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人间词话 (1)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疑:何谓境界?有境界无境界也就是读的人的一种感觉吧。一样的句子,读的人不同,关于境界的感觉也不一样了了,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静心而读,则境界自然由心出,若心中浮躁,则千古名句,也不能知其味也。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造境,心中之境。写境,眼中之境也。之所以难以区分,在于,眼中之境经我之眼,便带有我之色彩,心中之境也源于我对现实的认识。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说得真好,有我之境,情景交融是也。此时,景,是眼中景,更是心中景。无我之境,情隐于景是也。此时,景,是景,而情隐于景之下,不易察亦。有我之境,是红尘之境,景皆带红尘之悲喜,无我之境,是佛家之境,景当有佛家之禅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这里所说的动静,应为心的动与静。心静,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心无杂念,所以看山更青,观水水更碧。心动,则看山是山又不是山,看水是水又不是水。所以有“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之说。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所以写景也好,抒情也罢,都不能脱离现实。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在于,浪漫主义者,更侧重于心理的感受,写景这写事更主观化,情感更加外露而已。现实主义者,侧重于客观的描写,把主观的意思藏在景与事之中,由读者去辨别。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能够写出景物的真感情是有境界的。景物本无情,何来有真感情?所以,这里的所说景物的真感情,应是指人的真性情。不矫柔造作,不无病呻吟,写景抒情,自然而然,如行云流水,如天马行空,细腻而不流于雕琢,豪放却不流于粗鄙,是为有境界也。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①”,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②”,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红杏闹,是春意闹,更是诗人心中的春情闹。闹字一出,红杏的灼灼妖艳,春意的阑珊,诗人的赏春惜春之心,尽在其中了。"云破月来花弄影",三个动词的连用,使本来幽静的夜色,变得分外的生动,其中,又尤数"弄"字最为传神,花何能弄影?因朦胧的月色,因徐徐的微风,花影轻轻的摇曳,更有那若有若无的暗香浮动。。。此景此情,焉不能醉人!
风格已经异廻。2014-02-09 10:21- 欣赏2014-02-09 10:24
欣赏!顶2014-02-09 11:25
欣赏!2014-02-10 20:16- 回复@三月风:谢谢您的来访和点评!2014-02-13 09:20
- 回复@上善若水:谢谢您的来访和点评!2014-02-13 09:20
- 回复@雪心:谢谢您的来访和点评!2014-02-13 09:20
- 回复@依岸观涛:谢谢您的来访和点评!2014-02-13 09:20
- 回复@丫丫:谢谢您的来访和点评!2014-02-13 09:20
