过着丰衣足食和不劳而获的悠闲生活。到那时资本家也进行文明经营,不再干那种害人的剥削勾当了。很显然,这种消灭剥削的途径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条件的。但遗憾的是,这种实现途径实在太遥远了,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要。也许还未等到实现共产主义,人类就被剥削消灭了。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者说在私有制条件下,而不是通过消灭市场和私有制本身,实现消灭剥削的目的,这是自西方古典经济学以来,经济学家不断探讨的重要理论课题。这一课题的中心任务就是证明“物劳动也会创造价值”。如果这个难题被人类所证明,它将开启人类消灭剥削的第三条途径。很显然,这一途径也是以解放生产力和技术进步为先决条件的。这种消灭剥削的方法也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证明的方法证明资本家的利润和地主的地租不是人类劳动生产的,而是物劳动或自然界生产的。这是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所做的工作。二是在前面证明的基础上,为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如科学技术、信息、机器、自然劳动和管理等,在生产中的创造作用增加附加价值。然后把附加价值转化为资本利润或地租就可消灭剥削。然而,在目前的社会生产条件下,技术进步处于两难的悖论之中。一方面技术要进步,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没有动力,因为现在统治市场交换的价值理论只是一元论,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而各种非劳动因素因为还没有被证明会创造价值,所以不是价值的源泉,也不能参与价值决定,如科学技术和机器在生产中的作用并没有价值表现。这种悖论在生产中的破坏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就不会促进技术进步。因为对技术的使用并没有价值报偿,还有谁会去研制和使用技术呢?由于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只有人类劳动才有价值表现,因此人们越改进生产工艺,越是采用机器生产,在商品交换中,其产品价值越低,越挣不到钱。关于这一矛盾所产生的不良社会结果,马克思早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87年)“资本是结果实的东西”中就已经发现指出了,尽管他不了解产生这种结果的深层价值原因。由此可见,促进技术进步的根本手段在于证明科学技术也会创造价值,并且在生产中自觉地为科学技术的贡献附加价值。在私有制条件下,只有当科学技术会创造价值,消灭剥削才有可能。这是因为:如果机器设备不会创造价值,资本家宁愿雇佣工人生产。反之,如果机器设备也会创造价值,工厂才会大规模地采用机器生产,用机器生产代替人类劳动才有可能。只有此时,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到不需要工人生产时,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消灭剥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三,如何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在过去的理论认为,人类要消除贫富差别,唯一的道路就是消灭私有制。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消灭所有的私有企业,并且实现社会生产的公有制和集体制。这就说。人类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理想,他就必须以生产力的大退步大消减为沉重代价。这种做法在20世纪已经被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运动所证明是行不通的,我们以后仍要防止重走老路。作者认为,只要社会存在雇佣工人和资本家两个不同的阶级,消除两极分化和达到完全平等的共同富裕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任何社会,工人和资本家的收入都存在差别,不可能完全相等。反之,如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整个社会只能允许存在一个阶级,或者社会人口全是由工人组成或者全是由资本家组成。在市场经济或在生产力极低的条件下,这样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不用消灭私有制和完全消除两极分化,相反,人们必须充分发展私有经济和各种社会生产力,这样劳动者在整个社会财富中所占的分配份额就会越来越大,劳动者的社会福利也会越来越高。而所谓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差别都只是相对概念。总之,随着社会财富的日益丰富,劳动者所得会不断提高,他们将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始终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2012.1.6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